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含金量

2014-10-30 04:12周光伟
宏观质量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经济环境合理性命题

摘要:在回顾中国GDP含金量的文献综述、概念阐释和总体度量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指出中国GDP含金量命题可以理解为中国GDP含金量存在未知或不足的问题,具有内部逻辑一致性。为弥补该命题合理性分析缺失的不足,基于证伪主义、经济环境界定和GDP主义发展观三个观照角度分别证明了中国GDP含金量命题具有基于比较可靠经验证据的不可证伪性,与GDP核算理论所依赖的市场经济环境不同的本土经济环境下的充分性,现实应用积极价值的必要性,最终具有比较充分的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GDP含金量;命题;合理性;证伪主义;经济环境

近年来,中国GDP含金量问题引起了学界一定关注。一个共识是只有含金量富足的中国GDP数据才能成为宏观经济的真实参考。在逐步弱化GDP指标作用或淡化GDP主义发展观的时期,某种程度上中国GDP含金量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对于一个新的学术命题,中国GDP含金量命题(简称该命题)合理性分析是经济学规范分析框架的必要逻辑环节,但目前最基本的论证过程尚有所缺失,也引起了对该命题为真的一些质疑,因而应该进行命题合理性分析(即真伪辨析),奠定该命题研究的理论和逻辑基础。所谓“伪命题”是指不真实的命题。所谓不真实,有两种情况:其一是不符合客观事实;其二是不符合一般事理逻辑和科学道理。真命题则与之相反,既符合客观事实,又符合一般事理逻辑和科学道理。本文基于证伪主义、经济环境界定和GDP主义发展观三个观照视角对该命题合理性分别展开论证。

一、中国GDP含金量命题的提出

(一)研究进展回顾

中国GDP含金量主要研究进展可以概括为(韩彪、周光伟等,2012、2013、2014):

(1)文献综述。按照中国GDP含金量研究的基本逻辑,对其概念阐释、实证研究、相关命题研究(集中表现在中国GDP数据质量评价命题、GDP“缺陷”命题、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命题和中国GDP质量命题)等现有基本成果进行了总体概括和述评,指出关于中国GDP含金量研究应该在增加命题合理性分析、系统阐释概念(主要包含“金”的含义解析及其思想来源分析)、进一步凸显实证研究理论高度(主要包含GDP含金量度量和影响因素分析)、深化与相关命题比较研究、完善理论分析框架等领域继续努力,以期构建该命题的研究体系。

(2)概念阐释。中国GDP含金量研究建立在对其内涵和外延的不同阐释基础上,不同的阐释直接决定了不同的研究视角、范围、方法和内容。而GDP含金量本质上属于一种规范性的价值判断,而且是随着社会经济和认识的动态变化而呈现动态性,因此对含金量内涵和外延的准确界定存在相当难度。含金量的字面意思是所包含的纯“金”(纯“金”可视为含金量达100%)的数量或程度。GDP含金量指在GDP经济内涵范畴内,GDP中符合人类价值判断标准的部分或程度。“金”的一般含义是价值,具体含义至少可以有七种:质量合格指符合预期质量水平;交换顺利指产出在市场顺利完成交换;价格体现市场价值指产出价格与其所反映的市场价值相等;人际公平指GDP分配达到人际的合理公平程度,强调要素所有者之间收入差距合理,呈现结构性均衡;本国收入指本国生产要素分配得到的GDP;实际使用指产出的使用价值被充分耗用;正常外部影响指经济系统对于非经济系统(主要包括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稳定性没有根本影响。符合每一种“金”要求的GDP可以被认为是有含金量的GDP。

(3)总体度量。中国GDP含金量状况的量化是该问题由定性转向定量分析的基础。从GDP含金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出发,构建出度量GDP含金量指数的由29个基础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基于对GDP含金量函数的理论推论,采用主成分分析,度量出1978-2011年中国国家层面的GDP含金量指数值呈总体下降的基本面,与GDP规模基本面存在很大差异,这说明GDP规模的扩大可能并不意味着有含金量的GDP的增长。

(二)该命题的基本内涵

命题(proposition)是指对事物的陈述,是一种思维形式,具体来说就是对研究对象有所断定的思想。根据现有研究成果,该命题可以理解为中国GDP含金量具有存在性,或者中国GDP应该考察含金量问题,或者中国GDP含金量存在未知或不足的问题,或者中国GDP与GDP核算理论所定义的GDP相比具有不能被忽视的差异。通俗地说,中国GDP具有成色未知的问题,甚至并不能达到其应达到的足金成色。一般而言中国GDP成色本应该达到100%(可称之为含金量饱满)。如果含金量达到100%,那么即使该命题成立,也没有研究的价值和必要性,因为只是对一个常识进行了论证而已。然而其成色未知或不足,就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考察。

