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 张鹏
尽管国内市场已经释放了4G产业的积极信号,但三大运营商的市场处境依旧艰难,在最近发布的三大运营商的半年财报中,传统电信业务萎缩、数据业务持续增长成为了常态。而在这一业务结构的调整过程中,电信运营商不仅需要应对同行之间的竞争,同时也要想方设法地避开来自互联网领域的强烈冲击。对于运营商如何实施业务转型的话题,业界普遍认为:拓展新业务与优化内部制度同样重要。
转型对于中国移动而言似乎从未停止,经过了前两年的“流量经营”和“四网协同”战略之后,中国移动已经在从传统的话音业务向数据业务发展的过程中小有斩获,而在2014年,移动方面又搭上了4G的顺风车,凭借TDD的先发优势快速抢占4G用户市场,希望借此改善自身在3G市场上的劣势处境,同时作为数据业务的技术支撑点,弥补自身财报中的业务负增长。
电信分析师告诉记者,从用户角度,经过了3G时代的用户培养期,国内移动用户对于4G的接受度较之前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在政策方面,为了给TDD留出充足的“时间窗口”,政府方面刻意延缓了FDD全国牌照的发放进度;在策略方面,中国移动很早就定下的近乎严苛“多模多频”芯片政策,使得多模4G终端和LTE融合组网成为了产业共识;而在业务层面,通过不断拉低4G套餐门槛,推出多款千元定制机,移动方面除了瞄准高端客户外也在积极推动中低端用户向4G转网。
而从目前的实际效果看,这套详细而周密的“4G组合拳”已经击中了市场要害,按照中国移动市场部副总经理徐刚的说法,在2014上半年,中国移动已经建设完成了40多万个4G基站,TD-LTE用户数超过3000万,同时支持TDD制式的4G终端也达到了300余款。“应该说,4G带来的新业务和应用,将首先反映在个人娱乐、家庭生活和商务工作等方面,而下一步我们会将4G应用深入到工业制造中,这将是一个庞大的尚待挖潜的市场空间。”徐刚如是说。
不过,远水解不了近渴,“未来很美”的4G业务营收并不能解决运营商目前的所有问题——传统话音短信业务量下滑、流量业务增量不增收等多年来一直萦绕于电信运营业的“魔咒”还是没有解开。在中国移动2014年半年财报中,较去年同期相比,语音业务量下降0.2%,语音业务收入下降了5.3%,而短彩信业务收入的下滑幅度则达到了13.2%。
更重要的是,传统电信业务萎缩并非移动一家,在OTT全球化快速发展趋势下,国内外很多电信运营商都或多或少地呈现出这一苗头,当然也包括电信和联通两家。由此,如何改善运营商数据业务“增量不增收”,如何避免运营商沦为“哑管道”等类似话题成为了运营商们高度关注的焦点。
中国电信在这方面似乎已经找到了适应于自身发展的节奏。除了年初的“新三者”和“再造一个新电信”的战略提法,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更是在今年5月召开的“2014开放合作大会”上宣布,将积极推动电信业“混合所有制”的改革进程,将越来越多的电信业务向民间资本开放。
据了解,中国电信将率先在互联网、信息服务、移动社交以及创投这四大新兴业务领域引入外部资本,试水混合所有制。中国电信创新业务事业部总经理李安民则透露表示:“中国电信将会选取2到3家公司进行混合所有制试点,比如其子公司号百信息,同时还将面向全社会扩大创新孵化,电信旗下的天翼创投公司将在今年底完成6个新增项目的公司化股权投资,其孵化项目和初创公司将逐步引入外来资本和项目,并与社会公司联合孵化。”
经济体制改变背后所带来的市场效应是显而易见的——众所周知,运营商的优势在通信,而劣势也在通信,长久以来的国有体制和开展业务上的惯性思维使得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和ICT市场上遭遇了水土不服,一方面是因为自身的业务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也在于旧有的企业模式不足以支撑创新。
而混合所有制或许就是破解之法,运营商通过实施混合所有制,将自身缺乏的能力、资本和创新活力引进来,通过合作或合资的方式进行创新性的技术探索,尤其在一些自己并不熟悉的业务领域,诸如互联网、企业级市场等,运营商还可以借力合作伙伴的渠道资源和客户资源。
前述分析师认为,运营商引入混合所有制起码具备三大益处,第一,通过开放合作,可以引入稀缺资源和技术能力;第二,通过授权经营,规范公司治理结构;第三,建立高风险、高收益的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