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丹艳
摘要:钢琴课作为中职幼儿教育专业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爱学,乐学的学习态度,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而“乐中学、学中乐”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钢琴教学;乐中学;学中乐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9-0104-02
中等职业学校幼师专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面向全社会的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是幼师学习幼儿技能知识的摇篮。笔者从事音乐教育十多年,进行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探索与实践,而“乐中学、学中乐”是笔者在教学中摸索的比较有效的方法。
一、亲其师,信其道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帮助、诱导每一位学生,以真诚的态度和每一位学生交往,多鼓励,多表扬。现在的学生往往是因为喜欢某教师而去学习该课程,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感受到积极期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和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就会愉快地接受教师教诲,并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为行动,激发出对学习的兴趣。
二、教法变,乐中学
刚开始学生对发出动听声音的钢琴有着无限的好奇和向往,而真正开始学习后,才发现钢琴并不像原来想象的那样好玩,短时的兴趣激发对学生来说很容易,难就难在保持兴趣的稳定性并坚持下去,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多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
1.游戏法
把游戏引入课堂,设法创造一种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游戏中学生不但身心愉悦,而且学生在轻松的状况下不知不觉感受音乐的熏陶,学习效率也很高。
教师在演奏钢琴曲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拍手、跑、走、跳跃、摇摆等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力度、速度的特点,让学生运用动作幅度的大小,来表现音值的长短变化,让学生运用手势或形体动作来体现钢琴音乐旋律线的起伏、音调的变化与节奏。
比如,断奏的教学中,为了找到手臂的自然重量,可以和学生们一起做大象甩鼻子的游戏,站在地上弯腰90度,手臂放松垂直,手臂像大象的鼻子一样甩来甩去,然后再站直了甩手臂,接着再教两只手臂画圈,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手臂重量。这时再教他手臂重量完全放松,掉在大腿上,掉在钢琴上,这样学起来,学生会觉得既好玩又容易。课堂生动有趣、有说有笑、通过“玩”使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有了兴趣,学生们自然会高高兴兴上每节课。
2.比喻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一些学生难以改正而且又容易就烦的问题,教师不妨把技术性的知识通过实例进行比喻,使他们在轻松的状态下自觉的改正错误。如:许多学生开始练习指法时,手臂不能放松、手指独立性差,关节无力且手型不规范,为了训练学生动作的协调性。教师在教手形时,可以把正确的手形比喻成一个山洞,每个手指都要站得高高的,来立起这个山洞,而山洞下面是要过火车的,如果哪个手指的关节塌了,就会压倒小火车,如果手向小指方向倒的话,就会把山洞的门关闭,小火车就出不去了。结合幼师个性,运用生动的语言那么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就都会有意识地把手放的好好的,生怕压倒了小火车。又如:在用3、4指弹奏时容易粘音,后一音弹下去了,前一音还粘在键盘上,这时教师就可以把3、4指比喻成坐翘翘板,一端向下的同时另一端就会抬起。这样的话,当学生们再出现粘音时,教师一说“翘翘板”,他们就会马上纠正。这样一来不仅避免了教师反复强调手型的问题,还能在快乐氛围中快速养成好的手型。
3.练习法
而如何才能更好的更有效的在快乐中掌握所学呢?笔者采用了一些方法:比如说乐曲的难点部分中出现了最容易弹错音,教师可以示范先弹几次正确的给学生听以加深印象。然后把全班分成几组,通过抢答的形式,教师有时弹正确的音符,有时弹错误的音符,问学生是否对,接着要求学生重弹此句,并问他是否对,直到学生答对、弹对为止。这样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对的,如何做到对的,在练习时就有了目标和参照:“我在上课时弹对过的!”,以避免陷入“越练越错,越错越烦,烦就不练”的怪圈。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学期可穿插设置练习曲目为表演曲目,引导学生认识到钢琴是一门优雅的艺术,允许学生在表演课上穿上自己最喜欢的衣服,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既然外在美认真打扮了一番,那么对于要表演的曲目就会花一番心思练习。希望呈现给别人不一样的自我。这样,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学琴效率,练习效果也就事半功倍。同时课堂上也鼓励学生自己主动选择,教师弹几首给学生听,学生喜欢哪首就练哪首,有时碰到是自己会唱的或是听过的歌曲所改编的曲子,那就更兴奋了!这样,学生对所弹奏的曲子非常感兴趣的话,何愁学生不练呢?
