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下电子制造商的供应商选择

2014-10-31 08:59王会龙朱彩虹
关键词:优先制造商供应商

王会龙 朱彩虹

(1浙江工业大学 经贸学院,浙江 杭州310014;2绍兴文理学院 元培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供应链是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加快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与多个相互联系和依赖的企业组织组成的网络结构,符合了全球一体化经济发展的趋势,其带来的效益是显著的。如沃尔玛 (Wal-Mart)的直接转运策略,戴尔 (Dell)的直销模式等都是在供应链的管理模式下,通过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有效协作才得以实现其巨大的竞争优势。但是,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复杂化,供应链上的企业面对市场和社会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这给供应链的有效运作带来了更高的风险。在供应链的管理模式下,供应商和制造商合作关系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例如供应商按照“7Rs”[1]标准给制造商供货存在着很大的难度。

风险来自不确定性,而存在于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的不确定性因素包括需求的不确定性和递送的不确定性这两大类。其中引起需求不确定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下游的市场对制造商的产品需求量是不确定的,这使得制造商对供应商的采购量也是不断变动的;二是产品和技术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竞争性产品的不断出现使得对某一种产品的生命周期很难进行预测,目前不少制造商已经通过采用顾客定制化的生产方式以适应市场多变且竞争激烈的外部环境,这样就造成了制造商对上游供应商采购产品的类型和要求是不断变化的。递送的不确定性则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供应商和制造商的内部原因以及相互之间的互动关系,通常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不善、设备故障、企业之间缺乏信息透明度、缺乏主人翁意识等原因引起的;另一方面来自于供应链与其所依赖的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该互动关系包括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恐怖事件、石油等稀缺资源发生的危机事件等。

显然,由这两类不确定性因素引起的风险将严重威胁到供应链的稳健性。如果供应商无法对制造商的需求变化作出及时的反应,或者制造商为了应对需求的不确定而增加库存等都可能会给制造商带来一定的损失。而递送的不确定性则可能使供应商向制造商的供货过程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中断,从而影响整条供应链的响应速度乃至引起整个链条的断裂。在以消费者驱动的市场上,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的今天,供应链断裂给链上企业带来的损失已经不容忽视了。所以,当考虑到由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的供货故障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时,特别是当一次严重的供应链断裂事故发生后企业所失去的市场份额以及重新进入市场所花费的时间和成本时,企业更愿意事先投入,通过柔性设计来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进行预警。

基于此,本文针对产品生命周期较短、技术更新较快的电子产业的供应链,从制造商的战略层次的角度出发,通过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来合适地选择零部件供应商类型、数量等,在控制总的采购成本的基础上,将有助于减少各类风险给供应链带来的潜在损失,提高供应商供货过程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一、供应商选择的文献述评

供应商选择作为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已有不少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研究,其关注的焦点问题就是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和评价方法的选择[2]。在早期精益管理思想的主导下,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是企业与少数可靠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获取成本和质量等优势。所以,在选择供应商时,其质量、成本、价格、技术等因素通常是制造商所关注的重点,这也是早期的关于供应商评价选择指标体系的研究重点[3~5]。然而,随着工业环境的发展以及供应商选择在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中日趋重要,为了反映供应商在供应链中的新特征,传统的评价指标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6]。例如,Semih针对通讯企业的供应商选择问题,选用了执行时间、配送时间、成本、质量和制度等若干项评价准则[7]。张延锋认为签约成本、供应商能力及供应商在网络中收益等三个因素是供应商网络治理模式效率的主要决定因素[8]。Keskina在其15项评价指标中重点强调了工作安全、工人健康、环境影响和预警系统、有效使用其相关认证资格等[9]。而李勃等从节点、关系、整体层面分析了制造企业主导的供应商网络结构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供应商网络维度结构包括供应商网络内部差异性、供应商网络关系密度、制造企业中心性和供应商网络关系强度[10]。李随成等则从供应商网络视角剖析了供应商创新性、网络能力对制造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11]。

