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古观今,以史为镜

2014-10-29 18:01张卫红
中学课程资源 2014年7期

张卫红

摘 要:“以史为镜”历史学习方法的提出意在通过学习历史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帮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达到鉴古观今、资政育人的目的。本文以唐代的历史事件为线索,逐步探讨历史是如何用自己的脉络来向后人传达信息的。

关键词:鉴古 观今 以史 为镜

唐太宗曰:“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中国漫漫五千年的历史,有充满神奇色彩的传说,有安居乐业的太平岁月,有饱含血泪的战争年代,在这一片辽阔的土地上,有说也说不完的传奇,有讲也讲不尽的故事。当我们回首积淀了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正如一面镜子,缄默却真实地向我们展示其中的镜像。

一、以史为镜,挖掘民族精神

“不懂历史的人没有根,淡忘历史的民族没有魂。”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深深扎根于我国传统文化之中,凝聚于一脉相承的悠久历史之中,浓缩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回首唐代的辉煌,我们总能找到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相对应的历史事件,体会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真正内涵。

1.铺陈材料,充分体悟

民族精神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仅仅通过口头表述,学生难以真正地从唐代的历史发展中体悟到民族精神的内涵。必须通过具体、直观的材料呈现,才能使学生对唐代历史有全面的了解,感知民族精神的积淀,对本民族的历史产生高度认同,不遗余力地、自觉地去弘扬我国的民族精神。

热爱和平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良好品质,这一良好品质在唐朝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上到君主,下到平民,这一段历史承载着和平的分量,也为后人留下了值得骄傲的“盛世”。从对内政策上来看,唐太宗李世民减轻刑罚和赋税,极其注重民生问题,满足了百姓安居乐业的和平梦;从对外政策上来看,唐太宗重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彰显大国的风范,兼容并蓄地处理民族问题,为百姓生活创造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材料来拓展教材内容,使学生对“热爱和平”的抽象概念有直观的体会。如教师可以在文成公主与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和亲”的基础上,再提供补充材料:唐太宗把自己的妹妹衡阳公主嫁给了突厥处罗可汗的儿子阿史那社尔;把另一个妹妹九江公主嫁与在朝为官的突厥酋长执失思力;吐谷浑可汗诺易钵入朝,唐太宗又把弘化公主嫁给他。学生通过材料来分析唐太宗的为人处世,体会唐太宗“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的宽广胸襟和热爱和平并付诸实践的崇高精神。

2.鉴古观今,以明得失

追溯历史的发展轨迹是鉴古观今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带领学生横向比较古今不同时代的文明差异,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当今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历史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中寻找解决问题的依据和措施,重新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

在进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这一课的教学时,可以深入挖掘现代社会所缺失的勤俭品质。唐太宗经历了隋末的动荡,深知骄奢淫逸带来的危害,因此常常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教诲太子要勤俭节约。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唐太宗教子的小故事,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一谈现在社会中所存在的问题。学生不难发现,其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存在浪费的陋习。食堂中的剩饭剩菜大量地被倒进垃圾桶中,酒店的餐桌上大量食物剩余……学生通过观察现在社会当中的普遍现象,结合史实分析,可以深刻总结现代人价值观“错位”的问题。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举出历史事实来说明“浪费”的危害,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总结历史经验,提出解决措施。

3.以史为镜,感受文化传承

唐代具有高度发达的文明。从精美的瓷器到精巧的纺织品,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印刷术、火药到巧夺天工的赵州桥,从千古吟诵的唐诗到“满壁风动”的敦煌艺术壁画,唐代在手工业、科技、建筑、文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以史为镜,教师引领学生紧跟文化发展的步伐,感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升民族自豪感。

4.追根溯源,感知文化变迁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文化的根扎于历史的脉络之中。追本溯源可以感知文化发展的进程,充分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和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教师要求学生阅读“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一课,并整理印刷术的发展线索。学生通过阅读和归纳总结,掌握了印刷术的发展过程,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从而树立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另外,有条件的班级也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使用一次传统的印刷术,掌握印刷术的使用方法,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由衷地产生对我国聪明的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深入生活,寻找文化痕迹

唐代的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已与实际生活融为一体,成为当今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寻根”寻找的是历史的根、文化的根、民族的根,而这些根就藏于我们不起眼的生活细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从单调的课堂中解放出来,带领学生考察生活中的习俗,并通过互联网等途径寻找文化的根源,列出哪些习俗是从唐代开始的。

在学完唐代的全部历史事件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寻根”主题活动,让学生深入到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观察生活中存在哪些特殊的习俗,并搜集有关的文字史料加以佐证。可以在班级之间开展有关习俗的展览活动,展示学生在活动期间的收获和成果。如,据传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的祝捷食品。学生搜集到关于这个传说的记载:“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得胜,八月十五凯旋。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唐诗是我国文化中的瑰宝。作为诗歌高度发达的朝代,唐朝出现了大量的杰出诗人,唐诗编织了一个美丽而真实的文学梦,充实了我们如诗的生活。教师可以在班内举行诗歌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积极性,体验诗歌创作过程,感受文学的魅力。

三、以史为镜,正确认识历史人物

“时间会给人最公正的评价”,拨开时间的迷雾,窥见历史的真实。在人才辈出的唐代,富有争议的人物很多,如极负盛名的唐太宗李世民却因晚年的骄傲自满使得人生抹上了污点,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用尽手段,登上皇位,并开启了气度恢宏的隆盛时代,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他们的功过,如何正确地评价他们的一生呢?历史的黑纸白字会告诉我们答案。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总结历史,站在宏观的角度来正确地认识历史人物所取得的成绩和所犯的过错。

功是功,过是过,面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学生必须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评价原则,全面地分析人物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所作所为,以实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在评价武则天时,我们既要看到她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丑恶嘴脸,也要看到她极强的治国天赋。学生可以通过列举一些史实来论证说明,如武则天重用酷吏,严厉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但她又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在她在位期间,人口得以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她统治的时期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在历史教学中,首先,要在权衡功过的基础上,对历史人物进行全面的评价,从而对历史人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挖掘历史人物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学习他们的长处,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

四、结语

透过浅显的表层,抓住其本质,然后我们就会发现,历史毅然地伫立着,每一道痕迹都有其特殊的意义。“以史为镜”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在掌握历史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生活实际对其进行深刻的总结,并能够从中得到启发,然后应用于生活和学习,达到明是非、知荣辱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成荫.史料教学法:丰富课堂的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07(12).

[2]薛纪国.史料教学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J].历史教学,19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