(三)该命题具有内部逻辑一致性

一般而言经济学的概念是反映经济矛盾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反映着经济过程各种规定性的统一,具有科学、明确的内涵和外延两种属性,其内涵是指特定范围的经济矛盾本质属性的规定,外延则是对概念反映的对象范围及其数量关系等的规定。根据中国GDP含金量研究进展回顾,GDP含金量研究遵循比较合适的基本逻辑:对现有基本成果述评之后,探索性解析了中国GDP含金量概念,指出概念中“金”的一般阐释和具体阐释,接着基于对完整经济活动过程的微观解构,提出和解释了七种特定的“金”,并对探析视角进行了合理性分析,最后根据GDP含金量函数的理论推论,度量全国层面的GDP含金量指数。可见对于该命题,研究形式比较规范,研究逻辑层层推导,形成一个比较严密的逻辑闭环,尤其是GDP含金量概念解释比较清晰,能反映相应经济矛盾的本质属性,具有明确的研究边界,也不存在逻辑谬误,即该命题具有内部逻辑一致性。

二、基于证伪主义的观照

(一)证伪主义方法论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是指认该命题具有合理性的重要方法论依据(波普尔,1986;赵磊,2011)。波普尔提出:普遍的经验陈述虽然不能“证明其正确”,但可以通过反驳它们的一系列尝试而得到检验,科学规律虽然不能被“证实”,但却可以被“证伪”(反驳),即总括起来说,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的标准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或可检验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在中国成为显学,“能证伪的才是科学的”,“可检验性,或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已然成了理论或命题是否“科学”的权威标准。“证伪”原则可以实现的关键有三点:①“可证伪”以经验检验为基础。既然对猜测或假说进行检验要依赖于“重复的观察和实验”,那么“证伪”就并不仅仅是抽象的、思辨的行为,而是具有鲜明经验色彩的实践活动。②“可证伪”是指方法和手段的可证伪。如果“可证伪”必须以经验检验为基础的话,那么实现经验检验的方法和手段就必须是“公认的”或科学意义上的,而不是“唯我”的(即自我认定的)。③“证伪主义”是“实证主义”下的一个蛋。对科学理论或假说的任何“证伪”,都只能通过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证实”来完成,因为任何“证伪”都必须依据已经验证(其实就是“证实”)的知识为前提。没有“证实”,就不会有“证伪”。简言之,科学理论的本质是可证伪性,即可能被哪怕是少量的事实推翻却没有被推翻。

(二)该命题具有不可证伪性

结合该命题,可证伪性是指是否能够找到实践或经验证据表明中国GDP含金量是已知或饱满的,关键所在为经济学分析框架内是否具有支持性或反驳性的鲜明经验色彩的实践活动;如果没有支持性(或反驳性)的相应证据,那么,只能属于形而上学,没有任何“科学含量”。

经过对有关GDP资料的分析,并没有找到中国GDP含金量是已知或饱满的经验证据,相反现实中存在很多实践表明中国GDP含金量存在未知或不足问题。经验证据的主要类型有实际经济现象、中国GDP核算方法、人们在经济生活中的切实感受、直觉和常识等,其表现形式则有客观现实、社会舆论和研讨观点等,据此进行逻辑启发和延展。

首先,在具体经验证据检验时可以参照(周光伟等,2013)对于GDP含金量中“金”含义探析的合理性分析,阐述了从所提视角探析“金”含义的原因、出发点、逻辑原点等。概括起来就是,中国GDP长期快速增长和GDP崇拜过程中出现或伴随的一些问题或经济现象包括产出质量安全事件频发、市场机制不完善、非市场缺陷、贫富差距悬殊、国际分工劣势、浪费过度、经济系统非正常影响非经济系统等。这些实际经济现象是证认(corroborate)该命题合理性直接而有力的主要事实和经验证据。

其次,中国GDP核算主要使用生产法,在分行业核算时会针对不同行业使用生产法或收入法,其中生产法核算要求以验收入库作为产出质量合格的标准,但实践中存在产出出厂之后合格率不足100%的现象。

再次,GDP数据增长的同时,GDP给人们带来效用满足的感受也应该相应增加,但根据一般经验,该效用满足普遍没有同等增加或者负效用明显存在,通过社会调查或综合散布于报刊、网络的普遍信息便可得到这一人们在经济生活中的切实感受。