目前对供应商评价选择的方法有很多,如公开招聘法、协商选择法、经验判断法、采购成本比较法、神经网络算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等。其中,国内外学者和研究机构长期研究发现,目前采用最为广泛的供应商评价选择方法还是层次分析法以及由它衍生出来的改进方法[12~13]。譬如,Kainuma利用一种多属性效用的决策方法来选择绿色供应商[14]。Desheng以供应链风险为视角,建立了供应商选择的模糊多目标规划模型[15]。朱昌磊在综合考虑供应商数量和评估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面向中小企业的基于多Agent系统的供应商选择模型[16]。高文卿利用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在VMI环境下供应商的评价和选择[17]。钱芝网剖析了BP神经网络在供应商选择评价中的应用[18]。张策,孙小明提出了基于多目标规划与组织间关系的供应商选择方法[19]。而刘增明等提出PCA(主成分分析) -BP神经网络供应商选择方法[20]。

综上所述,尽管国内外关于供应商选择的研究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风险因素却很少被明确地提出,供应商选择和风险管理通常是分开研究的[21]。同时,对于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主要还是集中于批量采购的核心供应商,而缺少针对小批量采购的优先型供应商的研究。特别地,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较多地利用模糊集合、隶属函数等定量地刻画模糊性概念,虽然这是对经典集合中“是”就是“是”,“非”就是“非”的绝对隶属关系的一大突破,但是,基于可拓理论的可拓集合不仅能把是与非的定性描述转变为定量描述,还可以描述“是变为非”,“非变为是”的过程,即它能定量地描述事物的可变性。基于此,本文在考虑供应链风险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可拓理论相结合的方法,从供应商类型,数量和供应商的具体选择等方面展开系统地研究。

二、供应商类型的确定

在上世纪90年代,很多电子制造商关于零配件供应商选择的主流观点是通过减少供应商的数量,与少数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的亲密的伙伴关系,即实行“核心供应商”策略,以此来节约交易成本,同时便于供应商的管理。但是,如果供应商过于单一,会使得整条供应链缺乏可靠性和柔性,增加了供应链的脆弱性,一旦某个供应商出现脆弱性问题,势必会影响到整条供应链的正常运行,使整条供应链变成一条危机链。而且,在全球化市场竞争的趋势下,由于对这种核心供应商高质、优效、低成本的高要求会使得其对供应商选择的范围放大,即往往会推进制造商采取远程采购策略,尤其是一些大型的跨国公司都倾向于海外采购的策略[22]。随着市场和社会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复杂,企业越来越重视风险和对供应链的可靠性管理,很多企业开始重新思考采用远程供应商的利弊:选择远程供应商的驱动力是成本,但是这里的成本仅指采购成本,而忽略了这类决策结果引起的更长的提前期、更多的安全库存、更加复杂的运输系统甚至对国际环境更多的依赖等问题所带来的更高的风险。尤其是由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引起的供应链上的制造商和供应商越发不可预测且不可控制的风险越来越多,对供应链的破坏性也越来越强,严重威胁到远程供应商供货的稳定性,虽然这类风险发生的概率很小,但是一旦发生,对企业的打击可能是致命的,实际问题中已经有着惨痛的经验和教训[23]。事实上,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不再仅仅是为了提高制造效率、降低成本,它同时也成为在产品同质化、价格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里,用来区别其他竞争对手的有力武器。所以,如果只从远程的核心供应商处进行采购,在控制采购成本的基础上,可能无法充分保证高要求的响应速度,而且,如果采取大批量的采购策略,还可能会使得制造商面临更大的风险。

所以,为了兼顾成本和风险两大特征,即在保证供货有效和稳定的基础上控制总的采购成本,本文根据供应市场状况、采购业务对制造商的重要程度这两个方面,将供应商分为四种类型[24],其分类模块见图1。

