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区方音的演变

2014-10-31 08:59王轶之
关键词:浊音老派新派

王轶之

(绍兴文理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绍兴处浙江省东部,原辖1区5县(市),包括越城区、上虞市、诸暨市、嵊州市和新昌县,2013年行政区划调整为3区3县(市),包括越城区、上虞区、柯桥区和诸暨市、嵊州市、新昌县。绍兴方言属北部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本文所讨论的市区方言为原辖区的越城区方言。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绍兴的都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随着城乡界限的不断模糊、大量外来人员的涌入、普通话的推广和广播电视影响的日益扩大,绍兴方言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变。本文详细调查了最新派方言(1993年后出生的人所使用的绍兴话)的声韵调系统,考察近半个世纪来,在都市化背景下的绍兴方音的演变。

一、新派音系

(一)声母

说明:

1.有部分中古非组字声母读成φ-、β-,这种现象仅见于与u相拼时,如胡、符等,因人而异;2.中古晓母、匣母字今部分声母读如f-、v-,如火,货,户等。

(二)韵母

说明:

1.表中下划单线“___”代表白读音,下划双线“___”代表文读音。

5.鼻化元音的鼻化弱化,而ε只有个别字保留鼻化,大多数字的鼻化已经消失。

(三)声调

说明:

1.阴平和阴去发音相似,阴平下降幅度较大,时长较长,阴去下降幅度较小,时长较阴平短。

2.阴上存在两种变体,都带曲折,一种起头较高,曲折度不明显,可以记为534,另一种起头较低,曲折度明显,可以记为325。

3.中古样调类字今读有混读现象,其中,中古阳去字较不稳定,有些读入阳去调,有些读入阳上调,部分中古阳上字也会读入阳去调,因人而异。

二、声韵调系统的变迁

从1928年赵元任的《现代吴语的研究》中记录的绍兴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到50年代王福堂的一系列关于绍兴方言语音的报告,绍兴市区方言的语音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1][2]本节将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文献记录和对新派的实地调查,分别考察声、韵、调,总结近90年绍兴方言的语音演变。

(一)声母演变

1.浊音清化

吴方言中有一套所谓的“浊”声母,来源于中古全浊声母字,这被认为是吴语区别于其他方言的最主要特征之一。据传教士Edkins在A Grammar of Colloquial Chinese,as Exhibited in the Shanghai Dialect一书中的记载,这类“浊音”在词首和词中位置的性质不同,在词中位置时,是真正的浊音;但在词首位置或者单用时,与真浊音不一样,与普通清音也不同。[3]随后相继有学者揭示了这套“浊”声母的性质(赵元任1928,曹剑芬1988,任念麒1987、1988,陈忠敏2010),这套“浊”声母在整个吴语地区的语音特征基本一致:在词首位置时,这套所谓的“浊”声母的语音性质与清声母无异,浊音感其实来自于这个声母后接元音特别的发声方式——气声发声(breathy voice),其特点是发音时嗓音低沉,并伴有很明显的气流,总配低调;在词中位置时,为真正的浊音。[4][5][6]

据赵元任的《现代吴语的研究》(1927)、钱乃荣的《当代吴语研究》(1992)、王福堂的《绍兴方言同音字汇》(2008)等的记录,绍兴方言中也有一整套“浊”音声母,其特点与上述描述一致,[7][1][2]然而,在我们所调查的新派方言中,这套声母开始发生变化,变化有下列三种情况:1)完全清化,多发生在非常用或书面色彩较重的少数字中,这些字不论在词首还是词中位置,都读如清音,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声调变高,读如同韵部的清声母字,如锉=搓,胡=呼,父=府,在=宰等;2)部分清化,多发生在非常用字中,这些字在词首位置读音介于清音和浊音之间,声调变高,伴随浊流,在词中位置依然保持浊音,如寨、解、佩、翡、魏等;3)浊流不稳定,这些字在词首词中位置都保留浊音,声调比较低,伴有浊流,但是浊流时有时无,新派方言的大多数浊声母字都有这个特点。