·教学教法·乐中学学中乐
4.激励法
任何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学习过程能获得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如果经常挨批评,练琴的兴趣日渐减少,甚至会拒绝练琴。“成就感”对于学生来说永远是最大的支持动力, 因此,教师要建立赏识教育的理念,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用表扬和鼓励的手段促使学生练琴与学习。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充分肯定,让学生每天都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觉得自己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这样的话,学生们会觉得学钢琴也可以很轻松快乐。笔者对于学生的每一次回课,均会在学生的乐曲上进行激励的评语。“你进步了”“你很棒”“加油,相信你能行”等等。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充分肯定学生的一点一滴的成绩,使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有一种独特的成功快乐和自我欣赏与陶醉。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爱学、乐学”的学习态度。
三、善施教,学中乐
教师要注意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在教材的选用要在循序渐进原则的基础上,在练习曲和乐曲的安排上,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大胆、果断地取舍,又要顾及教材的全面性、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注重乐曲内容的多样性和生动性。如果总是选用练习曲和技巧偏难的乐曲,将使学生很快失去学习兴趣,教师选用一些简易版的世界名曲的教材时,可以生动地讲讲作曲家的故事和作品内容,这样既提高弹奏兴趣又能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趣味性强带有标题音乐的钢琴教材,它具有明确的内容和情绪。教师在教学上要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标题去想象、去表现音乐,这对培养她们的音乐理解和感受能力是非常有利的,而且会使学生从练琴中获得乐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比如《青蛙合唱队》生动地描绘了小青蛙和老青蛙在池塘边的对唱,教师可边范奏边讲解高声部代表小青蛙,小青蛙因为小所以声音会轻一点,因此我们在弹高声部时要用p来弹,而老青蛙因为已经成年,所以声音会响一点、浑厚一点,因此我们弹低声部时要用f来弹,而小青蛙和老青蛙一起唱时,我们则要用ff来弹,因为小青蛙和老青蛙加在一起,声音就更响了。这样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在学习的快乐中体会到音乐所要传达的意思。
当然,钢琴艺术是一门表演艺术,学生练琴的目的就是要能表现音乐,展现自我,愉悦身心,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经常抓住时机,让学生表现自我,采取多鼓励,少批评;多肯定,少打击;多发现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且敏锐体谅学生的失误。如:创设表演舞台,让学生经常参加表演,能锻炼提高学生的弹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琴兴趣。组织进行钢琴交流,不仅能发现别人的长处与自己的不足及学习的经验和方法,还能感受到演出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从而推动他们更勤奋、更刻苦的练琴,来增强自信心。
由此可见,通过钢琴教师的不懈努力,可以不断转变观念,增强钢琴课的吸引力、实效性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司徒壁春,陈郎秋.钢琴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张建国.浅谈钢琴教学[J].钢琴艺术,2007(07).
[3]谢元.谈钢琴教师自身修养的提高与完善[J].钢琴艺术,1997(02).
责任编辑赖俊辰
摘要:钢琴课作为中职幼儿教育专业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爱学,乐学的学习态度,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而“乐中学、学中乐”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钢琴教学;乐中学;学中乐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9-0104-02
中等职业学校幼师专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面向全社会的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是幼师学习幼儿技能知识的摇篮。笔者从事音乐教育十多年,进行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探索与实践,而“乐中学、学中乐”是笔者在教学中摸索的比较有效的方法。
一、亲其师,信其道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帮助、诱导每一位学生,以真诚的态度和每一位学生交往,多鼓励,多表扬。现在的学生往往是因为喜欢某教师而去学习该课程,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感受到积极期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和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就会愉快地接受教师教诲,并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为行动,激发出对学习的兴趣。
二、教法变,乐中学