最后,其它证据。“直觉”按照《美国传统字典》的解释是“未经过理性的论证过程便能知道或感觉的行为或能力”。直觉和常识是一种不容易明确表述的证据,但对直觉和常识有着起码的尊重,有助于打破理论霸权和感知本质。综合公开或私下场景讨论以及相关杂志就该命题学术论文的审稿意见、申请相关研究基金的专家意见中国GDP含金量博士论文选题,在开题讨论、专题沙龙中,几乎一致认为该选题具有一定的新意,也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值得以博士论文形式推进一步。《经济学季刊》编辑、南京大学银兴经济研究基金评委会、《深圳大学学报》编辑、《统计与决策》编辑,在审稿意见或本期导读中也给予了类似评价。等,专家和一般经济活动主体等各界都表达出中国GDP含金量存在问题的直觉和常识性判断,这些集体性判断也提供了一种积极佐证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调查显示:GDP崇拜(得票率661%)、公权力滥用(635%)、既得利益群体(622%)、人治式领导(595%)、官本位回潮(584%)、政绩考核模式弊端(376%)、社会参与不足(350%)、理论支撑不够(283%)、政令不畅(256%)、速度型思维惯性(245%)等位居科学发展前十大障碍。这也为本文的三个观照角度提供社会舆论层面的积极佐证。。可见GDP指标值的解释能力在人们感受、直觉和常识中有所不足,因而让人质疑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真实收入、经济福利等相关指标与GDP规模数据之间的一致性。与之相反,该命题却可以对一系列GDP指标值不能解释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合理解释,就我国GDP含金量存在成色不足问题,指出GDP数据包含的真实经济信息价值低于绝对数量所体现的经济信息价值。实际上已有学者对该命题研究开展了若干间接的相关命题研究(韩彪等,2012)。

可见立足我国丰富的经济实践活动和理论成果,进一步提出新的理论思维和模式,开展该命题研究,构建中国GDP含金量研究体系,有助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经济增长理论,解释和分析中国经济转型和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奇迹”,深化认知中国经济增长实践,形成系统、科学的判断。总之,经验证据不是否定该命题,而是支持和肯定了该命题,使其具有不可证伪性,可以被看作得到证认,并且暂时被接受。

三、基于经济环境界定的观照

(一)方法论来源

在方法论上,本文参照了田国强的观点(王小卫,2006)。田国强认为,一个规范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基本上应由以下五个部分或步骤组成:界定经济环境;设定行为假设;给出制度安排;选择均衡结果;进行评估比较。可见一个规范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的首要部分或步骤是界定经济环境,包括经济人特征、社会和经济制度以及信息结构等。本文对GDP核算理论所依赖的经济环境与本土经济环境进行了比较分析,使该命题具有充分性。

(二)经济环境比较分析

GDP核算理论根植于规范的市场经济制度环境。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则本质上是一种交易准则,构成社会全部交易规则有效性的基础。GDP概念产生的历史逻辑和理论渊源基于当时社会经济环境的要求,基本适应了当时西方世界社会经济环境状况,比如西方世界二战后经济复苏对经济增长度量指标的要求强烈、市场经济发达、经济对自然环境负面影响不大,其中最重要的是市场经济制度环境。欧美发达国家经过几百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在GDP核算理论创建时已经构建了成熟的市场经济机制,形成了规范的市场经济制度环境。库滋涅茨系统地研究了国民收入的定义、概念和计算方法,提出用市场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入(即国民生产总值)来取代传统的按要素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入。现行以GDP为主要指标的SNA核算体系,是以市场交易为基础,物品和服务都是以其交易的货币价值进行核算的,即以市场化的产出来衡量经济的增长和进步程度。从SNA的初创、发展到成熟阶段可以看到,SNA是根据市场经济理论和原则设计的,主要为市场经济国家的国民经济分析、政策制定和管理服务,以生产理论和市场理论等为基础理论(孙静娟,2005)。其实基于市场经济理论和制度环境,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三方等价等基本原理方可实现。