根据前人的记录,在绍兴老派方言中,来自中古疑母的字的今读声母有文白异读,白读的声母根据所相拼的元音的不同而不同,在前高元音i、y前为,如疑语等,在其他元音前为 ŋ,如严、我等,文读的声母往往脱落为喉音,如衙,白读为,文读为,《绍兴方言同音字汇》(王福堂2008)所记录的“东头埭”语音中,已有一部分字的声母为喉音,这些字往往书面色彩较浓,如雅等。[4]

在我们所调查的新派方言中,一些常用字的今读声母仍保留ȵ或ŋ,如:

但更多的字今读声母ȵ或ŋ脱落,这种脱落首先发生在非常用字,对比普通话读音,不难推断出ȵ或ŋ的大量消失是由于受其影响,如:

(二)韵母演变

1.鼻化元音的鼻化弱化或者完全脱落

根据文献,老派方言的语音中有三组鼻化元音,[1]分别是:,如班、间、念、惯、环等字,,如半、短、卷、圆、官、温等字,,如衔、含、田、严、官等字,在新派方言中,组所有字的鼻化音完全脱落,变为阴声韵,其他两组鼻化音减弱,有个别字完全脱落。

2.入声韵合并

表1 新老派入声韵对比

(三)声调演变

与老派相比,新派方言的声调仍然是8个,但是调值改变比较大,下表比较了新老两派声调调值差异。(见表2)

表2 新老派声调对比

从上表看,新派方言的舒声阴调类变化很大,可以排除是个人的记音差异,阴平调和阴去调无论是调型还是调值都渐趋相似,阴上调的调值变为最高,阳调类的变化比较小,可以视为个人的记音差异,同时,中古阳平字、中古阳上字、中古阳去字混读现象很多,因篇幅关系,不再赘述,将另文讨论。

(四)连续变调的变化

绍兴话的连读变调比较复杂,分广用式变调和专用式变调,广用式变调属于前重式简单型,即多数调类组合的调型是前字定调,后字附着,前字能区别各调类地位,后字不论原来是什么单字调,全部跟在前字后面读一个调。专用式主要包括动宾式、数量式等。

与老派的两字组广用式连读变调规律相比,新派的变化很大。比较新老两派的两字组广用式连读变调规律,有的连读格局有A和B两个格局,A式表示常用式,B式表示非常用式,老派参考自《当代吴语研究》(钱乃荣1992)(见表3)

表3 新老派两字组广用式连读变调对比

从上表的来看,老派的连读变调的特点是词调尤其两字组的前字的声调与单字调并不相近,而新派的特点则是词调的调值和调型向单字调靠近,如阴平为前字的连读变调,老派为中平调33,而新派为53,与阴平的单字调完全一样,可见,与老派相比,新派的连读变调正在简化。

以上详细描写了绍兴市区最新派方言的音系,并从声韵调三方面比较了新老两派方言的差异,总结语音演变,概括来讲,绍兴方言在近半个世纪的演变中最为突出的有以下两个特点:

(1)合并与简化是音变的总趋势,如入声韵由5组合并为3组;

(2)读音演变的趋势是向普通话靠近,如中古疑母字今读声母在新派中,ŋ和ȵ声母受普通话影响进一步脱落。

[1]王福堂.绍兴方言同音字汇[J].方言,2008(1):1 -17.

[2]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出版社(再版),2011:39-49.

[3]Edkins,Joseph.A Grammar of Colloquial Chinese,as Exhibited in the Shanghai Dialect[M].Shanghai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First edition 1853.Second edition 1868

[4]曹剑芬.常阴沙话古全浊声母的发音特点——吴语清音浊流音辨析之一[J].中国语文,1982(4):273-278.

[5]陈忠敏.吴语清音浊流的声学性质及鉴定标准——以上海话为例[J].语言研究,2010(3):20-34.

[6]赵元任.中国方言当中爆发音的种类[J].史语所集刊,1935(5—2).

[7]钱乃荣.当代吴语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53-55.

猜你喜欢
浊音老派新派
老派的人
沭阳东小店方言的新老派语音差异
老派的人
日语半浊音的变化规律研究
光影
清浊音分离抗噪的语音识别算法的研究
有关鼻浊音使用实态的研究
——以NHK新闻为中心
长沙方言的亲属称谓
兴义系军阀派系斗争及其对近代贵州的统治
楚原新派武侠电影诗学:历史、身体与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