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花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0)
体质,简单的说就是指人的身体素质,其中包括了体格、运动能力、相关机能等,虽然人的体质很大一部分是由基因和先天的遗传性决定的,但是体质的变化往往是由后天造成的,比如人的生活习惯、成长环境、运动量等,所以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重要。高校是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摇篮,大学生的体质对于整个时代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大学生的体质问题日益凸显,能够达到健康标准的大学生比例逐年下降,各项体育测试中的数据也显示大学生的体能在不断降低。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多样的,网络的影响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对于网路的依赖一方面养成很多不良的习惯,一方面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导致运动的缺乏。
在判断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时,身高、体重以及各项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都是评价的标准,对于学生的体质分析,往往是要这些因素的数据作为支持的,表1是全国大学生的体质状况统计表,一方面全面的反映出了我国城乡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另一方面也可以比较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之间的体质差异。由表1可以分析出,农村学生的体质和运动能力相对于城市学生来说较好,而整体的体质来看,都存在体重超标,肺活量较小,运动能力不足的问题。
从1995—2005年的10年时间里,大学生的体质下降明显,运动素质大不如前。表2的数据显示,在50m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和1000m跑这些基本项目中,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有一定差距,而2005年相比于1995年来说,则能看到明显的下降。
表1 全国城乡大学生体质状况统计
表2 男大学生身体素质得分表
表3 2009—2013年男生身高、体重(%)表
表4 2009—2013年女生身高、体重(%)表
表3和表4分别表示的是男生和女生的身高体重比,近5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男女体型普遍不正常,而且这种趋势在逐年扩大。正常体型的学生数量比例下降,而向着偏重和偏轻的两个极端发展。
随着手机功能爆炸式的增长,校园出现了千米经济,手机代替了手脚,日常的吃饭、洗衣、购物手机均能提供即时服务,这种“文明”现象改变着学生的生活及学习,严重的挤压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并且网络化的生活方式让学生产生了身体惰性,不再愿意进行和体力相关的活动,从而使得身体的各项机能下降。
因为网络化而产生的大量信息使得学生的脑力劳动强度加大,而不断累积的学习压力又会使学生的精神产生疲劳,运动的缺失使得负面情绪无法及时排解,所以大学生心理疾病人数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学校出现了自杀和无端犯罪者,这些现象在新闻和报端屡见不鲜。同时心理问题和缺少锻炼也带来免疫系统的紊乱,如焦虑症和神经衰弱等身心疾病。
网络因为其内容的多样性,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很多学生长时间的进行网络游戏、观看网络视频、阅读网络小说,经常在电脑前数小时不活动,更有甚者会通宵熬夜,这些不良的上网习惯一方面打乱了作息时间,使学生得不到充足的休息;另一方面长期面对电脑会产生近视和颈椎疾病,对学生的成长发育十分不利。
首先在思想上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请知名的体育专家、教育专家、学校医务工作者从生理、心理及运动保健等全方位定期举行讲座,组织学生观看健康教育视频,加强教育宣传。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渗透健康意识进行合理的运动与保健。
建立完善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机制,严格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将体质测试成绩载入学生档案,严格执行学生成绩不及格不予毕业的规定。一方面要定期为学生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和体能测试,以便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体质状况;另一方面要对学生平时特别是网络上的不良习惯和不良嗜好,进行及时的控制和纠正。
首先是要做好网络教育工作,要把一些网络与健康的常识性的理论传播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了解过度使用网络对身心的危害。对于那些对网络产生依赖心理的学生要安排专门的教师进行心理干预。其次要在加大投入,建立校内特色网络,给学生提供具有积极意义的网络信息,并且组建一支专门的网络教师队伍,在网络上对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了解学生身体状况。最后要建立学校网络管理系统,对网络上的不良信息进行过滤,净化学生的网络环境,避免网络上的垃圾信息对学生的身心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受经济发展和时代转变的因素影响,总体来说问题较多,特别是在网络时代对大学校园进行强烈的冲击之后,网络逐渐成为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严峻的形式下,如何指导大学生正确的使用网络,如何在网络时代下提升大学生的体质成为每一位体育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总之,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工作,需要教育管理者和体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1]孟莉.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体质的相关性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
[2]周卫东.对江苏省部分高校不同年级大学生体质和体育活动现状的调研[D].苏州:苏州大学,2011.
[3]赵忠伟,李英玲,刘瑞平,等.高校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与体育课程干预手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2):217-218,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