我国经济制度环境则是不规范的市场经济制度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活动不是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制度环境中展开,处于市场经济的规则体系置换计划经济的规则体系进程中,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由计划调节逐步转向市场调节。这一时期及目前我国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渡阶段,不是一种纯粹的计划经济或市场经济,突出特点是带有不可忽视的计划经济残留色彩的市场经济,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混合经济。在前文经验证据分析中,市场机制不完善、非市场缺陷等就是我国现实经济环境的证据。中国共产党对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历程反映我国市场经济制度依然处于不断完善的进程中: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1978-1983年)、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4-1988年)、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89-1992年)、进一步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以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骤、目标和任务(1993年至今),其中2012年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根据最新资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始终没有被高收入发达国家(主要是指美国、欧盟及其成员国、日本)所承认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议定书,加入世贸组织的15年后即2016年,世贸组织成员应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市场化程度测度一直是学界的重要关注点之一(原玉廷等,2005),但学界也没有对我国是否达到市场经济国家给出定论,大多数研究致力于测度其变动趋势,也有少数学者基于某测度方法判断中国已经达到市场经济国家(韩士专,2008)。进一步,即使在国内,不同区位具有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市场化程度,经济环境界定也是不同的,对于地区生产总值(地区GDP)的理解和运用也是不同的。因此必须要考虑这一制度环境约束条件下的GDP含金量命题。

关于市场主体的经济人特征,诸如动机、目标函数、行为特征和范式、作为市场主体的素质(如市场规则认知度和参与市场活动能力)、市场经济意识等,我国与欧美国家都存在明显差异。简言之,欧美国家经济人(典型是资本主义厂商和消费者)特征可以采取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竞争假设,先验性地确定是理性的,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行为目标,只要激励市场主体为追求利润而参与生产的行为即可,同时可以得到诸多案例的实证检验。但我国的市场经济主体不能够简单地依据他们是否会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一方面在公有制占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里,公有制经济主体还比较强调社会公共利益,另一方面在特有的历史人文环境因素中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如基于官本位观念对公共权力的追逐、“光宗耀祖”理想、对家族面子的追求、极端利己主义、强调社会人际“关系”规则的作用等,影响了纯粹市场机制的制度框架设计、安排及其绩效,导致市场主体行为逻辑基础存在差异,具有明显的内生性。尤其是我国具有一种“超稳态”的社会文化结构,即便是到了当代,外部的市场因素也很难迅速瓦解其基本格局。总之,在我国存在市场经济制度与本土非正式制度集合的耦合难题,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经济因素分析的层面上,还应涉及到政治体制、历史、人文因素等更为深刻的层面分析。

从信息结构看,我国由于非市场因素影响力比欧美国家更大,于是比欧美国家市场信息存在更大的不对称性,增大了市场机制运行中的摩擦力。

(三)该命题具有本土经济环境下的充分性

根据经济环境界定比较分析可知,本土经济环境与GDP核算理论所依赖的市场经济环境不同,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二者不能置于一个完全统一的经济学分析范式,不能在完全一致的话语逻辑、体系和平台上展开对话,中国GDP指标存在明显的中国本土语境特征。比较方法论的选择理由是:第一,“环境决定论”。人类的知识、才能、直立行走和言语等人类个体特征都是后天社会实践和劳动的产物,人类社会环境对婴幼儿身心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在生物学研究中发现,一个先天条件健康的生物幼体由于在出生后置于不同的生存环境,成长为不同性征的成年个体,比如将人类幼体置于人类社会环境中可以成长为正常的人类个体,但置于动物生存环境则成长为具有与某种动物社会适应的动物个体。第二,理论与实践结合原理。在处理经济理论与本土国情关系时,一般的合理逻辑是着力分析外来经济理论的本土化问题,进行本土化的经济研究思路(林毅夫,1995)。可见从该命题存在根由上看,既有我国经济环境这一外生性因素分析,也有GDP核算理论中国化这一内生性因素分析。

至此,根据“环境决定论”和理论与实践结合原理,可以合理推断出,由于经济环境界定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GDP核算理论与本土经济环境没有完全契合,在我国本土经济环境中的适用性不够“饱满”,导致我国GDP核算结果与核算理论本来的要求间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差异,不能代表包含了与核算理论内在要求一致的应有经济信息,最终中国GDP及其含金量这一研究对象存在其独立性和特殊性,需要开展针对性的研究。此外,可以从演化的角度看GDP含金量,探寻GDP指标中国化的演进和变迁路径。

四、基于GDP主义发展观的观照

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官员以GDP论英雄,存在“GDP崇拜”情结,走的是GDP主义的发展道路。GDP主义发展观是指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绩效考核中,把未经含金量调整的GDP指标值作为核心甚至唯一量化指标,以GDP规模数据增长来近似代替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尤其在我国本土经济环境中,GDP指标对于中国这个世界上地位重要的经济体以及在市场经济运行体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该发展观不仅直接影响了我国经济中心建设的真实状况,还关联到世界经济的稳定与繁荣。一个理论的重要性就是根据他所解释的经济现象的重要性,如果现象越重要,那么能够解释这个现象背后的简单逻辑关系的理论,也就越重要(林毅夫,2006)。其实GDP作为反映经济运行宏观状况的基础指标,在政府、学界和商界都是极为重要的决策依据。