刚开始学生对发出动听声音的钢琴有着无限的好奇和向往,而真正开始学习后,才发现钢琴并不像原来想象的那样好玩,短时的兴趣激发对学生来说很容易,难就难在保持兴趣的稳定性并坚持下去,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多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
1.游戏法
把游戏引入课堂,设法创造一种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游戏中学生不但身心愉悦,而且学生在轻松的状况下不知不觉感受音乐的熏陶,学习效率也很高。
教师在演奏钢琴曲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拍手、跑、走、跳跃、摇摆等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力度、速度的特点,让学生运用动作幅度的大小,来表现音值的长短变化,让学生运用手势或形体动作来体现钢琴音乐旋律线的起伏、音调的变化与节奏。
比如,断奏的教学中,为了找到手臂的自然重量,可以和学生们一起做大象甩鼻子的游戏,站在地上弯腰90度,手臂放松垂直,手臂像大象的鼻子一样甩来甩去,然后再站直了甩手臂,接着再教两只手臂画圈,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手臂重量。这时再教他手臂重量完全放松,掉在大腿上,掉在钢琴上,这样学起来,学生会觉得既好玩又容易。课堂生动有趣、有说有笑、通过“玩”使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有了兴趣,学生们自然会高高兴兴上每节课。
2.比喻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一些学生难以改正而且又容易就烦的问题,教师不妨把技术性的知识通过实例进行比喻,使他们在轻松的状态下自觉的改正错误。如:许多学生开始练习指法时,手臂不能放松、手指独立性差,关节无力且手型不规范,为了训练学生动作的协调性。教师在教手形时,可以把正确的手形比喻成一个山洞,每个手指都要站得高高的,来立起这个山洞,而山洞下面是要过火车的,如果哪个手指的关节塌了,就会压倒小火车,如果手向小指方向倒的话,就会把山洞的门关闭,小火车就出不去了。结合幼师个性,运用生动的语言那么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就都会有意识地把手放的好好的,生怕压倒了小火车。又如:在用3、4指弹奏时容易粘音,后一音弹下去了,前一音还粘在键盘上,这时教师就可以把3、4指比喻成坐翘翘板,一端向下的同时另一端就会抬起。这样的话,当学生们再出现粘音时,教师一说“翘翘板”,他们就会马上纠正。这样一来不仅避免了教师反复强调手型的问题,还能在快乐氛围中快速养成好的手型。
3.练习法
而如何才能更好的更有效的在快乐中掌握所学呢?笔者采用了一些方法:比如说乐曲的难点部分中出现了最容易弹错音,教师可以示范先弹几次正确的给学生听以加深印象。然后把全班分成几组,通过抢答的形式,教师有时弹正确的音符,有时弹错误的音符,问学生是否对,接着要求学生重弹此句,并问他是否对,直到学生答对、弹对为止。这样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对的,如何做到对的,在练习时就有了目标和参照:“我在上课时弹对过的!”,以避免陷入“越练越错,越错越烦,烦就不练”的怪圈。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学期可穿插设置练习曲目为表演曲目,引导学生认识到钢琴是一门优雅的艺术,允许学生在表演课上穿上自己最喜欢的衣服,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既然外在美认真打扮了一番,那么对于要表演的曲目就会花一番心思练习。希望呈现给别人不一样的自我。这样,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学琴效率,练习效果也就事半功倍。同时课堂上也鼓励学生自己主动选择,教师弹几首给学生听,学生喜欢哪首就练哪首,有时碰到是自己会唱的或是听过的歌曲所改编的曲子,那就更兴奋了!这样,学生对所弹奏的曲子非常感兴趣的话,何愁学生不练呢?
·教学教法·乐中学学中乐
4.激励法
任何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学习过程能获得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如果经常挨批评,练琴的兴趣日渐减少,甚至会拒绝练琴。“成就感”对于学生来说永远是最大的支持动力, 因此,教师要建立赏识教育的理念,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用表扬和鼓励的手段促使学生练琴与学习。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充分肯定,让学生每天都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觉得自己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这样的话,学生们会觉得学钢琴也可以很轻松快乐。笔者对于学生的每一次回课,均会在学生的乐曲上进行激励的评语。“你进步了”“你很棒”“加油,相信你能行”等等。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充分肯定学生的一点一滴的成绩,使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有一种独特的成功快乐和自我欣赏与陶醉。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爱学、乐学”的学习态度。
三、善施教,学中乐
