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莲
摘 要:高职院校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教师个体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专业自主性和专业道德不断发展的过程,对其高职院校发展的本质条件之一是教师个体成长的历程,是教师增长专业能力和新知识不断累积增长的动态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最高目标是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传授专业实践,即“双师型”。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社会需求;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浅薄的影响
教育界将“双师型”教定义为具有中级及其以上的教师资格证书且具有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的教师,同时也把在企业等单位工作两年以上且具有教师职称教师。
在我周围工作的绝大多数教师都没有充分的专业发展意识,大部分是只求生存满足,不在乎专业发展,对学生侧重理论知识,不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全面发展。大部分教师都是按照学校的要求奔波忙碌各自的事务,没有为自己制定一份专业教师的发展计划。在高职院校老师缺少发展意识,这些老师很少对其专业成长和角色职责进行思考,对其专业发展目标不明确。一个明白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知道自己做什么、怎么做、怎么做好,这会使其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这些教师就会表现积极主动发展。同理,如果一个教师不知道其发展的目标,就会盲目跟进和被动发展。有些教师把 “双师型”教师简单的理解为“有双证”的教师,并且把其作为发展目标,因而努力去考证。这是对其错误的理解。没有把“双师型”教师理解到位,没有把重点重点放在实践能力的锻炼。周围还有一部分的教师把其发展目标定格在职称评定上,从助教到讲师到副教授到教授,职称评聘的条件是什么,他们的努力的发展就是什么,也就是说要是没有了新的职称要求,对其发展的个人体就失去了努力方向。很多评上副教授的老师,他们的专业发展大多停滞,教学上也开始走下坡路,也没有了教学研究,没有发展意识的教师其责任感也很薄弱,对教学的理解也仅仅局限于课堂授课,往往忽视最关键的实践教学和学生的个体发展。总之,专业发展意识的缺乏,将不能充分将教师潜力充分发展出来。
二、“双师型”教师理解不透彻的原因分析
(一)一来是受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庸之道中讲究安贫乐道,满足现状。还有中国大部分人的社会的偏见的影响,高职高专教育被看成二流教育,很多高考的大学生宁愿选择不好就业的二表本科,而放弃一个就业很好的高职院校,社会上的一部分人还认为高职教育是仅高于中专的教育中的低级教育,这样高职教师也就成为二流、三流教师的代名词,在社会上,高职教师地位低下。当前高职招生,高职成为没有门坎的教育,很多的高职专业教师假期不休息,走各个学校去宣传,把自己的门槛降低,这些不但没有增大招生量,反而给学校带来负面影响,被忽略的高职教师产生很大的心理负压。再加上社会人才高消费,很多专业的高职校生和高中毕业生的应届毕业生没有明显差别。使得高职教师缺乏成就感和对其职业的成就感,这些现象使得高职教师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就缺乏专业成长动力。
(二)二者是社会发展现状的影响。近年来我省,高职招生放开之后,高职的学校面临生存压力,学校首先考虑的是能否招来学生,招不来学生学校就会面临倒闭,所以高职学校的将招生工作放在了重要的地位,甚至宁肯放弃教师的培训,也要保障招生数量。很多专业课教师周课时20节以上,很多专业如数控专业,机车,车辆专业课教师严重缺乏,一人周课时量甚至达到26节。即便如此,教师在疲惫的工作中穷于应付,教师们忽略了专业发展。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和提高。只有将所谓的吃饭问题解决之后,对其教师的专业发展才日趋凸显,这时教师和学生才会实现个人价值,高职学校的竞争才回由量变到质变,与此同时,才会通过提高教学质量来吸引生源。
三“双师型”教师目标实现现状分析
“双师型”教师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周期较长,“双师型”教师是专业教师中的优秀群体。据调查,我校拥有双师证的教师达到了全部专业课教师的27%以上,全部教师是436人,能够真正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不到70人。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缺少“双师型”教师形成的环境,没有实践经验。当前的高职教师之来源大体分为两种渠道,一个是从大学毕业生中招聘,这种教师是校门对校门,课堂对课堂,另一部分是来自企业,这两类新任教师要不就缺少专业方面的实践锻炼,要不就缺少教育理论能力存在着先天的不足。这些新任教师到高职学校后,没有经历过针对性的系统培训,也没有去过企业。这两种师资来源都是不具有“双师”的素质,他们使得高职教师队伍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很不全面。
四、阻碍高职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的原因分析
一是学校方面,提供给教师很少的专业实践机会,假期适合搞教师培训,但高职教师有招生任务,没有时间进行专业实践学习;二是国家的培训结构对高职教师培训缺少针对性的课程;三是教师方面,教学任务繁重,很难抽时间进行专业技术工作,同时学校为了保障教学需要甚至有时硬性还规定教师不能在外兼职,这些都制约了教师实践能力锻炼的机会;四是国企合作发面,企业没有义务接受教师的短期培训,企业不会将培训高职教师变成工作的职责之一,国家没有对企业与职校合作给与支持制度,教师要是想大量走向企业还是很难实现。凭考试获取“双师”证,是环境造成的结果是为了教师职称评聘。
结论:尽管“双师型”教师很难实现,但是却不可否认不能实现,及双师型”教师对我国高职院校建设的必要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