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中地理课堂如何实施教学

2014-10-30 19:26柏富明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新课程教材改革

柏富明

伴随新课改的推进,有效教学的理念受到了人们普遍关注。然而,民族地区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边远农村和牧区,由于各种原因,课堂效率仍然不高。而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地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提高課堂效率。故民族地区学校的地理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较大的误区。

一、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

第一,语言障碍所造成的沟通问题。民族地区的学生绝大多数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汉语基础较差,进入中学以后,普通班和民族班除了语文课使用母语之外,其它各科均使用藏语和汉语授课。但很多学生的语言障碍依旧是地理教学的一大难题。

第二,教学设备的不足。地理教学离不开各种地理直观教具的辅助与演示,同时也离不开感性的实践活动。但由于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教学经费问题,学校的教具还远远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第三,初中与高中地理课程严重脱节。由于初高中的地理教材要求不一致,出现了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严重脱节的现象,新课程改革后的初中地理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教材的内容过于简单,高中地理的难度却大幅度增大,让学生一时之间难以适应。

第四,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在高中的地理学习中,大部分学生抱无所谓的态度,还有部分的学生不喜欢,只有个别的学生喜欢或较喜欢。地理课由于内容多,难度大,学生的基础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还有不少学生背有沉重的思想包袱,自卑感较强,对学习产生“畏学”情绪,以致不是主动、愉快的接受知识,而是被动灌输知识。 第五, 学习方法不正确。

(1)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机械刻板的学习地理,思维不够灵活,缺少灵活应用能力和分析比较综合能力。同一题目,只需稍加变通,学生不知如何下笔。

(2)知识迁移弱,前后连贯性差。主要表现在缺乏学科间的交叉联系和学科内的纵向、横向联系,知识点零散孤立,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2.教师方面

第一,教材处理单一。未能合理整合教材、发掘教学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照本宣科。有的教师干脆把课文给学生阅读一遍就算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教师为了考试,就直接叫学生在书本上将往年出现考试的地方勾画一下,叫学生回去多背诵,或者进行题海战术。

第二, 教学手段单一。大部分教师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教师和课本成为课堂上的权威,一节课下来,基本上以教师“灌”为主,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忽视了教与学的创造性,扼杀了学生的灵活性。 第三, 评价单一。

在教学评价上过于传统,过分注重教师教的过程而忽视学生学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参与活动情况、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否得到发展等等。 第四,教师知识储备与教材的矛盾。推广新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与开放性学习,在学生学习难度抬升的情况下对教师的要求也就顺势提高。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前提下,教师不光要掌握教材内的知识,同时还要储备与教材相关联的知识,以实现对已有知识的更新。

二、新课程改革中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第一,教师在推行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依旧要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学扎实。学校要加强教师自身的培训学习,提高教师自身实践新课程的能力与知识水平。教师要参加多种途径的培训与历练,才能实现对新教材的理解。

第二,学校要大力开展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研究。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应从教学内容的研究入手,学校要通过加强校内教研,系统地研究教材,最终提高教师把握与驾驭教材的能力。

第三,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应对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的教师反映课时少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优化教学设计,改变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学习过程与提高课堂学习效益才能将新课程改革的目的落到实处。

第四,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多组织学生观察真实的自然地貌以加深学生对自然地貌的感性认识。甘孜州地处祖国边陲,地形复杂多样,高山,宽谷和湖盆星罗棋布,区内还有举世闻名的贡嘎山,高原开阔,河谷平原是主要的农业区。甘孜地区,气候多样,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太阳辐射强,高原紫外线强烈等等先天的自然景观能够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带来益处。所以,在进行地理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多样性,挖掘出更多鲜活的课题。

第五,运用多媒体技术变静为动、化解难点。在地理教学中,有很多内容是讲述地理事物的运动过程和运动规律的,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中的动态演示功能,让学生观察到地理事物变化的全过程。例如:“向斜成山,背斜成谷”这一地形倒置现象在自然界中需要成千上万年才能形成,但通过计算机先演示“向斜”和“背斜”在内力作用下的挤压和张裂,再演示外力风化、侵蚀的差异性,整个过程瞬间完成,学生印象深刻,经久不忘。类似的还有大气运动、水循环、人口迁移等。

第六,动手实践,主动学习。地理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地理教学中应通过各种实验、演示、参观、搜集资料、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人类生存环境,学会多渠道获得地理信息的方法。如在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时,可以组织学生到蔬菜大棚实践调查,使课本上的区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并能在体验中得到升华。

第七,备好课。 备好课是创建有效课堂的基础。在民族地区高中由于教师的情感、个性、经验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通过备课组集体备课,可以增加教师之间信息和经验的相互交流,可以促进教师之间教法和技艺的相互探讨,从而让教师分享智慧、取长补短、增进合作、提高效率。

第八,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促使师生间缩短空间、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真挚的师生情感,是教学中的一种催化剂,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总之,新一轮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要求,为每个高中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是要求高中阶段的教育必须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人的公民,并能够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在当前的发展情况下,新一轮的高中新课程改革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思维依旧禁锢着教师的授课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改变高中地理在授课过程中的传统模式,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运用到教学中去,也将是越来越多的高中地理教师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但只要我们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准最佳作用点,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就能在民族地区高中打造出高效的地理课堂。

猜你喜欢
新课程教材改革
教材精读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