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钢琴的高雅性、审美性等优势的影响下,钢琴学习者越来越多,但是通过对这些学生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钢琴演奏中速度的把握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对于其中的“自由速度”以及乐曲中速度的变化更是不知从何下手。本文主要针对钢琴学习中对速度的认识,自由与严格之间的关系以及速度与技巧之间的关系阐述如何正确对待钢琴演奏中的速度。
关键词:钢琴 速度 自由 严格 技巧
被誉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在当下有不少的追随者,这股“钢琴热”从改革开放之后就不曾冷却,现在不论是大中小城市都有着相当规模的学琴队伍。在这支队伍中有不少是来自中小学校的学生,在钢琴的高雅性、启智性、审美性等优势的影响下,他们走上了钢琴学习的道路。这部分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将钢琴作为一种业余爱好进行学习,但这并不能改变钢琴弹法和教法的性质,在钢琴学习中的技术技巧、艺术表现等方面是和“专业”学习者是无本质的区别的。在钢琴学习中应摆正这个观念,树立正确的学习标准,才能使自己的钢琴学习收获颇多,反之亦然。由于学生学习时间的长短和周期有限,所以他们弹奏乐曲的广度、深度、技巧等方面都不会很广泛和精湛。通过笔者长期的钢琴教学发现,学生在掌握乐曲的速度变化方面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不解和误区,尤其是对于“自由速度”的掌控学生甚至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必须让教师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后才能够领悟些许。但是这种教学有很大的弊端——不能挖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学生“依葫芦画瓢”式的学习扼杀了钢琴带给他们的审美性和情感性。作为钢琴演奏它是一门表演艺术,每个人弹同一首曲子都会有不同的音响、色彩、情感效果。不仅不同的演奏者对于同首作品有不同的处理,即使是同一个演奏家,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演奏同一首作品时的变化也是可以察觉的。①那么对于作品中的速度及出现的“自由速度”究竟如何正确对待它,在此浅谈一下笔者的一些看法。
一、正确认识速度的“自由”与“严格”
作曲家在创作一首乐曲的时候会根据它所将要表达的意图或意境而对作品进行速度的限定,如:表现感情较热烈的Allegro快板,表现沉重或抒情的Largo广板等。这些有时会以速度表情术语直接标记(每一个速度术语都有一个相对的速度限定),有时则以每分钟演奏具体的拍数来标记。更有不确定的会以“不很快 诙谐地”(肖斯塔科维奇《舞曲》全国钢琴演奏(业余)考级作品合集第四级)此类含糊不定的语言文字描述,有些乐曲直接以“悲伤地”、“欢快地”“深情地”表述乐曲的意境。而乐曲中间出现的速度表情术语就更多,为了表现某一特定的音乐形象、音乐情景,或让演奏者自由地充分展示演奏技巧,往往在作品的引子、中段、高潮或结尾处标明自由速度演奏。对于诸多速度的不确定或者变化,首先,学生应正确认识速度在乐曲中的地位,速度与乐曲的风格、内容联系是很紧密的。如:进行曲约在每分钟80左右,小步舞曲约在每分钟128左右,维也纳圆舞曲约在每分钟66左右等等。但是即使是标明了明确的速度,在演奏时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基本节奏的稳定绝不意味速度的刻板。②而中国的乐曲由于民族性格及审美倾向等因素的影响有不少作品没有给演奏者确切的速度,如《牧民歌唱毛主席》、《白毛女》等(钢琴基础教程第二册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84版)以“自由地”标记乐曲,这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可能,但同时也给一些同学增加了“自由”的难度。在弹奏这类作品之前,学生可查阅乐曲的创作时代及背景,了解乐曲创作时作曲家的情感,另外也可以通过乐曲的标题理解乐曲的情感,如《牧民歌唱毛主席》从标题中“歌唱”二字可以理解乐曲应是抒情欢快的,大概判定乐曲的速度应在100左右。但是,“音乐中拍子的准,并不要求像节拍机或钟表滴答声那样绝对的准。根据音乐的性质曲调,乐句的抑扬走向,拍子的律动会有少许的加快与减慢。加快减慢的幅度,视具体乐曲而定。”③的确,人不是演奏机械,他是有感情和思想的,即使现在出现了无人演奏的钢琴,但由于它情感性的缺乏,与人演奏相比缺少了很多可听性。乐曲中的速度除了作品所要求的速度以外,还有一层意思是演奏者处理这一速度的方式。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不尽相同,在演奏的时候会加入自我感情因素,根据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对速度做稍微的改动。④学生根据作曲家的提示,融入自己的二度创作,将作品以音响的方式,生动、完美地传递给听众。同时,演奏者根据乐曲的思想内涵及对作品的感悟,在某一段落中也可做自由速度的演奏处理,通过演奏者的双手使无声的乐谱成为鲜明的、感人的音乐形象。速度需要相对变化,这种变化来源于作品风格与具体的结构要求,演奏者在弹奏一首作品时需要掌握速度节奏的结构特点。如在演奏肖邦的作品时的自由速度应该记住肖邦的指示:旋律声部的节奏可以自由变化,而伴奏声部必须保持严格的节奏。⑤另外他的自由速度是有张有弛的,也就是一定程度的渐快要以相应的减慢来补偿,快慢要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平衡。