同时,将供应商按地理位置进行细分,即根据供应商距离制造商的远近分为远程供应商和本土供应商。首先,建议制造商选择少量的伙伴型供应商作为采购的核心部分,由他们负责提供大部分的产品,与其建立长期合作的亲密的伙伴关系,以此来控制总的采购成本。如果制造商所选择的伙伴型供应商有一定比例是属于本土供应商的范畴,这对制造商来说显然是最优的,即成本的控制和风险的降低同时得到了实现,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制造商鼓励其零部件供应商在其制造工厂附近建立配套设施。但是,本文主要考虑的是其伙伴型供应商都属于远程供应商范畴的情况。为了规避单一供应商和远程采购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制造商需要同时选择适量的优先型供应商作为其一般的合作者,这种柔性的多头供应链正是解决供应链瓶颈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制造商来言,这部分采购业务在一般情况下并不是很重要,往往只占了其采购总量的一小部分。但是对于优先型供应商,他们认为目标制造商的采购对他们非常重要。所以,当由于目标制造商需求发生变化而其伙伴型供应商无法及时满足其需求或伙伴型供应商的供货发生突然中断时,优先型供应商就会优先提供产品给目标制造商,甚至愿意牺牲其他顾客的利益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这种优先行为在现在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环境中给目标制造商增加了额外的价值,为提高供应链的可靠性提供了一定的保障。这样的供应商无疑是有利于目标制造商,是目标制造商的“优先型供应商”。由于选择优先型供应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因不确定性因素引起的损失,故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一般适合选取本土供应商作为其优先型供应商。虽然本土供应商的采购价格相对较高,但是它具有反应速度快、运输过程短、可控性强、沟通差异少、服务更便捷等优势。而且,当远程供应商处于国外时,选择本土供应商还可以避免国际贸易摩擦、相应的外贸风险等。这样,兼顾成本和风险两大特征的供应商网络的雏形就产生了。事实上,这种双供应源策略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思想。惠普公司就采用了双重反应制造策略来向北美地区提供喷墨式打印机服务。即利用公司在新加坡较低成本的设施和资源来生产一部分产品,满足市场稳定需要中的绝大部分;同时,用在温哥华和华盛顿等地生产的产品来主要解决市场需求中的不确定部分,虽然在这些地区生产的成本较高,但由于其距离终端顾客较近,这样,企业就能将生产延迟,使之与需求更匹配[25]。

三、供应商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

在整个供应商网络中,伙伴型供应商的整体实力要强于优先型供应商,同时,两类供应商对制造商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故在这两类供应商中进行具体选择时,本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讨论。即在供应商网络中,对于伙伴型供应商,由于其较强的实力,在与制造商合作时往往能够较为主动,所以制造商在这类供应商中进行具体的选择时往往是博弈的结果。根据制造商和伙伴型供应商构成的供应网络的特点及博弈理论,可以认为制造商和伙伴型供应商的博弈过程属于非零和合作博弈过程。同时,对于该非零和合作博弈模型的求解分析,可以利用夏普利 (Shapley)提出的赋值法求出优化解[26]。对于优先型供应商,在与制造商较被动的合作中往往处于一个被选择的地位,本文将采用层次分析和可拓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来具体考察其选择方式。

(一)优先型供应商评价选择指标体系的建立

选择优先型供应商,制造商主要是为了减少不确定性因素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同时,由于对优先型供应商实行的通常是小规模采购,且其采购的数量要使得制造商在与优先型供应商的交易中处于优先地位,故供应商的供货柔性、响应速度、生产规模和供应链所处的外部环境等往往比价格策略更重要。根据已有国内外学者对供应商评价选择指标研究的综合分析,结合现在的全球化供应链所面临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本文建立了优先型供应商的评价选择指标体系 (见图2)。要指出的是,各制造商在选择优先型供应商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目标和需求适当的增加或删减一些指标,区分关键性指标和次要性指标,对优先型供应商进行总体的综合评价,从而选择出最合适的优先型供应商。

1.供应链的外部环境

在企业环境层面主要考虑的评选指标有:距离制造商的长度、自然地理环境、地区安全性和稳定性、宏观经济环境等。

距离制造商的长度:一方面,优先型供应商和制造商距离的远近对采购的提前期、优先型供应商能否对制造商不断变化的需求做出及时的反应以及供应链的整体效率等方面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它也直接影响到了供货过程的可靠性。远距离递送产品会使得整个运输系统复杂化,增强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同时,由于供应商和制造商对中间运输过程所依赖的外部环境缺乏自主性,这就容易导致供货过程中不可测和不可控的不确定因素变多,即增加了发生供货中断的风险。

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对优先型供应商向制造商递送产品的时间、成本、可靠性和柔性等都有直接的影响。

地区安全性和稳定性:供应链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优先型供应商的生产、递送等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是向制造商按要求供货的前提条件。

宏观经济环境:一方面,优先型供应商所在地区的宏观经济环境,如经济发展状况、贸易政策、税收政策、劳动力成本等是和制造商的采购成本直接相关的因素;另一方面,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性也会影响供应链的正常运作。

