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芬 胡晓红 张景峰
信息文化基础是高职院校在第一学年开设的一门必修课,也是基础平台课,具有学生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特点。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练的教学方法,基础好的学生会感觉没意思而失去学习兴趣,基础差的学生会感觉听的时候会,自己做的时候无所适从。所以,在教学中要照顾到各种层次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争取短时间内使学生掌握实际工作技能,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
该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熟练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学习相关软件的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有效利用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工具顺利地进行各项文案工作。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使用计算机的敲门砖,在课程建设中,根据课程特色和职业教育特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精心选择及设计出适合学生实际能力的教学内容及具有实用性的教学案例,保证课程内容体现出职业性、实践性和开发性。
1.以“职业角色”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内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以“职业角色”为培养目标,把教学内容分为两大模块:基本操作技能模块和职业技能模块。基本技能主要是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职业技能是在文职岗位上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在教学中教师以“职业角色的能力”对学生因材施教,学生以“职业角色的目标”因材求学,将行业和职业角色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及专业技术标准规范、操作程序贯穿在整个教学和实训中。力争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学生获得学习的能力、再发展的潜质和团队精神。
2.以“职业能力”训练为目标组织教学内容。课堂教学采用“课堂训练+考证模拟训练+综合技能训练”为核心的“三位一体”的创新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课堂训练主要以软件功能相结合的案例为主,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按照操作要求完成基本操作,使学生通过对基本操作的练习,强化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的理解,起到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效果。
考证模拟训练结合学生参加OSTA操作员级的题库在模拟测试环境下强化训练,要求学生严格按照题目指定的要求完成操作并进行评分,帮助学生熟悉考试环境及评分标准以保证学生的考证通过率,训练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使学生既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又能顺利通过考试,取得计算机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综合技能训练以实际综合项目为载体,结合学生在生活及工作中需要的技能进行训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同时实践技能取得质的飞跃。
通过市场调研和对毕业生在工作中遇到实际问题的回访,设计出真正符合现代办公应用的典型案例,构建以职业应用为主线的教学思路。例如,各种应用文档(合同类、通知类)的制作、会议邀请函的制作、商务表格的制作、毕业论文及书籍的排版及目录的制作、产品宣传海报的制作、企业的员工的工资管理及数据处理、制作企业员工培训演讲稿等。在教学中以实际案例为教学载体,将课堂与职业岗位对接,使学生进入职业化办公工作状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及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课程,教学应以满足各行各业文职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为目标进行设计,采用“课堂案例→考证训练→技能训练→综合应用”的教学思路,通过真实的实例来保证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我们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1.采用集体授课与个别化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基本操作学习阶段针对学生操作基础存在较大差异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集体授课与个别化学习相结合,教师课堂上结合案例讲解重点、突破难点,演示操作技能。除了考证必须掌握的操作外,根据学生的层次,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保证各层次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在完成任务中加强对个别学生的督促和指导。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在教学中的互动,同时注重知识、技能、态度三位一体。
2.采用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规范工作、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教学安排形成“提出项目→布置任务→完成任务→扩展相关知识和技能→训练重点操作→课余巩固练习”的教学模式,从而适应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课堂教学组织要求。课堂教学通常按照五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提出任务,展示案例效果。通过头脑风暴,启发学生讨论案例应用背景,用到了哪些操作,哪些是已经掌握的,哪些是需要老师演示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第二阶段执行任务也是学做阶段。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和演示,重点演示操作技能。学生根据任务独立完成或者通过同学互助完成任务。目的是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阶段任务验收。先由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和样张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检查,同学之间也可以互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改正。目的是让学生遵守工作流程,按要求规范工作,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质量意识。第四阶段总结提高。启发引导学生总结在操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思考自己学会了哪些操作,这些操作的应用场合,还有哪些操作方法等。目的是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第五阶段任务提升。学生学会操作技能后,根据实际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自定主题完成制作,目的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创新性。
3.采用小组学习法培养学生与人合作能力。综合训练项目采用3~4人小组的形式完成,小组内讨论共同确定主题、搜集素材、分配每个人的任务,在完成任务时组员间相互帮助,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每个任务完成后再由组长把组内的作品整合共同观看效果,讨论修改方法,完成作品后小组内先完成自评,然后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演示讲解,小组间开展互评。小组学习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学习特点,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做“启发者”与“咨询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内容与职业应用相关联,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职业素质。
4.采用分层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操作基础存在一定差异,如果把所有的学生放在一个层次上,项目的设置就会有困难:太简单了,能照顾那些操作不熟练的学生,却会降低能较快完成项目任务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太难了,原来操作有困难的学生就会因跟不上而自动放弃。为此,可通过分层教学法实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情况准备基础任务、较高任务、终极任务三个层次。首先设计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水平的基本操作任务;任务完成后,给先完成的学生提出进一步的要求;终极任务鼓励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自己寻求完成的方法。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启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自己尝试解决,以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勇于进取的决心。
5.采用演示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演示与学生演示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演示正确的操作及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使学生学会软件的使用方法;也可让学生演示自己的操作方法,解说完成的过程和方法,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得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评价方法改变单一的总结性评价方法,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包括平时出勤、学习态度、上机作业(题库及综合项目)、平时测试等内容。课中及课后使用Excel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及评价,做到有据可依,有据可查。终结性考核要求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考试采用OSTA考试系统,成绩合格后方可取得本课程的学分。学生应取得操作员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证书。学期总评按照“终结性考核(60%)+形成性考核(40%)”进行评分(具体如下表所示)。
总评成绩权重表
教师在第一次课中就跟学生讲清学习要求及成绩的评定方法,使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而不能为了考证只练习考证的内容而不重视综合项目的完成。
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使学生具备了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了学生计算机的实际应用水平,引导学生进入职业化办公工作状态。通过小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解决现实问题能力及自我管理与发展能力。通过考证训练培养学生对待困难的心态,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和岗位职业能力,使学生具备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