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旦
(西北师范大学 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国有企业是指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的特点。其营利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公益性体现为国企的设立通常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国有企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由政府全额出资,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特殊法人企业,这类企业不受公司法的规范。
(2)由政府全额出资,受公司法规范的国有独资企业。这类企业以社会公共目标为主,经济目标居次。这类企业主要是典型的自然垄断企业和资源类企业,如铁路、自来水、电力、机场等。从经济学角度,这类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应该按边际成本或平均成本定价,以此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而不是谋求从消费者那里攫取更多的剩余。
(3)由政府出资控股,受公司法规范的国有控股公司,这类企业兼具社会公共目标和经济目标,以经济目标支撑社会公共目标。这类企业主要是垄断企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如电子,医药等。
(4)政府作为普通参股者的国有参股公司,这类企业与普通商业企业性质无疑,受公司法规范,完全参与市场竞争。在企业中经济目标居于主导地位,没有强制性社会公共目标,主要以盈利为目标。
国有企业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在建国初期,我国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加快实现国家工业化而设立了国有企业。这些企业也发挥了优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半个世纪过去,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建立完善,国有企业存在的目标更多地转化成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企在某些方面的缺陷越来越凸显。近几年,国企的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问题。国企效率低下,浪费资源,被许多人诟病,政府也对国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成果是显著的,但离解决根本问题还有距离。
国企到底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导致这些问题。从表1的数据看,国企的利润率远低于私营企业,市场竞争力低下。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垄断特权,权责不明,薪酬机制不合理,公款消费严重,政府监管不力。
表1 1995~2002年六种类型企业的平均利润率
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存在唯一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这样的市场排除了竞争因素,垄断厂商控制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销售。根据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由于市场中只有一个厂商,所以,市场的需求曲线就是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如图1.
图1 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
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垄断厂商可以利用减少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市场价格,也可以用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压低市场价格,即垄断厂商可以通过改变销售量来控制市场价格。目前,国企已经形成在石化、电力、通信行业的严重垄断。因为垄断企业能够操控行业价格,控制自己的产品收入,因此也就失去了技术创新和改善服务质量的动力。
以中国油价为例:
表2 中国油价2003~2010年变化
从世界范围来看,如在我国的油价中再考虑车船税、路桥费等,我们的油价则会远高于美国和加拿大、超出日本、接近欧洲水平。但我们的油品质量却几乎是全球最差,据检测,我国最高等级的97号汽油,仅相当于美国最低标号的87号汽油。
从国内情况来看,中国油品标准总是滞后于汽车标准。2008年国内就开始生产符合国四排放标准的汽车,2010年就有超过1000万辆符合国四标准的汽车,但至今垄断油企还在供应国三标准的油品。油企完全没有提高油品质量的动力,油品质量提高远远落后于汽车技术进步。因为最低级的气油都可以卖世界最高价,石油企业根本没有进行产品改革的动力。根据中石化的数据,油品从国三升级到国四需要投资200亿元左右,每吨约增加200元的成本。相对于两大公司每年数千亿元的利润,这并不是力不能及,但是垄断的地位让他们不会选择这么做。垄断市场下不存在竞争,而没有竞争,厂商就失去了创新的原动力。