可以看出,对于以上四个指标,企业很难对它们进行控制,也就是说,一旦选择了某个优先型供应商,制造商更多的只能去适应其所处的外部环境,难以改变它使之有利于企业的自身运营要求。所以,关于供应链的外部环境这个因素制造商要予以高度重视。

2.企业能力

在企业能力层面下主要考虑的第二层指标有:信息化水平、生产规模和发展前景等。

信息化水平:供应链要求链上的成员保持较高的信息透明度,这就需要有先进的信息系统作为支撑。信息化水平是否达到畅通、高效是实现供应链上下企业有效沟通的基础。

生产规模:它首先体现了优先型供应商本身的生产能力,反映其能否满足制造商订单所要求达到的生产能力。特别地,当伙伴型供应商因为不确定因素而发生供货故障时,需要优先型供应商有能力提供更多的产品,这就对优先型供应商的生产规模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同时,为了保证目标制造商的优先地位,对优先型供应商的生产规模又有一定的限制,即可通过分析优先型供应商其他合作者的订货情况和目标制造商分配给他的订单数量来确定生产规模的上限。

发展前景: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制造商一旦选定了某个供应商,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的。所以,在供应链的管理模式下,优先型供应商的发展前景是保证制造商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合作程度

在合作程度层面下主要考虑的第二层指标有:供货柔性、信息共享程度、其他合作者的情况、准时交货率和平均订单完成率等。

供货柔性:供货柔性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制造商对优先型供应商的需求发生变化时,优先型供应商对目标制造商所能做的供货数量和时间的调整范围,这是对供应商的设备状况、生产组织能力和对目标制造商的重视程度的客观反映。当目标制造商对优先型供应商的需求增加或发生变化时,供应商想要满足这种需求,就要求它能够有较好的供货柔性,在第一时间内尽量提供足够数量的产品,满足目标制造商的需求。

信息共享程度:供应链中渠道、合作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可以减少供应链管理中的牛鞭效应,有助于优先型供应商对供应需求做出最快的反应。

其他合作者的情况:考察优先型供应商是否存在和目标制造商的采购渠道类似,且重要性高于目标制造商的其他合作者。选择存在这类合作者的优先型供应商,会增加制造商的供应风险。

准时交货率:产品准时交货率是指优先型供应商在一定时间内准时交货的次数占总交货次数的百分比。该指标反映优先型供应商对制造商的响应速度及两者之间的协作程度。

平均订单完成率:平均订单完成率是指优先型供应商在一定时间内每次提供给制造商的产品数量和订单要求的数量相符的次数与总交货次数的百分比。该指标反映了优先型供应商对制造商的满足程度。

4.服务水平

在服务水平层面下主要考虑的第二层指标有:价格比率、订货提前期、交货质量合格率和售后服务能力等。

价格比率:价格比率是指优先型供应商所能提供的产品与行业内同类产品平均价格的比率。该指标反映了优先型供应商的价格竞争优势。

订货提前期:订货提前期是指从订单发出直到优先型供应商把产品送到制造商为止的时间间隔。该指标反映了优先型供应商快速响应制造商的能力。

交货质量合格率:交货质量合格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的质量合格的产品数量占总交货量的百分比。该指标反映了优先型供应商提供产品的质量水平。

售后服务能力:售后服务能力包括顾客抱怨解决时间和顾客抱怨满意处理比率这两个方面。随着电子产品市场逐步走向成熟,企业之间的竞争将逐渐由产品竞争转向服务竞争,现在售后服务作为产品营销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产品销售、品牌建设与企业形象的树立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对企业来说,售后服务也是一个长期的利润来源。

(二)优先型供应商评价选择的方法

确定优先型供应商评价选择指标体系以后,可以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可拓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优先性供应商进行具体的评价选择。层次分析法是由T.L.Saaty等人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故本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来确定优先型供应商评价选择指标体系中指标的权重。而可拓理论是由蔡文于1983年提出的,主张用形式化的工具,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综合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矛盾问题为主的一种方法。即利用物元的可拓性使得矛盾问题变为相容问题,这是确定定性的方法;同时,利用可拓集合论,通过关联函数进行定量计算[27]。

基于以上分析,优先型供应商评价选择的具体步骤如下:

