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仲
摘要:本文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和语文教学的特点,探讨如何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从而为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带来新活力,新气象。
关键词: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9-0062-02
一、引言
众所周知,到职业高中学习的学生,大多数学习能力一般,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当中没有读过文学名著的大有人在。初中阶段在校学习没有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不足,忽略了文化素养的培养。由于阅读面窄,视野狭小,获得的信息量少,阅读能力低下,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到专业课的学习。学习好语文,既有利于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又有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在职中如何克服学生的厌学心理,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这是职中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还是像普通高中那样,教师讲,学生读;教师教,学生练,题海战术或“阵地战”“游击战”一齐上,学生会身心疲惫,学习语文的兴趣荡然无存。因此,因材施教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量体裁衣,对症下药,根据职校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措施,调动教学中一切可利用的有利因素,适应学生的特点,扬长避短,有的放矢,扬职校生活泼好动之所长,避其基础差能力一般之所短,扎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这不仅有赖于职校语文教师不断探索教学教法,还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改变现状,只有选择“利器”,才能破此僵局,而多媒体教学的应运而生带来的新活力,新气象,在语文课堂中犹如一股股清泉汩汩而出,浪花飞溅。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特点
多媒体教学属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多媒体教学是指直接介入教学活动过程,用来传递和再现教育信息的现代化设备以及记录、储存信息的载体。如幻灯机和幻灯片、投影仪和投影片、录音机和录音带、电影机和电影片、录像机和录像带、计算机与网络课件等,这些软件、硬件按一定功能组成各种各样的交互教学系统,如多功能教室、语音实验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广播电视和现代远程教学系统等现代教育媒体应用系统。媒体是人体的延伸:例如,无线电广播、扩音系统相当于耳朵的延伸,照相机、摄像机相当于视觉的延伸,电影、电视相当于视听觉的延伸。录像机、录音机的信息存储功能和计算机的逻辑运算功能相当于人脑部分功能的延伸等,“媒体是人体的延伸”这一特征,给教育者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通常的语文教学注重讲练结合,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中职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导致学习偏差,走入学习的死胡同,越学越感到枯燥无味,学习成绩不理想,产生挫折感,学习兴趣丧失殆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探索事物,推陈出新的动力”。要改变职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被动现状,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活泼性的特点,有声有色,可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中月夜优美的景色,在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诗中美好的意境,光从字面理解体会有一定的难度,不妨从“听声”开始,先听多媒体有声有色的朗读,多媒体的朗读标准规范,朗读时忽而抑扬顿挫,忽而跌宕起伏,忽而幽静沉寂,一波又一波的缭绕在学生耳畔,言为心声,声可传情,作者的悲欢离愁闻“声”即知,这比通过字面揣摩更有直接的认知,来自直观的感性认知可以准确无误地体现作者情感,在听的过程中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接着,让学生跟着录音准确朗读,即把诗歌的停顿、重音、轻音,关键字句模仿得惟妙惟肖,声情并茂,又有助于规范学生普通话朗读,一字一句,字字清晰,晓畅明白。多媒体的声音直接撞击学生的听觉,形成巨大的震撼人心的视听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闻声识情,尝到学习古诗的甜头,感觉到原来学习古诗并不像以往那样晦涩难懂,摇头晃脑不知所言,而是一个声情并茂的动感世界,学生获得满足,兴趣必然大增。
模仿多媒体朗读,既可使学生“听”声知情,也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多媒体的朗读较为规范,字正腔圆的朗读本身就是很好的示范,学生可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及时纠音正字。学生听着声情并茂的朗读,如痴如醉,声调的轻重缓急、高低错落,节凑的低回轻叹、曲径通幽,情感的幽雅闲淡、超脱空灵,似如一首意蕴深长,音调幽怨铿锵的音乐,它富有音韵美、旋律美,珠圆玉润,字字珠玑,学生耳听声,眼看画,心感情,沉浸在诗歌的意境中,色彩绚丽的音乐画呈现眼前,无形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通过多媒体的刺激,学生听觉神经得到有效锻炼,听的能力一步一步加强,逐渐可通过听捕捉作者的思想感情。
视听教学理论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戴尔认为人们学习时,由直接到间接,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获得知识比较容易,教学教育应该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到抽象。教育教学最大的失败,在于使学生记住许多普通法则和概念,没有具体经验做他们的支柱。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利用多媒体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捷径。
2.利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利用多媒体创设环境和情景,使学生消除对文章内容的陌生感,从而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例如莫泊桑的《项链》,学生对十九世纪的社会生活,法国的社会风尚,对《项链》的社会背景是比较陌生的。教师可通过幻灯片或投影机展示当时小说所处时代的社会氛围、历史背景、人情世故,利用生动的画面和声响刺激学生,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应。学生仿佛置身于小说描绘的社会环境中,如闻其声,如触其物,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师根据学生进入情景程度,适时控制放映速度,学生被当时社会情景所感染,师生之间建立共同经验后,理解文章也就更容易。如果单从字面上去讲解显得呆板,甚至不知所云,利用多媒体创设文章的环境可以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3.多媒体教学可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得当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如投影机放映时,教师与学生能够以面对面的方式呈示资料和进行学习,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反应,得到反馈信息,及时进行指导;教师也可以适应学生的思想过程逐步呈现资料,组织教学活动,从而避免枯燥无味的讲解。
例如《项链》,教师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精当的问题,既能切中要害,又能一语中的,再配上与内容相应的画面,这样不会让无关的画面干扰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集中精神探讨重点内容。教师根据主要情节的展开、矛盾冲突、人物的内心世界发展变化选择恰当画面。学生观赏主要情节画面,声响效果把学生的注意力抓回到虚拟的画面氛围,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经历,理解跌宕起伏的情节、出人意外的结局。教师可按照故事开端、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等几个主要画面播放,每放一个画面后让学生按照问题自主探讨,由于是直观、感性认识,学生的讨论非常激烈,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给予辅导,学生边讨论边学习,实现充分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和人机互动,学生的思维也就越来越深入,视野越来越广阔,对问题的把握越来越准确。这种方式改变了以往单从字面去推敲、揣摩文章思想的弊端,因此更具有生动性、形象性,画面中的人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声息相应。学习内容化复杂为简单;学生的理解方式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课堂教学由生硬的说教到自主探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激活,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思维能力愈来愈强。
多媒体教学为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插上了美丽的翅膀,大大丰富了语文教学手段,改进了语文教学方法,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助一臂之力,也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