垄断市场的供给曲线是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同时调整来实现MR=SMC,这就会出现一个价格水平对应几个不同的产量,或一个产量水平对应几个不同价格水平的情形。因此,在垄断市场条件下无法得到如同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具有规律性的可以表示产量和价格之间对应关系的供给曲线,即不存在有规律的厂商和行业的供给曲线。
向右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无规律的供给曲线。垄断扰乱了市场信号,打乱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垄断市场是效率最低的市场形势,一个行业是否实现了长期均衡,P=LMCS是判断该行业是否实现了有效的资源配置的一个条件。当P=LMC时,商品的边际社会价值等于商品的边际社会成本,它表示资源在该行业得到了最有效的配置。在垄断市场,独家厂商所维持的低产高价使得P>LMC,资源的不合理配置非常突出。以2010年的柴油荒为例,由于两大石油集团的市场垄断,石油公司在计划经济模式下维持市场的运营,从原油进厂到成品油的配送销售都按照计划体系运行,生产与市场脱节。加上极高的进口门槛,导致进口很少,海外有大量的柴油资源,却无法补充国内市场。石油资源在市场上得不到合理有效的配置,最终损害的是国家与人民的利益。
国企的垄断,使得国企很轻松地获取垄断利润,不思进取,同时导致了资源的不合理配置,降低了市场的效率。
利润最大化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边际利润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企业利润最大化在经济学中处于核心地位,所有的经济主体都是按照利润最大化的要求运作。以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厂商为例,E点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生产均衡点,相对应的Q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当在Q1(Q1<Q)时,MC<MR边际成本小于边际利润,这说明增加产量会增加利润,当在Q2(Q2>Q)时,MC>MR边际成本大于边际利润,表明厂商增加一单位的产量所带来的收益的增量小于所付出的成本,这样厂商就会减少产量。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理性决定都遵循这个道理。
按照国企性质,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的特点。其营利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体现为国有企业的设立通常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也就说国企是为国家所有,为国家服务的企业。企业实际的经营者,不具备对企业利润的所有权,但却要承担经营的风险,承担的责任与取得的收益的不对称使得企业的经营者利用制度的缝隙,获取国家资源。于是,合理的不承认,非法的管不住,经营者行为陷入了矛盾、扭曲的状态。
一方面国企的性质决定了不合理的分配机制,国家拿“大头”,企业拿“小头”,个人拿“零头”,而经营者承担的风险却是100%的,他们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这就决定了国企经营者很难全力以赴,兢兢业业地做好他们的工作。
另一方面,国企产权不明,企业经营者可以享有企业的边际收益,而让国家和企业承受他们行为决策的边际成本,这就没有力量阻止经营者为自己牟取利益,而牺牲企业的利益。例如,1979年企业改革,针对企业不合理的管理状况,国家对企业进行了“放权让利”。企业开始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但改革的实质是在不触动企业产权关系的前提下的放权,没有得到实质的变化,因此想要以此达到增强企业活力的目的,是不现实的。又如,1986年开始实行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承包制,但这也是在承认现有产权制度下的一种“两权分离”,虽然所有权的某些权能有了分离,但形成的“企业财产经营权”没有依据市场交易原则,因而这种“企业财产经营权”实质是一种行政分权,传统的产权关系没有得到改变。想要唤醒国企的活力,就必须让其产权符合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
国企改革之后,国企员工的工资有了很大的提高,相比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国企的平均工资要高很多。但从国企内部来看,普通员工与高管之间工资差距大、行业之间工资差距大。
表3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与非国有工业企业人力资源投入比较
表4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与非国有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收益率
一般来说,企业的人均占有资产较高,意味着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应取得较高的资产效率,但从表3、表4国企的人均资产占有一直较高但资产效率如资产收益率始终低于非国有企业。
