贾会军 贾会杰
物理课堂是物理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学生的成长依赖的是每一堂课的积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物理教师的当务之急。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十字”教学法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就显得特别重要,这也是创造和谐、高效物理课堂的必要措施。
“十字”教学法模式为“预习—读书—议论—讲解—练习”。其基本程序和具体要求如下图所示:
“十字”教学法模式图
“十字”教学法具有实践性、时效性、科学性、适应性和易操作等特点,并从教学论、教学方式、哲学角度、心理结构等角度能够较好地处理教与学、“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教法与学法、实践与认识、内因与外因、信息输出与反馈、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关系,符合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
1.预习——定向自达,提高教学内容的高效性。预习指导是“十字”教学法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物理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新知识往往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物理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预习是独立学习的尝试,学生对学习内容是否正确理解,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洞察到隐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时在听课中得到检验、加强或矫正,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它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物理教师在课前编制预习提纲,明确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前带题预先学习,做好上课准备。预习可分为:(1)学期预习。接到新书后,教师组织学生在开学前利用假期进行学期预习。预习的范围涉及整本书,预习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新教材的知识体系,这样,开学后学生的学习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同时,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可相对减轻。(2)章节预习。章节学习前,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帮助学生了解本章节的知识结构和重点内容,增强学生学好物理课的主动性和预见性。(3)课前预习。组织学生利用早、晚自习,对下节课所涉及的内容进行有目的、细致的预习。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并为上新课做好充分准备。(4)课上预习。组织学生课上利用十分钟左右时间与读书结合进行。教师对于物理概念、定理、公式等规律性的知识及关键词语给予提示、引导、点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深入。总之,预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十字”教学法中“预习”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能定向自达,提高物理教学内容的高效性。
2.读书——指导助达,提高教学方法的高效性。物理教材是用物理语言陈述物理知识的典范,“严谨清晰,通俗简明”,它既是教授物理知识的教材,又是传授物理语言的工具。我国宋代教育家朱熹在《训学斋读》中提出“读书应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这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要做到心、眼、口的协同作战,共同投入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去。物理教师诊断真正难度,进行读书指导;学生带题读书思考,感知领会教材,发现相应的物理规律。具体来说:(1)读概念。物理教材第一次出现的概念,让学生用笔画下来,以便记忆、查找。并要求学生尽量做到“四会”,即会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会表达、会判断、会举例。(2)读定理、定律、公式。物理定理、定律的文字表达一般比较复杂、难懂,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例如“楞次定律”,感生电流的方向总是要使感生电流的磁场阻碍引起感生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引导学生抓住“阻碍”和“变化”二个词,是理解楞次定律的关键。要使学生通过读书,深刻体会到“阻碍的是变化”这一含义,从而为教师课堂讲解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物理定理、定律、公式时,要求学生通过读书,做到分清其条件和结论,会抓关键词语。(3)读图像。在读书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文字信息与图形信息结合起来阅读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如平抛运动是抛体运动,研究时可把它看作成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叠加。当学生只看文字信息时,理解起来非常抽象,如果提示学生把文字和图形结合起来进行阅读,学生就会从直观的坐标系中比较容易掌握运动叠加原理在平抛运动中的应用。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识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能利用数学知识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科学地阅读教材,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十字”教学法中“读书”环节的设计做到指导助达,提高教学方法的高效性。
3.议论——相互启达,提高教学交流的高效性。“十字”教学法中“议论”环节的设计是教师按照教学目标,精心准备议论的操作安排、活动组织等。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的元认知,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议论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交流互动化、体验高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物理教师创设思维情境,激发议论争鸣;学生积极思考交流,相互启发补充。例如,物理教师作演示或组织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并提出观察要点和操作要求,要求学生结合观察到的现象,尽量得出某些简单的物理结论。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实验结果去交流、议论,认真思考,自己总结物理规律。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家实验的过程,还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物理课堂中要科学地安排“议论”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习惯与能力。“十字”教学法中“议论”环节的设计做到了师生间和学生间的相互启达,提高了教学交流的高效性。
4.讲解——作结促达,提高教学活动的高效性。现代认知结构论的代表人物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为“十字”教学法中“讲解”环节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心理上、逻辑上的理论依据。物理教师指示引导点拨,讲难点找规律,学生理清教材体系,掌握知识结构。具体来说:(1)讲解的科学性。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讲解的内容要合乎科学原理,用词要正确,表达要确切,做到字斟句酌;要有逻辑性,讲解必须顺序合理,层次分明,既要把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放在学科系统或知识结构中加以衡量,又要从整体上了解它们的共性和个性,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讲解的阶段性。物理教师在讲解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时,不要企图把某概念、规律一次讲明、讲深、讲透,而应当依据教学规律“善于不严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要求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不断完善。例如讲温度的概念时,初中时的定义为“物体的冷热程度”,高中时的定义为“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量度”。(3)讲解的启发性。物理教师在课堂上设置悬念,让学生遇到物理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更激发了学生寻求物理规律的欲望,使课堂学习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促使学生带着悬念进入最佳学习状态。(4)讲解语言的转换。物理教师在课堂讲解时,要做到使物理科学知识心理学化、教育学化、普通化,才会被学生容易而迅速地理解和接受。学生最反感“照本宣科”,教师不是“播音员”,教室不是“会场”,教师要努力实现讲解语言的转换,将书本语言口语化、将专业语言普通化,提高教学语言的效果。“十字”教学法中“讲解”环节的设计做到了教师与学生的作结促达,提高了物理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5.练习——全面竣达,提高问题设计的高效性。中学生已经开始由经验型逻辑思维向理论型逻辑思维转换,课堂设计的问题应当对这种转化起到导向和促进作用。物理教师精心设计习题,指导补救矫正;学生听说读写操作,形成技能技巧。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教材上例题对学生的锻炼作用。要求学生审清题意,先试着做出解答,然后与教材正确答案进行比较,再在教师指导下分析自己的对错。这样既可以强化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之感到成功的快乐,体验到自己智慧的力量;又通过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深化了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物理教师的问题设计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课堂问题。通过有效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维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十字”教学法中“练习”环节的设计,做到了学生的全面竣达,提高了物理问题设计的高效性。
“十字”教学法的“预习—读书—议论—讲解—练习”各个教学环节不是割裂开来的,物理教师应根据实际的物理课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的反馈进行调整,及时矫正,循序渐进,促使学生全面达标。运用“十字”教学法,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认真、刻苦、细致的品格,锻炼学生毅力;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从而创设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