通过粗略的删选,确定待选的优先型供应商,这里记为Pj,j=1,2,…,m。

确定待选的优先型供应商的衡量条件、经典物元和节域物元。评价各个对象Pj,j=1,2,…,m的指标体系即为衡量条件集,其中代表的是各个指标的名称,Vi是数量化的量值域。则经典物元可以表示为其中 P 表示评价对象 Pj,j=1,2,…,m的全体,经典域Xoi为Vi符合制造商要求的量值范围,即容忍范围,设Xoi=<ai,bi>;节域物元表示为其中节域Xi为Vi不符合制造商要求,但可以转变为符合要求的量值范围,即取值范围,设Xi=<ci,di>。由于节域是经典域的适当拓广,故Xoi⊆Xi,i=1,2,…,16。

由于各个衡量条件Mi对优先型供应商的选择有轻重之分,故利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个衡量条件的权系数 αi,i=1,2,…,16,其中

为计算各个待选的优先型供应商关于各指标的合格度,建立关联函数。对于Vi,其关联函数定义如下:

标准化,即

则各个待选的优先型供应商P1,P2,…,Pm关于衡量条件Mi的标准合格度为ki=(ki1,ki2,…,kim)。

(6)最后,为了对各评价对象对制造商的贡献能力做出综合评价,由上述已知条件来计算各个待选的优先型供应商的优度,即,由此可得所有待选优先型供应商的排列顺序。根据供应商的评价选择指标体系,一个待选的优先型供应商,关于某些衡量条件是有利的,对另一些衡量条件可能是有弊的,这里的优度就表现了其对制造商的综合贡献能力。即对于优度为正的优先型供应商来说,其综合能力对制造商的利大于弊;反之,其综合能力对制造商的弊大于利。这样,制造商根据优度不仅可以判断哪个供应商对其是最有利的,哪些对其发展是有利的,还可以知道哪些是不利于发展、绝对不可取的。故制造商按照优度的大小选择优先型供应商时应该在保证其优度为正的前提下进行。

(三)供应商选择的具体算例

设某个制造商为生产打印机要选择相应的零部件供应商,待选的优先型供应商有6家,制造商评价各个对象的衡量条件的量化准则、经典域和可拓域如表1所示。其中,根据实际情况,认为供应链的外部环境和交货质量合格率这几个是非满足不可的条件,设上述6家供应商都满足这几个条件;同时,假设待选的供应商在信息化水平、生产规模和价格比率这三个指标上的差异很小,可以不予考虑。

表1 指标的量化准则、经典域和可拓域

针对这6家待选的供应商,根据相应的量化准则将上述指标定量化,如表2所示。

表2 待选的优先型供应商的量化指标

将表2的数据代入 (1)式,同时根据 (2)式标准化,可得标准合格度的矩阵表示为:

为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首先给出判断矩阵A为:

经过一致性检验,计算得相关指标的权重,用向量表示为: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计算,根据 (3)式和 (4)式,我们就可以得到各个对象的优度,其向量表示为:。把各个优先型供应商的优度进行比较可得:,即对于目标制造商来说,选择P2作为其优先型供应商是最优的,其次选择P4也是有利的,但是选择P1、P3、P5、P6则得不偿失。若制造商选择的对其有利的优先型供应商多于一个,如同时选取P2和P4,则采购数量的分配应该与供应商的优度成正比,具体形式可以根据制造商自身的情况来确定。

综上所述,在不确定性因素对供应链运行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的背景下,为了兼顾成本和风险两大特征,为电子制造商建立了包含伙伴型供应商和优先型供应商的供应商网络。针对两类供应商对制造商的不同侧重点及其不同特性,本文对于优先型供应商的评价选择进行了重点介绍,即在构建优先型供应商评价选择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用层次分析和可拓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具体的选择,并用一个具体的算例加以说明。

本文提出的双供应源策略不仅只适合电子产业的供应链,事实上,对于供应链所处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较大,或其产品、技术等生命周期较短等情况时,都有借鉴之处,即在快速变化、竞争激烈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和社会环境下,通过对供应商网络的合理构建,将这种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变成企业,甚至是供应链的竞争优势。

[1]Roshan Gaonkar,N.Viswanadham,“Robust Supply Chain Design:A Strategic Approach for Exception Handling”.In Proceeding(s)of the IEEE,pp.1762 -1767,2003.

