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新闻的故事化

2014-10-29 19:48赵景春张利
记者摇篮 2014年7期
关键词:故事性陌生化讲故事

赵景春 张利

多年来,广大观众对那些内容上远离大众生活、过多的会议报道、领导的频频露面、走马灯似的迎来送往、无关痛痒的行业成就这样的电视新闻早以心生反感。尤其在表现形式上,有的新闻样式几十年如一日,就像陈旧过时的政治教科书,整天板着脸训斥人,居高临下地教育人,还有官话、套话、废话连篇的八股腔,直叫人避之为恐不及。

好在近些年,国内电视界吹来了一股“新闻故事化”的清新之风,一扫“千台一面、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的呆板风气。在内容上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实际,侧重社会、民生和社区题材;在形式上采用讲故事、说新闻等多种手段;在实践上大胆突破和创新,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举例一:1997年《东方时空·面对面》里的白岩松曾这样评述“中国男足”:没钱的时候不行,有钱的时候也不行;业余的时候不行,职业化以后还不行;穿红衣服不行,穿白衣服也不行;苏永舜不行,戚务生也不行;中国教练不行,外国教练也不行……

举例二:北京有个孔庙,孔庙也叫先师庙。孔子是我国的大教育家,弟子三千,知名者七十二人,先师就是人们对他的尊称。今年夏天,寂静了多年的孔庙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出现了两个旅游高峰,一个是高考前,一个是高考后,为什么呢?原来是众多的考生和家长先是为了考上大学来求孔子保佑,考上大学后又来给孔子还愿。

以前谁见过新闻有这种写法?讽刺幽默的,悲天悯人的,尖锐犀利的,各种风格应有尽有。有相声串口式的,有夹叙夹议的,有述中带评的,所有文学的、戏剧的、曲艺的、戏曲的手法,无不为我所用,而目的就是让老百姓看着舒心、听着可心,在娱乐中享受着新闻服务。

常言道:态度决定一切。用老百姓的语言,讲述老百姓关心的事,这成为电视新闻故事化的最大特点。

纵观国内电视新闻界较为成功的大量实践,笔者总结出电视新闻故事化的几种常见的手段。

一、新闻叙事结构上的故事化

新闻故事化是充分利用新闻事件的戏剧性因素, 挖掘其背后的细节,善于制造引人入胜的悬念,突出跌宕起伏的情节,在矛盾冲突中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关注人物的命运,并以讲故事的方式传达出来。

它着重体现人情味和趣味性,实现新闻的人性化。其实,讲故事是人类表情达意最原始、最通常的做法。就连新闻报道本身也是从古老的讲故事演化而来的。讲新闻故事不仅体现在故事化风格较强的央视的《本周》《社会纪录》、北京台的《第七日》、辽宁台的《七星体谭》和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中,就连以庄重、严肃风格著称的一些新闻栏目也是深谙此道。像央视的《新闻调查》在1996年创办之初,就把选题的标准定在新闻性、故事性和社会性。十年来几经调整,现在又改为调查性、故事性和命运感。可见故事性在《新闻调查》中占有持久、稳定而又重要的地位。对它而言,故事性是形成情节拉动力的主要元素。电视新闻故事化实现了观众与媒体这两个新闻传播传受系统在感情上的顺利对接。

二、新闻主持人表述上的讲故事

一位思想家说过:口语的表达最能接近真理。现在的大众传播媒介,早已经由传者本位转向了受者本位,这就要求主持人在新闻表达上,用平民的心态、平等的理念、平视的角度、平和的语气,说出精彩的新闻故事。当前媒体竞争十分激烈,想报独家新闻越来越难,表述同一个新闻事实,拼的就是“嘴上”功夫。白岩松对此深有感触,他说:在故事已经不新鲜的前提下,自己怎样去讲述,就变成最重要的事。如今收看电视已成为老百姓的生活内容、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这就要求媒体的表达要回归生活真实自然,要越来越像生活本身。电视新闻要赢得观众,就要使新闻节目表现出通俗性和亲切感,这完全符合电视新闻定位于通俗文化和带有娱乐消遣性质的文化特征。说新闻使新闻节目具有吸引力,尽管它表现为调侃、搞笑、讽刺、幽默等外在形式,但背后却有着坚实的人文关怀做支撑。它能进一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排遣人们内心的孤独和寂寞,慰藉精神的空虚与失落,消除心理的紧张和烦闷。

说新闻故事采取群众化的口语,实现了媒体与观众这两个新闻传播传受系统在“语言”上的顺利对接。

三、表现形式上的兼容性

过去,我们在电视新闻中常见的表现形式,不外乎画面配解说、字幕以及现场同期声。而如今,在故事化的电视新闻里,多种表现手段和形式综合使用,无所不包。像说唱、歌舞、评书、相声、小品、插科打诨、杂技、绝活、吹拉弹唱等都成为新闻表现的主体。

如湖南卫视《晚间新闻》中的《我来露一手》、《城市看花眼》、《老乡见老乡》、《湖南好地方》等几个子栏目中就常见有天南地北的老百姓用民歌、民谣、顺口溜、快板、小品、二人转、说唱、歌舞和杂技等多种形式表达当代生活出现的好人好事、新风尚、新气象。在故事化新闻中,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各种表现形式,只要有用,信手拈来,应有尽有。

四、创作视角上的陌生化处理

“陌生化”也叫陌生化效果,是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提出的。他认为:戏剧作为艺术要注意与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戏剧必须要使观众惊异,作家要对熟悉的事物加以陌生化技巧。实际上他的理论与姚斯的“审美距离”理论如出一辙。姚斯认为:当接受者与艺术作品的角色距离为零时,接受者完全进入角色,无法获得审美享受;当审美距离太大时,接受者对作品完全漠然,审美作用也为零;只有当审美距离恰好在某一中间值上,审美效果才是最佳的。

这两种理论都是从受众的角度来论述的,它提醒电视新闻工作者,面对大量日常而又熟悉的新闻素材,要突破惯常的模式化手法,不断探索和创新,制作出更有亲近性、贴近性和感染力的作品。

电视新闻创作视角的陌生化与表现形式的兼容性,实现了媒体与受众这两个新闻传播传受系统在“欣赏口味”上的顺利对接。

电视新闻故事化在新闻观念上由传者本位转向受者本位,由抽象的神性转向具体的世俗生活,用老百姓的语言传达群众的真情实感,新闻通过有效的说故事形式走进了观众的内心世界,使受众从悦耳悦目到悦心悦意,让新闻作品情、理、趣结构与广大观众的心理结构产生谐振与共鸣,最终达到无障碍传播的理想境界。

(作者单位:阜新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故事性陌生化讲故事
听冬神讲故事
小说叙事如何充满故事性
Max讲故事——逃跑的熊
Max讲故事——杀手算命
Max讲故事——温柔的鬼故事
探究故事性儿歌对学龄前儿童身心成长的促进作用
《尘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译研究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
曰常性·传奇性·陌生化——电影《白毛女》的受众研究
浅议J.K.罗琳作品的陌生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