由此可见,自由与严格都是相对而言的,钢琴演奏时没有绝对的“自由”也没有绝对的“严格”,演奏者只要在乐曲情感、意境的规范内发挥自己对音乐的自由理解,才能更好地表现作品。否则就会脱离、违背原作的本意,进行天马行空式的发挥,既不能正确地表达出作者“一度创作”的内容,也不能展示自我良好的演奏处理,也不能带给听众正确的审美感受。
二、正确认识速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业余学习的这部分学生在技巧技能学习方面进度比较慢,很多时候为了考级、比赛或者演出等因素常常需要弹奏高于自己现有程度的作品,这样使一部分学生为了达到乐曲所要求的速度,常常试图超过自己能力的速度来演奏,结果导致了各种错误的出现和技术上的失误,反而使作品越快越乱,越快越遭的情况。“最好不要去前就那些麻烦的节拍标记,而把你的速度严格地控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⑥因此在演奏作品时应先考虑到自己的技术能力,尤其是快速的乐曲、练习曲应留有速度能力的余地,在钢琴演奏中对于速度有最基本的要求,快不能含糊不清这是最基本的,在弹奏中应将作品的速度要求与自身速度处理的原则有效地结合起来。理解速度的变化,必须始终要将其置于一个大范围的、控制性的节奏观念之下。一首乐曲的总的情绪——生动的,安宁的或者忧郁的——是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事实上,大多数与速度有关的意大利术语,往往更多地含有表情上的意义,而较少指速度。比如,“行板”Andanto并不含有“慢”的意思,而是指“向前走”;“快板”Allegro并不意味着“快”,而是指愉快或欢乐的情绪。⑦教师在指导学生的时候可以加强技术防范措施,训练学生自己控制弹奏的速度,让学生不要刻意追求节拍标记,以自己的能力进行演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更加注意速度之间的变化和音乐情感的变化,使自己的演奏做到稳而不乱,既有对比又有统一。如在遇到乐段速度不一致时,要让学生弹完作品第一句后直接弹再现部分,将两段的速度进行比照。应该让学生注意到速度增快的段落,并要求将这些段落按演奏要求来完成,不能忽略任何一个音符并富有表情的弹奏出来。相反,弹奏速度减慢,应提醒学生注意掌握较大段的音乐,从整体体会音乐的进行。
速度是钢琴演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和作品的风格、情感、意境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就不能体现出演奏者的演奏水平和综合素质。音乐表演从对音乐作品的解释开始,最终以对音乐作品内涵的揭示和美的表现作为结果。正确的作品解释是音乐表演创造的基础,是决定音乐表演成败的关键。⑧对于速度的理解要注意自由和严格之间的关系,在演奏中融入个人感受与理解,加入自己对乐曲的诠释,对乐曲进行艺术再创造。因此,根据乐曲情绪的变化和发展,在尊重原作前提下对演奏速度等要素作适当的调整和处理是非常必要的。要判别是否采用了正确的演奏速度,只须确认这一速度是否体现作曲家的精神和创作意图。另外速度和自身的技巧应该很好地结合起来,不能为了速度而速度,应量力而行更重要的是应表现出乐曲速度之间的变化和之中的情感变化,这样才能使技术更好地把内容结合起来,使技术为内容服务。
注释:
①[美]克拉伦斯·格·汉密尔顿:《钢琴演奏中的触键与表情》,北京:人民音乐出版,1995年。
②[美]克拉伦斯·格·汉密尔顿:《钢琴演奏中的触键与表情》,北京:人民音乐出版,1995年。
③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答钢琴学习388问》,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
④[美]克拉伦斯·格·汉密尔顿:《钢琴演奏中的触键与表情》,北京:人民音乐出版,1995年。
⑤[美]克拉伦斯·格·汉密尔顿:《钢琴演奏中的触键与表情》,北京:人民音乐出版,1995年。
⑥[美]克拉伦斯·格·汉密尔顿:《钢琴演奏中的触键与表情》,北京:人民音乐出版,1995年。
⑦[美]克拉伦斯·格·汉密尔顿:《钢琴演奏中的触键与表情》,北京:人民音乐出版,1995年。
⑧张前:《音乐二度创作的美学思考》,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
参考文献:
[1][美]克拉伦斯·格·汉密尔顿.钢琴演奏中的触键与表情[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1995.
[2]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答钢琴学习388问[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3]张前.音乐二度创作的美学思考[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4]蒋卫星,钢琴演奏中的速度问题探析[M].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11).
作者简介:
王焰,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