[2]Rajeev J,Singh A R,Yadav H C,Mishra P K,“Using Data Mining Synergies for Evaluating Criteria at Pre - qualification Stage of Supplier Selection”,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2012,doi:10.1007/s10845 -012 -0684 - z.

[3]Waller M,Johnson M E,Davis T,“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in the Retail Supply Chain”,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vol.20,no.1,pp.183 -203,1999.

[4]Shyur H J,Shih H S,“A Hybrid MCDM Model for Strategic Vendor Selection”,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ing,vol.44,no.7,pp.749 -761,2006.

[5]Ng W L,“An Efficient and Simple Model for Multiple Criteria Supplier Selection Problem”,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vol.186,no.2,pp.1059 -1067,2008.

[6]Ho W,Xu X W,“Prasanta K D.Multi-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Approaches for Supplier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A Literature Review”,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vol.202,no.1,pp.16 -24,2010.

[7]Semih O,Kara S S,Lsik E,“Long Term Supplier Selection Using a Combined Fuzzy MCDM Approach:A Case Study for a Telecommunication Company”,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vol.36,no.2,pp.3887 -3895,2009.

[8]张延锋.供应商网络治理模式的选择[J].经济管理,2009(6):61-65.

[9]Keskina G A,Ilhanb S,Ozkan C,“The Fuzzy ART Algorithm:A Categorization Model for Supplier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vol.37,no.2,pp.1235 -1240,2010.

[10]李勃,李随成,张延涛.制造企业主导的供应商网络结构分析及实证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13(2):246-252.

[11]李随成,李勃,张延涛.供应商创新性、网络能力对制造企业产品创新的影响—供应商网络结构的调节作用[J].科研管理,2013(11):103-113.

[12]Kull T J,Talluri S,“A Supply Risk Reduction Model Using Integrated Multi- criteria Decision Making”,IEEE Transaction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vol.55,no.3,pp.409 -419,2008.

[13]曲盛恩.基于模糊层次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的供应商评价选择研究[J].商业研究,2005(24):7-10.

[14]Kainuma Y,Tawara N,“A Multiple Attribute Utility Theory Approach to Lean and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vol.101,no.5,pp.99 -108,2006.

[15]Desheng D W,Yidong Z,“Fuzzy Multi- objective Programming for Supplier Selection and Risk Modeling:A Possibility Approach”,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vol.200,no.8,pp.774 -787,2010.

[16]朱昌磊,梁樑,凌六一.基于多Agent的面向中小企业的供应商选择系统[J].系统管理学报,2011(5):627-635.

[17]高文卿.VMI环境下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研究[J].物流技术,2012,31(2):158 -161.

[18]钱芝网.BP神经网络及其在供应商选择评价中的应用[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1(3):1-7.

[19]张策,孙小明.基于多目标规划与组织间关系的供应商选择方法[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4(1):58-64.

[20]刘增明,陈运非,蒋海青.基于PCA-BP神经网络方法的供应商选择[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4(1):53-64.

[21]Micheli G J L,Cagno E,Zorzini M,“Supply Risk Management Vs Supplier Selection to Manage The Supply Risk in The EPC Supply Chain”,Management Research News,vol.31,no.11,pp.846 -866,2008.

[22]Hans B.Thorelli,Aleksandra E.Glawacka,“Willingness of American industrial buyers to source internationally”,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vol.12,no.1,pp.21 -30,1995.

[23]Yossi Sheffi,“Supply chain Management under threat of international terroris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vol.6,no.12,pp.1 -11,2003.

[24]邹辉霞.供应链物流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65-66.

[25]Corey Billington,Hewlett- Packard,Blake Jobnson,Vivecon,Alex Triantis,“A real options perspective 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high technology”,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 vol.20,no.15,pp.32 -43,2002.

[26]刘波,孙林岩.需求流动网—供应链创新模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89-105.

[27]Ji G J,Zhu C H,“A Study on Emergency Supply Chain and Risk Based on Urgent Relief Service in Disasters”,Systems Engineering Procedia,vol.26,no.3,pp.313 -325,2012.

猜你喜欢
优先制造商供应商
一位制造商一架军机(美国篇)
受挫的汽车制造商在通向全新未来的十字路口止步不前
40年,教育优先
多端传播,何者优先?
站在“健康优先”的风口上
天翌全系列卫星天线制造商
高通24亿美元收购芯片制造商CSR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