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聪英
作文是人们借助语言文字表达情意、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一种最基本的书面表达训练。从目前的现状看学生怕写作文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作为语文教师,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既要能让学生喜欢作文,又要写出好作文,这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鼓励,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和技能,引导学生不断地积累、实践、观察,把看到、听到、感受到的记录下来,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一、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素材
写作的实质是用准确恰当的语言来反映生活,毕竟“万丈高楼平地起”,对于小学生来说,积累的途径更多的是从书本、从大量的课外阅读资料中获得的。我让学生每天坚持读半小时的课外书籍,收集书籍中一些精美的词句、语段等,每位学生设一个札记本,把在课内和课外收集到的内容摘抄在札记本上,每周定期在班上交流,交流时让学生把自己領悟到的与同学交换意见,从而唤起同伴的体验、认可或争辩。这一过程中,由于每个同学的知识水平、阅读角度和范围不同,对同一事物的感受也会有差异,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同时教师要起引导作用,不能让学生积累的知识停留在表面或口头上,要让他们积累在头脑中,在头脑中储备丰富的知识,以备写作时有内容可写。
二、在教学中渗透写作技能
语文课本上的文章都堪称典范之作,适合本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无论是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还是表达技巧,都有独特之处。因而,在教学中注重随时随地进行写作方法、写作技能等的渗透,对学生写好作文是很有好处的。叶圣陶老先生在谈到课文要细细品读时说:“阅读时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能轻易地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唯有这样,才能发掘文章的蕴含,唯有这样,才能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文中词句优美,抓住野草、湖水、野花的特点具体、生动地进行了描写,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的,在自己的作文中如何学习作者的这一写作方法。一些词语用得好,如“铺向”、“嵌着”,文中为什么不用“伸向”、“镶着”等,让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形象。这一课学生第一次接触过渡句,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作者为什么要用过渡句,在自己的作文中如何运用过渡句等等。课前我从作文书中找了一篇有过渡句的习作,读给学生听,让他们从习作中找出过渡句,说说它的作用、好处,然后口头说一个片段,运用过渡句。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掌握了运用过渡句这一写作技巧,在作文中得以应用。显而易见,课堂教学中注重写作技能的渗透尤为重要。
三、在生活中勤于观察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不管是生活在乡村或城里的学生,他们身边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如自然界的景物、生活中的趣事,街坊邻居的新人新事以及动、植物的外观、习性等。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积极观察事物的兴趣,指导观察的方法,训练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事物和养成写观察日记的良好习惯,这样,习作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一次我在教室门口无意间捡地上的一片纸,发现地上一只小蚂蚁正在驮一粒比它大得多的面包渣,我很好奇,蹲下来仔细观察,我的这一举动引来了许多学生,我示意他们别出声,仔细看。只见小蚂蚁用尽浑身的力气去搬面包渣,可怎么也搬不动,这时对面来了一只大蚂蚁,学生们都担心大蚂蚁会抢小蚂蚁的食物,一个孩子准备把大蚂蚁挡回去,我阻止了他。此时我的身后挤满了学生,他们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我发现大蚂蚁并没有抢小蚂蚁的食物,而是和小蚂蚁一起拖食物,小蚂蚁在前拉,大蚂蚁在后推,看到它们艰难地走着,我想平时只是从书中知道蚂蚁有团结互助的精神,可从来没见过,真是百闻不如一见。此时孩子们的兴趣被激起,一个个瞪大眼睛,屏住呼吸,认真观察着。不一会儿,它们把面包渣拖进了一个小洞里,学生们这才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此时上课铃响了,我把下一节课改为作文课,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写下来。学生并没有畏难情绪,一个个兴奋地拿起笔写着。批改学生的作文时让我大吃一惊,真是百花齐放,使我深深感受到认真观察是多么重要。
四、以激励为主,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
教师的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学习很重要,一个欣赏的眼神,一句期待的话语,一个善意的抚摸,都会产生莫大的动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中。作文教学也是如此,教学中,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只要是写出优秀习作或习作有明显的进步,甚至一个生动的句子,一个贴切的词语,我都会从正面肯定其可爱之处,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巩固学生已有的成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我还在班里设置了班级优秀作文和进步作文的评选,只要被评上的,就给他们发一个“入围证”和“进步证”,让学生把入围或进步的作文打印出来,编入班级优秀作文集,供全班学生阅读。这样使学生体验到作文成功的愉悦与满足,也深深地感受到自己是作文的主人,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写作文是一个艰苦而又繁重的脑力劳动,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为教师应该具体掌握每个学生写作的薄弱环节,了解学生哪一方面亟待提高,从而因人施教。同时作文要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引导学生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用语言表达生活。要让学生“有所为而作”就必须丰富他们的生活,把学生的视野扩大,带他们走出校园,接触生活,熟悉生活,从而激发表达欲望,让作文成为一种享受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