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立利
摘 要: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生命线,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可靠保证。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并对如何做好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和网络覆盖面的日益扩大,高校已成为各种信息的集散地。随着大学生获取和传播信息能力的提高,他们得到的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加,这样就造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渠道所拥有的垄断和权威地位大为削弱。过去一个时期,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相比占有绝对的信息优势,互相之间形成的信息落差非常明显。但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思想教育工作者具有的信息优势正在急剧弱化,大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可获得大量信息,甚至优于从事思想教育工作者。网络的广泛应用也导致青年学生接受不同主体传递不同倾向的思想意识。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性、权威性说服力、号召力受到严峻挑战。
(二)大学生精力充沛、不甘寂寞、思想活跃、交流广泛,属于容易受到情绪、观点感染的“易感人群”。国内外某个重大事件,自然的或社会的突发事件,都有可能形成校园热点,且大都是通过信息网反映出来的,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具有非常态、不规则特点,而目前思想教育工作的实际状况又是重管理、轻关怀,与学生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缺乏面对面和个性化交流,加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警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较差,往往造成反应不够敏锐、措施不够得力、效果不够明显的局面。
(三)学校与社会联系日益密切,出现了社会问题学校化,学校问题社会化的新趋势。好多社会问题演变为学校问题,并要求学校给予解决。一是特困生数量逐年增加,分布范围有所扩大。二是消费水平差别较大,学生心态复杂化。三是实行学生缴费上学之后,学生及家长与学校之间无形地形成一种交换关系,致使很多高校由于教师教学质量差,或者随意减少课时,发生学生要求退还学费的纠纷,对此类问题的处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群体性突发事件。四是目前在校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协调能力等普遍较差,极易出现心理障碍。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一个潜在的、巨大的隐患。
二、对做好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一)紧贴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与渗透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做学生工作,不能空对空,要走出办公室,深入学生寝室,贴近学生、了解学生。要知学生之心,了解学生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主动地、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密切联系广大学生,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其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过程。我们要按照江泽民同志关于“下高楼、出深院、到基层、到群众中去”的要求,认真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掌握学生的实际困难,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真正把工作做细、做好,使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要由传统的偏重灌输向注重渗透转变。适应知识经济条件下学生思想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的特点,在继续搞好灌输的同时。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二)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感召力。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这就要求我们钻研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只有掌握规律,才能探索适应要求、符合学生心理、生理需求的方式方法,从而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感召力,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具体应从以下两方面来人手:一是要“用心”。每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认清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做到尽心尽职,明确新时期在高校教育 中应该承担的重要责任,自觉地去做统一思想、化解矛盾的工作,以强烈的进取心和旺盛的创造力来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二是要“用情”。思想政治工作既要人情,又要有人情味,要以情感人,同时又要入理,要摆事实、讲道理,大道理、小道理都要讲,以理服人、同学生谈话要贴心,要以诚相待,提高语言艺术,注意工作方法。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人心,要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点子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以心交心,才能使人动心。
(三)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和有效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要努力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和新需要,就必须在手段上大胆创新。要积极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逐步建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平台;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方便、高效、快捷的特点,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融于网络教育之中;要重视互联网的作用,进一步增强网上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要因地制宜,加大投入,形成包括舆论阵地、培训阵地和校园文化阵地在内的思想政治工作主阵地。舆论阵地一般包括广播、校报、电视台、宣传栏、阅报栏、广告栏、校园网等;培训阵地包括业余党校、业余团校、主题班会、党团日活动等;文化阵地以图书馆、科技馆、展览馆、运动场、教室、宿舍、艺术团等为主体。广泛开展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师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辐射到学生班级、宿舍,延长到八小时之外,使广大学生置身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浓厚氛围之中。
(四)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性和科学性。具体应做到:一要以满足学生需求为前提,在满足受教育者需求的过程中进行教育。在进行教育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科学地开展相应的工作,以走进其内心世界,拉近与受教育者的距离,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对于成绩落后的贫困生,首先应考虑其基本的生活是否安好,然后针对个案的特点有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受教育者乐于接受教育。了解学生的需求要求我们掌握大量的信息,包括学生家庭信息,个人特点,个性爱好等,建立相关的学生档案,包括贫困生档案等。二要以学生能愉快接受的形式,让受教育者在体验快乐中受熏陶。一旦让学生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对自己是一种思想管束和制约时,便会对教育产生隔膜,导致思想政治工作收效甚微。如果把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放到一系列能够给他们带来快乐体验的活动中,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有效地渗透到人们的思想中去。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可以使受教育者在体验快乐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和熏陶。例如,利用形式多样的主题班课,能够有针对性的解决班级问题以及加强班级凝聚力;或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业余活动,如进行集体的文娱活动、慰问演出等,既能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质又能排解部分学生单一学习的苦闷。三要以群体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用群体氛围促进个体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转变。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容易受到群体的影响,群体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对个体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应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放到群众环境中进行,通过群体仪式使受教育者得到感染。这就要求高校的基层组织、班团委成员,要具备一定的政治修养和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特别是一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要起到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模范带头作用。以此形成好的班风、好的学风,从而达到用环境教育人、熏陶入、塑造人的目的。
总之,新时期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在坚持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下,不断深入研究时代特点,不断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把握时代脉搏,及时回答时代提出的新问题,才能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与稳定,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的思想保障和不竭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