然而,有含金量的GDP才是宏观经济的正确参考资料,尤其是我国GDP指标面临的问题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程度,GDP的飞速增长在今天越来越显现出它的破坏性以及不可持续的发展性,这直接昭示了GDP主义发展观的巨大危害。但该命题研究旨在通过增强数据真实性,来增强可比性,比如国际比较项目中各国GDP数据的可比性、GDP核算理论和实践的可比性以及GDP数据与人们实际感受的可比性等,最终在数据真实性和可比性的逐步统一中,体现GDP的原本属性和固有价值,进而可以更加深入剖析GDP主义发展观的巨大危害。

可见,开展该命题研究,可以更加清楚认知经济增长和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更好运用真正的GDP核算理论为本国经济发展服务,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政府、社会、学者等各界根本利益所在。退一步说,即使经过一系列深入研究之后,该命题在科学性上最终证明确实是个伪命题,这也不影响该命题研究的价值。一方面因为对一些不能确定真伪的命题开展研究(含证伪),也是一项积极的科学认知成果和不可或缺的科学研究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因为GDP主义发展观影响过于宽广和深远,由于缺失必要的科学研究而带来的错误及其造成的危害将是十分巨大的,开展研究至多是当前科学研究资源日益富足情况下的若干消耗,不研究则冒着本国和世界经济遭到某种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巨大损害的风险,二者权衡,根据“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的基本决策方法,自然应该选择姑且认为该命题具有合理性,进而积极开展相关研究。此外,从价值观演进角度看,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战略制定渐入包容性增长或内涵式经济发展的新发展观,该命题研究有助于为该新发展观提供积极的支撑依据。总之,基于GDP主义发展观关照角度,该命题具有比较明显的必要性。

五、小结

本文首先指出中国GDP含金量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应该进行命题合理性分析(即真伪辨析),奠定该命题研究的理论和逻辑基础,然后回顾中国GDP含金量命题的文献综述、概念阐释和总体度量研究进展,指出中国GDP含金量命题可以理解为中国GDP含金量存在未知或不足的问题,且具有内部逻辑一致性,接着基于证伪主义、经济环境界定和GDP主义发展观三个观照角度分别证明:没有找到中国GDP含金量是已知或饱满的经验证据,相反现实中存在很多实践表明中国GDP含金量存在未知或不足问题,该命题具有不可证伪性;根据“环境决定论”和理论与实践结合原理,可以合理推断出,由于经济环境界定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GDP核算理论与本土经济环境没有完全契合,在我国本土经济环境中的适用性不够“饱满”,具有在本土经济环境下的充分性;GDP主义发展观影响过于宽广和深远,根据“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的基本决策方法,该命题具有明显的必要性,最终研判出该命题具有合理性,是个真命题。

[HT5”SS]参考文献:

\[1\]波普尔,1986:《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

\[2\]韩彪、周光伟,2012:《中国GDP含金量研究文献述评》,《深圳大学学报》第5期。

\[3\]韩士专,2008:《中国市场化程度的判断与预测——基于加拿大弗拉瑟研究所“世界经济自由度”的视角》,《统计与信息论坛》第9期。

\[4\]林毅夫,1995:《本土化、规范化、国际化——庆祝〈经济研究〉创刊40周年》,《经济研究》第10期。

\[5\]林毅夫,2006:《中国经济学家面临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6\]孙静娟,2005:《对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位论文。

\[7\]王小卫、宋澄宇,2006:《经济学方法——十一位经济学家的观点》,复旦大学出版社。

\[8\]王忠祥、谢世诚,20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和发展历程考察》,《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第5期。

\[9\]原玉廷、杨素青,2005:《我国市场化进程及研究动态》,《江汉论坛》第11期。

\[10\]赵磊,2011:《马克思主义不是“科学”吗?——一个“证伪主义”的维度》,《当代经济研究》第2期。

\[11\]周光伟、韩彪,2013:《中国GDP含金量研究:“金”的含义及其合理性探析》,《深圳大学学报》第5期。

\[12\]周光伟、牛旻昱、钟无涯,2014:《中国GDP含金量水平基本面初探》,《统计与决策》第9期。

GDP Golden Centent in China: A New Academic Proposition

责任编辑余红伟

猜你喜欢
经济环境合理性命题
药学管理对临床用药合理性的影响观察
奇遇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关于用逐差法计算纸带加速度合理性的讨论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新疆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研究
浅谈宏观环境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现代会计发展对经济环境的影响分析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