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文本教学应突出“三性”

2014-10-30 22:51于小恒
语文教学之友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中举三性范进

于小恒

相对于小学语文教材上的小说文本往往都经过改编、删减,而且篇幅较短的情况,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小说文本,明显出自原著较多、篇幅也较长,无论是在情节把握还是在内容理解上,都有着不小的难度。语文教师就是要充分考虑到这种差异,让学生对小说文本理解更深入。本文笔者就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如何通过突出小说文本的历史性、故事性、艺术性,来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小说文本。

一、 紧扣背景,突出历史性

小说文本的背景往往有双重含义,一是小说写作的背景,这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相关,也就是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二是小说中故事情节发生的背景,这是作者在小说文本中着力营造的背景。只有紧扣背景教学,才能更好凸显小说的时代意义,从其历史角度把握小说的内涵。在小说文本教学中,紧扣背景教学,就要引导学生将小说放入到作者或者故事发生的时代去分析研判,以历史的目光来审视,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

比如在教学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一文时,我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写作背景。这篇小说节选自《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所处的时代为清代,是封建王朝的末季,科举制度的腐朽弊病,有识之士已经一览无遗,作者就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中,尝遍了其中的辛酸,也看多了科举考试中读书人或名落孙山或金榜高中后的失魂落魄与狂喜,以及种种性格扭曲。因此,作者创作这部小说,客观上反映的是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戕害。作者将故事发生的背景放在了明朝,明朝在理学影响下,科举考试更加僵化,读书人凭借死板的八股文或者中举,或者落榜,中举则光宗耀祖,落榜则一无是处,这样的背景就更加赋予了范进这个人物以及故事发生的合理性和强烈的讽刺意义。通过这样的解读引导,学生更加清楚地明白了作者将文中范进这个人物设计成从多次科举不中、受人讥讽,到老年一旦得中,立马受人追捧的情形,就是为了凸显科举考试背景下读书人尊严与心理受到的钳制与伤害。在小说文本教学中,如果小说的写作背景或故事背景相对复杂并且与文本息息相关,那么作为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从把握背景入手,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进小说文本中人物的世界。

二、紧扣情节,突出故事性

情节是小说的要素之一。在小说文本教学中,由于小说篇幅往往较长,在教学中难以全篇进行解读教学,于是不少教师习惯于将小说中最精彩或者最有意义的一些故事情节抽出来进行详细讲解,而对其他情节进行淡化处理,以学生自读为主。其实,这样的处理方式虽然有其合理之处,但是也就陷入了为教学而教学的怪圈。教材提供的是小说文本,其故事情节往往是相对完整的,如果仅仅就其中的某几个细节来进行教学,难免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感觉,也削弱了小说文本本身应有的故事性。小说写作讲究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情节与情节之间往往连环相系,因此,不能在割裂情节的前提下进行教学,而应该基于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下进行解读。

还是以《范进中举》一文为例,这篇小说虽是节选部分,但对于初中生而言,篇幅较长,教师在教学中全篇驾驭有一定难度。小说围绕中举这一核心内容,整个故事情节是相对完整的,主要分三个阶段:一是中举前,胡屠户等人对范进的冷嘲热讽,以及范进自己的落魄;二是中举后,胡屠户等一干乡邻的变化,以及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的情况;三是范进疯愈后,各色人等的奉承、拉拢及范进飘飘然的种种世态。如果教师挑选其中的精彩情节进行解读,就割裂了范进中举后各情节的对应关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按照上述三个时间段,分别以胡屠户和范进二人为核心参照系,抽出其中的情节加以改写串联,一方面保留了其中的核心情节,另一方面使得故事相对完整,同时情节之间、前后的对应关系也更加明确,学生通过这样的串联改写也更加清晰完整地掌握了情节的走向,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冲突,从而既突出了小说文本的故事性,又使得教学相对容易简便。

三、紧扣手法,突出艺术性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从情节设置和语言描写上来细分,小说中的手法主要是凸显情节的艺术手法和赋予语言魅力的艺术手法,这里我们主要讲的是情节设置上的手法。小说为了突出冲突和矛盾,必须较多地借助各种手法来实现,因此在小说文本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各种手法来领会小说情节设置的意义,从而欣赏小说的艺术性。初中生由于阅读经验的不足,往往更多是从具体情节上把握内容,而较少主动通过对小说艺术手法的把握,来深刻理解小说文本内涵和作者的匠心所在,因此语文教师在小说文本教学中,就需要紧扣手法,引导学生深层次研习小说文本。

如对《范进中举》这篇小说的教学,我重点引导学生把握三种艺术手法,一是贯穿全篇的情节设置手法,主要是对比,通过人物前后的情形对比来凸显科举制度下扭曲的灵魂,这种对比既有主人公范进,也有胡屠户等其他配角;二是语言艺术上的讽刺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通过文中一些情节和语言,将人物前后言行不一夸张地彰显出来,讽刺效果非常突出;三是在叙述上细节描写的手法,通过特定的语言、神态、动作将这种对比、讽刺的内容表现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在具体教学中,我将小说中体现这些手法的情节内容分析出来,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通过把握艺术手法来理解小说内涵的目的,同时,通过互动讨论,带领学生进一步挖掘小说文本中各种手法的具体表现和内涵。

其实,对于大部分初中生而言,着眼小说文本的故事性往往强于其历史性和艺术性,更多是从情节角度理解小说内容,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故事背景、小说手法等,在把握小说情节的基础上,更加深刻地理解小说情节的内涵,从而真正走进文本、欣赏文本。

(作者单位:海安县城南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中举三性范进
师生对话容易被忽视的“三性”
范进中彩
马中举陶瓷艺术作品
马中举陶瓷艺术作品
《范进中举》缩写
劳务派遣“三性”问题研究
范进减肥
碳族元素“三性”荟萃
处理圆锥曲线问题要注意“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