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体系发展现状及改革策略

2014-11-02 08:28:30王芹
教育与职业 2014年36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计算机院校

王芹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渗透和影响程度的逐渐加深,计算机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不断地调整和完善,以适应社会的需求。结构性变化是我国受计算机技术发展影响而呈现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最明显变化,其根源还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深入改革产生的对信息技术人才需求的不断升级。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办学模式以及办学体制等已成为教育界和学术界研究和探讨的重大课题。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任务,要将此任务富有成效地贯彻下去,关键之处还是要看专业课程体系的具体状况。

一、高职计算机教学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职业性,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对社会岗位的适应能力与匹配程度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需具有职业化、实用性及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实践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尤为重要。同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这是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学校对学生负责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要求,这一要求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还需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实践锻炼,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从而成为生产一线中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计算机技术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所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应当成为该学科教学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高职学生应当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掌握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对计算机进行各种基本操作。计算机是信息社会的产物,处理信息是计算机使用者的最主要目的,因此高职学生在学习中应该能够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去处理、筛选、传达信息,以服务于自己的岗位工作。此外,高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是高等技术人才,为了体现人才的高级性,学生在实现基本能力的训练和积累后还应当具有一定的创新和研发能力。

二、高职计算机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办学水平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计算机教学也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而取得明显的进步,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但是在经历了长期的高速发展后,一些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1.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如果将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分为“学术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两种的话,那么高等职业教育无疑承担着培养“技术型人才”的角色,而普通高等教育更多的则承担着培养“学术型人才”的任务。高等职业教育应当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重要导向,以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为主要目标。因此,高职院校与培养学术、科研人才的普通高等教育有着根本的不同,同时与简单的职业资格培训也有着质的不同。高职院校既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锤炼,但是这一目标的定位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并没有清晰地显示出来,往往顾此失彼,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社会压力过大和高职院校本身缺乏相应的特色。

就社会方面而言,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精英教育为主,形成了高等教育就是培养精英的惯性思维,因而当职业教育出现在高等教育序列当中的时候也必然受这种惯性思维的影响,总将自己的培养目标不自觉地向普通高校并拢,结果造成“重理论、轻实践的学术型教育”,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发展。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不符合高职院校本身的职能,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长期得不到满足。据《2011年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统计,2011年我国江浙沪一带对文秘方面的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为258.96万人,而同年该地区文秘性质计算机专业人才的供应仅为133.4万人,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计算机人才需求与供应对比图

由上图可见,人才供应曲线与人才需求曲线的不平衡、不协调直观反映了我国计算机人才培养中的错位现象已经非常严重。而作为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的主力军,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也同样存在此问题。

2.等级证书考试制度尚不健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应当具有相关的计算机等级证书,毋庸置疑,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于学习计算机的动力,为其顺利毕业和就业提供了最大保障。但是,这种等级证书和毕业考试相挂钩的制度也会给学生造成一些负面影响,最大的弊端就是学生的学习动机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而不是自觉提高自己的能力。甚至教师也陷入了与考试无关的内容不教的怪圈,授课内容紧贴等级考试的内容,而不是研究社会中计算机相关岗位的任职需求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这样就算学生通过了计算机等级考试,拿到相关资格证书也不见得就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3.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教师教学方式不当而无法高涨。当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单一地按照教学进度的安排而向学生大量地灌输理论知识,对于操作性较强的知识,一般是教师在课上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演示如何操作,而将学生的自主操作作为作业布置在课下,课下实践操作的效率非常低,这就造成学生普遍实践操作能力不高。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体系中若不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做出相应的安排,学生就很难获得宝贵的实践能力。尤其是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4.不断更新的计算机技术给计算机课程教学带来困扰。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体系的发展和建设始终受一个问题的困扰,那就是计算机技术的更新速度。随着计算机技术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极大便利性,关于该学科和技术领域的创新开发成为学术和商业紧跟不舍的课题。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使人们目不暇接,同时也给计算机课程体系的设计造成极大不便。建设不久的课程体系有可能因为技术的进步而显得相对陈旧,而陈旧的知识又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但是基础性知识又是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起点,难以回避。这种两难矛盾同时也造成了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体系与新技术、新成果结合不紧密的问题。

三、完善高职计算机课程体系的策略

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要求必须在基础教学、实践教学、总体规划以及教师队伍建设中不断完善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持续发展原则,具体完善策略如下:

1.课程体系中应更加突出基础教学的重要性。计算机技术的更新速度虽然呈现出不断加快的趋势,学生对这些新技术的求知欲也很强烈,但教学中应始终不能忘根基不稳、难成大材的原则。高职院校应当以科学的课程设置和高质量的课程内容教学作为加强学生计算机技术持续增强和发展的根本,在保证现有课时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教学质量,对于专业核心课程投入大量时间和实践机会,并不断强化。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教师应当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

2.突出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应当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偏向,转为理论与实践并重。专业课程应当作为教学的主干,同时还应当兼顾其他相关课程横向衔接交叉,学生的专业学习贯穿学习过程的网络结构。课程体系设计中应当突出计算机课程对刚入学新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使他们很快接触专业,在对职业能力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立明确的培养目标。要保持不同年级课程设置的相对独立性,按照循序渐进的规律确保学生由低而高逐级接触课程知识和各项技能。同时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在总体教学计划中还应当单独安排实训计划,通过实训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计算机课程中的动手能力并不单纯指程序设计语言的掌握情况和编程能力,也不单单是熟练操作各类软硬件,而是通过训练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新技术、动手研究新产品的探索精神和能力。

3.以科学的教学方法保证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在高职院校传统的计算机课程体系中主要以专业课、基础课、公共课三个方面为主,这种课程体系的最大弊端在于忽视了实践课程体系的设置,为此在新的计算机课程体系中应当增设实践课程,并突出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从而构建由公共课、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组成的新的课程体系。同时在实践课程中适时安排实训课程、学生实习机会。实践课程应当紧密结合专业课和公共课的教学内容,打破以往各科各课封闭运行的状态。具体而言,应当注意综合化的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将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适当融合,注重增强课程的专业针对性,及时将新的技术动向和科研成果融入课程体系当中,并且分析这些新技术与基础课、专业课的联系,增强学生对专业课与基础课的学习兴趣。

4.构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市场对人才综合实践能力的要求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体系构建的根本目标和出发点,为此计算机课程设体系也应当以此为目标进行设置,并根据课程内容与性质的不同,增设与计算机相关的选修课,且选修课内容与必修课应当有较强的互补性。在计算机必修课程上,学生专业应当作为划分课程的主要参考,学生专业应当在教学内容的设定中有充分体现,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所实施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也应当有所不同。通过专业课程与计算机课程的结合来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宏观了解,能够在对比中找到二者的互补性,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更具科学性。在设置选修课的时候,高职院校应当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必要的调查和了解,并且根据这些调查结果,按照专业需求的不同设置课程内容的比重,这有助于他们对所学知识能够有更好的理解与巩固。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体系的发展不但要符合计算机教学这门学科的自身特点和规律,注重实践能力的训练以及理论基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应当符合社会和计算机岗位对人才的需求。高职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实用型人才,毕业生不但要具有较强的理论修养,还应当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这一要求体现在计算机教学中就是不断调整和变化的课程体系设置,目的就是增强计算机人才的岗位适应能力,提升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效果和质量。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计算机院校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34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40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