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弘扬传统文化

2014-10-30 08:03李雪飞
语文教学之友 2014年10期
关键词:成语民族传统

李雪飞

传统文化简言之就是世代相传的文化,它具有承传性,连续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在其发展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属于自己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印记着自己民族和国家的鲜明特色,这就是民族文化。文化会超越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不同阶段,持续地承传与发展,并对现实的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注重语感的培养,也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

语文教师在新课改中应把综合性活动展示作为校本教学活动的主旨,大力推进课改进程。有感于语文教师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的历史责任,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作了如下探讨:

一、教师用热情感染学生

作为语文教师,自己首先要热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提高文化素养。只有用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做基础,才有可能完成传承文化的使命。要发挥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语文教师不仅要悉心学习古典文化,更应该是传统文化的倡导者。教师是文化传承的纽带,我们自身的文化素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文化的传承。教师如果只空洞地灌输道理或者就文章谈感受,难以引起共鸣。其实只有教师把这些与自己对生活的感悟相结合时,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只有教师真正投入,才能起到“不令而从”的效果。回首学生时代自己的老师,当一张张面孔都已经渐渐模糊的时候,那个讲《我的母亲》时不禁泪流满面的老师,那个读《石壕吏》时不禁拍案而起的老师……却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脑海。

二、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

语文教材所选编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品读它们是一种享受。有的给人以启迪、有的抒发了浓浓的情感……课本中不仅积淀着丰富的知识,也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在传授语言文字知识、进行人文教育的同时,认真分析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核与真正价值,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熏染。语文新教材值得我们去挖掘、探究。比如在孔子、屈原、李白、杜甫、陆游、辛弃疾等先贤身上,闪耀着的淡化个人、强化群体的人文精神,积极进取的奋发精神,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等。李白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些构成了中华民族向上的动力,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也筑成了中国人的精神风骨。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从课文注释、阅读提示入手,挖掘有关文化常识;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整篇著作的文化内涵;从课文主题入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

三、诵读经典,搭建文化积淀的阶梯

在我国古代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之中,就方法而言,“读”是第一大法,可谓“读”占鳌头。古训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东坡诗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种读,不仅仅是默读,更注重于朗读。“传统诵读”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让学生了解、吸收中华优秀文化,促进语文素养发展,教师不应忽略。

利用阅读课及课外时间,阅读经典。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现代语文教学承担的任务也十分繁重,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可能都放在课堂上来完成。因此,必须引导利用阅读课及课外时间读经典。课外阅读中,学生会接触到不少成语,通过“摘抄”的形式进行积累,比如每人准备一本“成语摘抄本”,遇到成语就记录下来,通过查阅工具书理解这些成语的基本含义,并将成语融汇到自己的语言积淀中。此外,在课外活动中,可以配合学生摘录、积累成语,开展诸如“我讲成语故事”、“成语接龙”、“谁是成语大王”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累收集热情。除了课本、课外阅读中有成语外,广播、电视、日常用语中的成语也数不胜数。如果学生在生活中注意留心,日积月累,那么他们语言积累的成语就越来越多,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相应地稳步提高。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诗文之后,运用时就会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四、利用传统节日熏陶

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利用节日开展的传统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九月开学不久就是中秋节,可以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月的古诗文,朗读李白的《古朗月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诗篇,进行赏月品诗,接受一次优美诗文的熏陶;在清明祭扫和怀念亲人时引导学生诵读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杜牧的《清明》等诗篇。将节日融入中华经典诵读的内容,都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幸福生活,建设美好明天的激情。利用语文研究性学习或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以某个传统节日为契机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引导学生搜集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如端午节有哪些别名?端午节的来历及与哪些著名的人物有关?你知道屈原的生平事迹吗?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在此基础上整理资料,通过出板报,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交流。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如果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计划地去探究、去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性情,感悟人生哲理,提升传统文化素养,而且使学生积累宝贵的说写素材,提高了语文学习水平,一箭双雕。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努力,需要每个学生的努力,更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关注和努力,让学生在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充盈中,在祖国文化熏陶下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只有这样,中华传统文化才会得以弘扬光大。

(作者单位:滨州市滨城区第六中学)

猜你喜欢
成语民族传统
MINORITY REPORT
拼成语
少年力斗传统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猜成语
民族万花筒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