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技术、科学与美学

2014-10-29 05:33王晓梅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拟人化

王晓梅

摘要:

美学和科学都是满足人认识世界的需要而产生的,美学强调人的自我认识,科学更强调客观规律的揭示。先进的技术应该也必须应用,但有了技术不能不要艺术。若纯技术性的作品,而无思想,那么机器也可以成为艺术家。艺术是可以唤醒人们对现存的认识。

关键词:超越客观;拟人化;费解

美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已成为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向导,是逐步健全的内在尺度和内在规律。而科学是以范畴、定律形式反映现实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的真理性根植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科学家和整个人类只是这个外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美学追求的普遍真理性也是外在的,根植于整个人类,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美学和科学都是对客观的反映,纵使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不能混为一谈。美学是一种渗透着艺术家主观成分的、超越客观的、拟人化的反映;科学反映则不具有拟人化的特征,科学是客观的,按照其特定的规律运行。只要能获得人赞同和共鸣的主观行为都可以叫做艺术。

马克思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是经过验证的真理,美学和科学两者都是同智慧和情感密切相关。对艺术的美学鉴赏和对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随后的感受升华与情感又分不开。没有情感的因素和促进,我们的智慧是不能够开创新的道路。而没有智慧的情感也是不能够达到完美的意境。所以,科学和美学两者都在寻求真理的普遍性。两者源于人类活动,都追求着深刻的、富有意义的事物。我们不能单纯的认为科学就是客观的,美学就是主观的,科学和美学是自然的两面,一面是表达事物的永恒秩序,另一面则是思想。比如一幅表现主义画家的画,有人说画家画的找不到真实的原形,但画家却说他画的就是真实。只能说观者和画家在一定的程度上难以达到共鸣,因为这位观者无法体会到画家的经验和思想。这里的“真实”不能说成是客观,和科学的真实不是一回事。它可以说是规律,但是种情感的规律。

人们会把技术和科学联系在一起,技术就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和运用劳动的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总和。如果没有技术,人和自然不会发生实践关系。技术帮助人完成实践任务。技术不仅存在于物质生产过程中,还表现在社会生活方面以及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于过程中。可见技术的重要性与不可缺少性。

技术这么重要会不会最终取代艺术?在传统艺术提到技术,就会说是技艺、技法,认为艺术需要技术的支持,又在技术的基础上表现着思维与情感。它的不断更新又为表现形式提供了多样性。现代社会的特点就是瞬间性,而在手工劳动关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传播方式是时间的叙述性,叙事性的艺术孕育而生。信息社会使现代人不再去致力于耗费时间的东西上。早期艺术品和生产工具用品是统一的,体现在艺术创作和劳动合二为一。随着后来的分工,人为的把二者分割,到工业社会及后工业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成了机器,为了生存做无思想、无意义的工作。技术的革命也带来了艺术的革命。因此传统形式的艺术出现了危机,取而代之的是如摄影、电影的兴盛。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添加了许多新事物。人们有了更先进的技术设备,不会把时间浪费在传统的手工上。人们没有时间做自己本真的事情,只是极力适应现代的社会、体制。从懂事起,人们不得不考虑将来如何赚钱,如何生存,如何适应社会。其实,艺术的完整性是人格的完整。工业社会里什么都变成了片段,情感和精神交流贫乏,艺术也不再完整,传统的经验让位给个体体验。传统艺术品中的神秘性,传奇性,都来源于大师的高超技艺。在现代,人人都可以借助先进的技术表达思想观念。现代人陷入了无数震惊的瞬间。如现代艺术家李孝宣的水墨画,打破传统国画的语言,加入了反思元素,并使反思性上升到主导地位,而增加了欣赏的难度,让人们费解。他引导观者跳出幻觉,清醒理性的反思现实。

现代主义的影像支离破碎。古典绘画中的静态与生活中相关的东西不再存在。工业化之后带来了动态的绘画,改变了整个艺术方式,全新的艺术形式不断出现。我们的生活、艺术和科技息息相关。设计彻底被西方学者称为科学。可以说设计是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结合体。艺术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也许多少年之后艺术也成了科学。什么是现代化的标志?可以很明确的回答是科技在现代中占的比例。技术是科学的应用,两者难以分离,美学同科学关系在上文已论述,两者没有高低之分,技术也可以应用在艺术领域。

艺术随着当代科技的发展也越来越技术化。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艺术也要拿来主义把技术为我所用。如张艺谋电影中运用CGI技术达到一种传统电影中无法达到的效果,且不说他电影内涵深刻不深刻,就运用技术这一点就是先近的。“艺术创作的技术,代表者一定艺术发展水平。在人类艺术活动中,艺术技巧决定艺术生产,当艺术生产与艺术技术发生矛盾,阻碍技术发展时,社会出现艺术革命,新的技术就产生,打破旧有的艺术生产,把艺术推向前进。” 本雅明力图把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唯物史观应用与艺术领域,是正确的。但他把技术抬高甚至决定一切的地位,并且用技术先进与否代替艺术作品进步与否,是片面的。若纯技术性的作品,而无思想,那么机器也可以成为艺术家。艺术是种可以唤醒人们对现存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德]瓦尔特·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2]朱立元,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常宁生,国际当代艺术家访谈录[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

[4][美]爱德华·卢西·史密斯,西方当代艺术[M],柴小刚,周庆容,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2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猜你喜欢
拟人化
食品拟人化包装与包装正面营养标签类型的交互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智能语音助手拟人化特征及其对用户体验质量的影响
拟人化导致多用还是少用?
——拟人化设计和产品类型对购后使用量的交互作用研究
社会排斥对消费者拟人化品牌选择倾向的双路径影响机制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的服装品牌拟人化探究
一词拟人化
拟人化研究综述
拟人化品牌策略的原因及路径
调皮的小雨点
品牌拟人化理论最新研究进展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