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问引思 由思见解

2014-10-31 06:02丁小兰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提出问题小学数学

丁小兰

[摘 要] 没有问题的数学教学是枯燥的,同样,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有效的数学教学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基础之上的. 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思考和探索,有了探索才会对问题进行解决,可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种探索意识,是学生求知的积极状态.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怎样使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从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数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策略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但纵观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传统的师问生答封闭式教学模式仍然根深蒂固. 在这种模式里学习,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掌握得的确比较扎实,但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与能力却被淡化,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也慢慢接受了这种教学模式. 但这种教育模式背离了教育初衷.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小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养成从数学知识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科学应用问题意识的学习习惯,锻炼他们将数学知识和思索精神运用到现实生活的实践能力. 尤其是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后,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会显著提高,对待数学问题,也会开始有相对独立的思考方式和自主解决的能力. 在这种背景下,开放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应该思考的现实问题.

■ 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鼓励学生敢问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学生之间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我质疑、自我展示,并且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当学生提问题时,教师要用赞许的目光和专注的神情来对待学生的提问,让学生们感到教师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是非常重视的,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深是浅、是对是错,教师都要对学生提问的勇气加以肯定与赞扬,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中能积极主动地提问.

例如,教学“生活中的数学”时,用三张数字卡片3,0,9 摆出不同的三位数,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三位数?有学生回答6个,也有学生回答4个,学生会问老师为什么是6个,为什么是4个. 教师要求学生摆出4个不同的三位数展现给大家看看(309,390,903,930). 有学生就会问,还有093,039呢?这时,教师在肯定学生爱思考的同时,还要及时给予正确解释,告诉学生“0”不能放在百位上. “0”为什么不能放在百位上?因为在三位数中,百位是最高位,“0”不能放在最高位.

通过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敢问、敢想,培养学生在不断思考和实践中学习,同时,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

■ 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引

导学生会问

问题情境是以小学生的思维为问题核心,以情感为问题纽带,巧妙地把学生熟知的知识素材以及贴近学生生活实践的经验结合起来,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教师则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困惑以及质疑心理,并激起积极探索的欲望. 教师应以小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场景为出发点,以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为背景材料,模拟创设真实的问题场景,这样不但能使小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还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例如,讲“四则混合运算”时,笔者为学生们模拟了超市购物的问题场景:星期天,你和妈妈准备去超市买牛奶,你准备帮妈妈做哪些事情呢?小学生根据以前和家人在超市购物的生活经验提出了一些具有数学价值的问题:妈妈准备买几箱牛奶?一箱里有多少瓶牛奶?一箱牛奶多少钱?妈妈应该带多少钱才够买牛奶?针对学生提出的这些有价值的问题,笔者及时给予了肯定的评价和赞赏,随后为他们的问题提供了信息:牛奶60元一箱,一箱里面有20瓶,妈妈要买2箱,另加5瓶. 通过给予新的信息,让学生再思考还能产生哪些新的问题,如一瓶牛奶多少钱?两箱牛奶多少钱?妈妈买牛奶一共花了多少钱?最后,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并求出妈妈一共要花多少钱买牛奶.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在获得数学学习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 加强方法方面的指导,培养学

生善问

要想让学生善于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 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在错综复杂的信息中抓住本质,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善于从多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并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的能力. 提问并不是一味地强调问题的数量,而要保证问题的质量,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提问,为学生指明问题方向,帮助学生从敢于提问发展到善于提问. 在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善问的基础上,还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疑惑之处,对他们开展有效指导和针对性调整,培养其创造能力. 但,由于小学生在学习、生活经验等方面都不足,仅靠胆量和兴趣有时发现不了实质性问题,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例如,讲“圆柱和圆锥”时,笔者准备了一个小木块,试图利用木块能否滚动来引导学生认识圆柱与圆锥的区别. 笔者问学生们:“木块在桌子上能很快地滚动起来吗?”学生们在试验后发现并不容易. 这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容易,并让他们思考可以用什么办法使它很容易地在桌子上滚动. 这样,学生就能很自然地朝正确的方向去发现问题:木块不能滚动是不是因为它有棱角?如果把木块削成圆的是不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学生会问:外面套一个圆塑料筒可以吗?当笔者听到这么多问题时,很欣慰,因为学生提出的这么多问题都有价值. 这是成功地引导学生善问的一例.

通过这样精心设计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并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层层寻疑、精思巧问,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 鼓励小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

方法

1. 多让学生参与实践体验,这是解决问题的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实践表明,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因素,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数学现象,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最感兴趣. 俗话说得好,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须亲自尝尝. 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媒体在课堂上的使用使得很多必须由学生亲自体验的知识被其取代,虽然在模拟体验上它们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如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时,对于图形的认识,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从前面、侧面、上面三个不同方向进行认识,这样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不尽相同,这跟在多媒体设备上观看,直观的效果不一样. 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看到,学生真正进入实践体验的状态也不一样,在学习几何图形方面就轻松得多.

通过学生参与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2. 联系生活情境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作为小学生感知世界的重要表现,不会孤立于生活之外产生作用,因此,在突出实际问题的解决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学前收集关于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从生活经验中吸取解决问题的方法.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关于数学方面的丰富源泉,教师在教学数学问题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可以从周围环境中感悟、理解、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真正体验数学的无穷魅力.

比如,学习替换策略时,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熟知的《曹冲称象》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思考生活中与替换相关的生活经历,再呈现教材中要学习的换杯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替换策略知识,体验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搜集与替换相关的现象:店家促销啤酒广告,即4个空啤酒瓶可以兑换一瓶啤酒,方便面包装袋内集满卡通图画卡片,可换取一袋小方便面等.

通过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目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应改革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运用科学的手段促使学生敢于提问、勤于思考.

猜你喜欢
提出问题小学数学
课堂五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中考中笔试考查“提出问题”能力的探索实践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提出问题技能训练初探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初中生“提出数学问题”的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