从表3、表4可以看出,国有企业的薪酬机制违背了企业发展的规律。现有的企业薪酬机制,首先必须服从经济学的边际生产工资决定理论,即:假定企业为一个投入产出函数,生产过程为一瞬间完成。由于投入与产出一一对应,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就被认定与其边际生产力相等。相应地工人的工资就等于其边际生产力。从边际生产力理论推导出工资定价规律,同质的劳动力具有相同的生产力,进而得到相同的工资。但这样定义工资只能解释劳动力不同造成的工资差异,不能解释同质劳动力的工资差异。劳动经济学将同质劳动力定义为受过相同教育或具有大致相同劳动能力,但实际观察到市场上大致相同的劳动力会取得差异很大工资。其次要遵循经济学业补偿工资理论,即:关注了生产过程中工作条件差异对工资差异的影响,条件越艰苦,越危险的工作工资越高。相反工作越舒适工资越低。第三要符合经济学的资历工资理论,工资会随着工人资历的增长而增长,但很多数据表明工人的资历与边际生产力并没有联系,这样的安排虽然对社会整体安定有帮助,但不利于企业。会导致年轻工人工资低于边际生产力,年长工人工资高于边际生产力,会使一些年轻工人选择离开企业,对企业造成人力资源的损失。
以上三种理论都不能很好地解释现在国企面临的工资问题。同私企相比国企员工的劳动力质量(受教育程度等)更优秀一些,拿着高工资却表现出低于私企的边际生产力,这说明潜在生产率与实际生产率不同,而对于这一点边际生产工资理论并没有区分。同样,国企的工作环境更舒适,工作要求低,但却拿着更高的工资。国企存在的资历工资问题也比私企严重,导致国企人力资源的配置不合理。
由于国企的特殊地位,国家对国企每年会拨付很多资金使得国企内有很多的可利用资金,加之政府对国企资金的监管不力,造成严重的浪费现象。如近几年媒体曝光的,天价宴会、天价月饼、可比五星级宾馆的办公楼、团购茅台酒、出国旅游等严重的浪费现象。这种现象造成的结果是价格信号的紊乱和资源配置的误导。
商品的价格是商品边际效用与货币边际效用之比,公家的钱不是自己挣来的,没有任何脑力体力的付出,其边际效用不仅小,甚至有可能是负值。如图2所示如果是私款消费,在1时就会停止,此时商品边际效用不等于零,效用最大化是在商品边际效用等于货币边际效用时,如果是公款消费,货币边际效用等于0,甚至负值,商品消费就在2或3停止。消费的人会拼命消费,挥霍浪费,非理性消费正表现于此。
因为货币边际效用不同,公款消费的价格高于私款,如图2中下面的曲线可以表示粮食产品的边际效用/私款的边际效用、上面的曲线可以表示月饼产品的边际效用/公款的边际效用。月饼的边际效用小,吃的人也不多,但因为企业出钱,公款消费,所以还在生产。有限的社会资源不是按照效用来配置,而是随需求的货币性质为转移。只要公款消费的商品,效用低也多生产,而私款消费的商品效用高也少生产。如此,但凡公款消费的地方“豪华奢侈、灯红酒绿”而关系到民生的地方资金却捉襟见肘,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可见一斑。公款边际效用不仅会造成价格偏高,甚至造成商品需求曲线无规律可循,商品的边际效用只要自配其显示身份、地位、权利的优越感,如此不关心商品的数量价格,导致需求曲线无规律,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图2 公款与私款边际效用比较图;权力对道德影响图
公款消费造成浪费,对国家造成的损失巨大,也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秩序。遏制浪费需要严格的监管制度,让国企公开透明财务信息,通过法律的手段惩治浪费,让为公款浪费所需承担的边际成本远大于浪费所获得的边际成本。
由于国企的特殊性,其企业权力监督与职业机制很不到位。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第一,国有企业监事会的形同虚设,虽然《公司法》规定,监事会有权检查公司财务,有权对董事、职业经理人不合法行为进行检举,但监事会行使这两项职权往往需要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员的协助,《公司法》并没有明确规定监事会可以聘请律师、会计师,也没有规定监事会聘请专业人员协助的保障的结果。因此,监事会有时在国企中的地位实际上仅仅是一个摆设。第二,内部控制人现象严重。国有企业厂长经理的在职不正当消费,也就是所谓的“穷庙富方丈”和“有亏损的企业无亏损的厂长”的现象。经营上的恶意经营和职位犯罪,出卖企业利益,收取回扣,非法转移国有资产。企业信息披露的不透明、不真实,伪造会计信息,隐瞒收入,逃避税收。
没有制约的权力将改变人的道德底线,这是必然的,无差异曲线代表对现实的满足程度,一般说,只求有限满足的人道德品格较高,因此可以用无差异曲线的高低代表人的品格。人的实际满足不取决于欲望,更取决于权力,也就是预算线的高低。如图2假设:低的预算线代表,未做官之前的可支配资源,无差异曲线代表10万左右汽车的效用,较高的预算线代表做官之后的可支配权力,无差异曲线代表50万左右汽车的效用。拥有更多的权力会使其拥有更大的贪念。制约企业管理者拥有的资源和权力比道德教育更加具有意义,目前需要对国企的权力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管机制,用法律来制约,强化监事会的权威性。
综上所述,国企存在的运营问题都存在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想要改善国企状况必须从根本出发,遵循基本的经济学原理。一方面削弱国企垄断地位,改变市场结构,遵循边际成本等于边际利润,改革产权制度,执行严格工效挂钩,完善薪酬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制定相关法律,遏制公款消费,完善监管机构,加强对国企权利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