教师要注意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在教材的选用要在循序渐进原则的基础上,在练习曲和乐曲的安排上,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大胆、果断地取舍,又要顾及教材的全面性、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注重乐曲内容的多样性和生动性。如果总是选用练习曲和技巧偏难的乐曲,将使学生很快失去学习兴趣,教师选用一些简易版的世界名曲的教材时,可以生动地讲讲作曲家的故事和作品内容,这样既提高弹奏兴趣又能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趣味性强带有标题音乐的钢琴教材,它具有明确的内容和情绪。教师在教学上要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标题去想象、去表现音乐,这对培养她们的音乐理解和感受能力是非常有利的,而且会使学生从练琴中获得乐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比如《青蛙合唱队》生动地描绘了小青蛙和老青蛙在池塘边的对唱,教师可边范奏边讲解高声部代表小青蛙,小青蛙因为小所以声音会轻一点,因此我们在弹高声部时要用p来弹,而老青蛙因为已经成年,所以声音会响一点、浑厚一点,因此我们弹低声部时要用f来弹,而小青蛙和老青蛙一起唱时,我们则要用ff来弹,因为小青蛙和老青蛙加在一起,声音就更响了。这样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在学习的快乐中体会到音乐所要传达的意思。
当然,钢琴艺术是一门表演艺术,学生练琴的目的就是要能表现音乐,展现自我,愉悦身心,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经常抓住时机,让学生表现自我,采取多鼓励,少批评;多肯定,少打击;多发现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且敏锐体谅学生的失误。如:创设表演舞台,让学生经常参加表演,能锻炼提高学生的弹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琴兴趣。组织进行钢琴交流,不仅能发现别人的长处与自己的不足及学习的经验和方法,还能感受到演出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从而推动他们更勤奋、更刻苦的练琴,来增强自信心。
由此可见,通过钢琴教师的不懈努力,可以不断转变观念,增强钢琴课的吸引力、实效性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司徒壁春,陈郎秋.钢琴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张建国.浅谈钢琴教学[J].钢琴艺术,2007(07).
[3]谢元.谈钢琴教师自身修养的提高与完善[J].钢琴艺术,1997(02).
责任编辑赖俊辰
摘要:钢琴课作为中职幼儿教育专业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爱学,乐学的学习态度,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而“乐中学、学中乐”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钢琴教学;乐中学;学中乐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9-0104-02
中等职业学校幼师专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面向全社会的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是幼师学习幼儿技能知识的摇篮。笔者从事音乐教育十多年,进行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探索与实践,而“乐中学、学中乐”是笔者在教学中摸索的比较有效的方法。
一、亲其师,信其道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帮助、诱导每一位学生,以真诚的态度和每一位学生交往,多鼓励,多表扬。现在的学生往往是因为喜欢某教师而去学习该课程,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感受到积极期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和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就会愉快地接受教师教诲,并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为行动,激发出对学习的兴趣。
二、教法变,乐中学
刚开始学生对发出动听声音的钢琴有着无限的好奇和向往,而真正开始学习后,才发现钢琴并不像原来想象的那样好玩,短时的兴趣激发对学生来说很容易,难就难在保持兴趣的稳定性并坚持下去,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多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
1.游戏法
把游戏引入课堂,设法创造一种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游戏中学生不但身心愉悦,而且学生在轻松的状况下不知不觉感受音乐的熏陶,学习效率也很高。
教师在演奏钢琴曲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拍手、跑、走、跳跃、摇摆等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力度、速度的特点,让学生运用动作幅度的大小,来表现音值的长短变化,让学生运用手势或形体动作来体现钢琴音乐旋律线的起伏、音调的变化与节奏。
比如,断奏的教学中,为了找到手臂的自然重量,可以和学生们一起做大象甩鼻子的游戏,站在地上弯腰90度,手臂放松垂直,手臂像大象的鼻子一样甩来甩去,然后再站直了甩手臂,接着再教两只手臂画圈,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手臂重量。这时再教他手臂重量完全放松,掉在大腿上,掉在钢琴上,这样学起来,学生会觉得既好玩又容易。课堂生动有趣、有说有笑、通过“玩”使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有了兴趣,学生们自然会高高兴兴上每节课。
2.比喻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一些学生难以改正而且又容易就烦的问题,教师不妨把技术性的知识通过实例进行比喻,使他们在轻松的状态下自觉的改正错误。如:许多学生开始练习指法时,手臂不能放松、手指独立性差,关节无力且手型不规范,为了训练学生动作的协调性。教师在教手形时,可以把正确的手形比喻成一个山洞,每个手指都要站得高高的,来立起这个山洞,而山洞下面是要过火车的,如果哪个手指的关节塌了,就会压倒小火车,如果手向小指方向倒的话,就会把山洞的门关闭,小火车就出不去了。结合幼师个性,运用生动的语言那么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就都会有意识地把手放的好好的,生怕压倒了小火车。又如:在用3、4指弹奏时容易粘音,后一音弹下去了,前一音还粘在键盘上,这时教师就可以把3、4指比喻成坐翘翘板,一端向下的同时另一端就会抬起。这样的话,当学生们再出现粘音时,教师一说“翘翘板”,他们就会马上纠正。这样一来不仅避免了教师反复强调手型的问题,还能在快乐氛围中快速养成好的手型。
3.练习法
而如何才能更好的更有效的在快乐中掌握所学呢?笔者采用了一些方法:比如说乐曲的难点部分中出现了最容易弹错音,教师可以示范先弹几次正确的给学生听以加深印象。然后把全班分成几组,通过抢答的形式,教师有时弹正确的音符,有时弹错误的音符,问学生是否对,接着要求学生重弹此句,并问他是否对,直到学生答对、弹对为止。这样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对的,如何做到对的,在练习时就有了目标和参照:“我在上课时弹对过的!”,以避免陷入“越练越错,越错越烦,烦就不练”的怪圈。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学期可穿插设置练习曲目为表演曲目,引导学生认识到钢琴是一门优雅的艺术,允许学生在表演课上穿上自己最喜欢的衣服,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既然外在美认真打扮了一番,那么对于要表演的曲目就会花一番心思练习。希望呈现给别人不一样的自我。这样,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学琴效率,练习效果也就事半功倍。同时课堂上也鼓励学生自己主动选择,教师弹几首给学生听,学生喜欢哪首就练哪首,有时碰到是自己会唱的或是听过的歌曲所改编的曲子,那就更兴奋了!这样,学生对所弹奏的曲子非常感兴趣的话,何愁学生不练呢?
·教学教法·乐中学学中乐
4.激励法
任何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学习过程能获得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如果经常挨批评,练琴的兴趣日渐减少,甚至会拒绝练琴。“成就感”对于学生来说永远是最大的支持动力, 因此,教师要建立赏识教育的理念,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用表扬和鼓励的手段促使学生练琴与学习。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充分肯定,让学生每天都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觉得自己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这样的话,学生们会觉得学钢琴也可以很轻松快乐。笔者对于学生的每一次回课,均会在学生的乐曲上进行激励的评语。“你进步了”“你很棒”“加油,相信你能行”等等。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充分肯定学生的一点一滴的成绩,使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有一种独特的成功快乐和自我欣赏与陶醉。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爱学、乐学”的学习态度。
三、善施教,学中乐
教师要注意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在教材的选用要在循序渐进原则的基础上,在练习曲和乐曲的安排上,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大胆、果断地取舍,又要顾及教材的全面性、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注重乐曲内容的多样性和生动性。如果总是选用练习曲和技巧偏难的乐曲,将使学生很快失去学习兴趣,教师选用一些简易版的世界名曲的教材时,可以生动地讲讲作曲家的故事和作品内容,这样既提高弹奏兴趣又能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趣味性强带有标题音乐的钢琴教材,它具有明确的内容和情绪。教师在教学上要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标题去想象、去表现音乐,这对培养她们的音乐理解和感受能力是非常有利的,而且会使学生从练琴中获得乐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比如《青蛙合唱队》生动地描绘了小青蛙和老青蛙在池塘边的对唱,教师可边范奏边讲解高声部代表小青蛙,小青蛙因为小所以声音会轻一点,因此我们在弹高声部时要用p来弹,而老青蛙因为已经成年,所以声音会响一点、浑厚一点,因此我们弹低声部时要用f来弹,而小青蛙和老青蛙一起唱时,我们则要用ff来弹,因为小青蛙和老青蛙加在一起,声音就更响了。这样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在学习的快乐中体会到音乐所要传达的意思。
当然,钢琴艺术是一门表演艺术,学生练琴的目的就是要能表现音乐,展现自我,愉悦身心,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经常抓住时机,让学生表现自我,采取多鼓励,少批评;多肯定,少打击;多发现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且敏锐体谅学生的失误。如:创设表演舞台,让学生经常参加表演,能锻炼提高学生的弹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琴兴趣。组织进行钢琴交流,不仅能发现别人的长处与自己的不足及学习的经验和方法,还能感受到演出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从而推动他们更勤奋、更刻苦的练琴,来增强自信心。
由此可见,通过钢琴教师的不懈努力,可以不断转变观念,增强钢琴课的吸引力、实效性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司徒壁春,陈郎秋.钢琴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张建国.浅谈钢琴教学[J].钢琴艺术,2007(07).
[3]谢元.谈钢琴教师自身修养的提高与完善[J].钢琴艺术,1997(02).
责任编辑赖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