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茹
摘 要:本文以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案例,通过对铁路行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解读,剖析了校企文化融合,加强高校内涵建设的典型做法与经验。
关键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铁路企业;融合
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在发展过程中通过长期积淀形成的特色和传统,其内容涉及到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影响并受影响于全校的师生。在高校中,校园文化是一种环境教育力量,是育人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其建设水平象征并代表了一所大学的综合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具有60多年铁路行业办学背景的省属高校,学院曾隶属于铁路行业,其前身是创建于1948年的吉林铁路经济学校和创建于1958年的吉林铁路运输职工大学。2006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改建为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吉林省唯一一所具有铁道类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多年来与铁路企业建立起的长期稳固合作关系和广阔的人脉是学院特有的行业背景优势。学院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与铁路行业相融交汇的特色校园文化。
一、铁路行业文化
中国铁路行业文化的灵魂是“铁道兵精神”。铁道兵前身是1945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在东北组建的一支武装护路队伍,后改为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1984年1月1日,铁道兵部队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铁道兵各师分别改称铁道部各工程局。现如今,铁路行业不论从服装、动作标准、管理等方面,处处仍然体现着“铁道兵”精神,这种半军事化管理在铁路行业一直沿用至今。
铁道兵精神的核心内涵是“艰苦奋斗、志在四方”,这与我们当前所倡导的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并无二致。艰苦奋斗,一方面说铁道兵的工作艰苦——逢山凿路,遇水架桥,另一方面说铁道兵的生活艰苦——风餐露宿,沐雨栉风,当年的铁道兵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设中国的铁路;志在四方,指的是铁道兵战士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愿景——“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要让“锦绣河山织上铁路网”。这个愿景是崇高的,是伟大的。从历史的大视野看,“艰苦奋斗、志在四方”为主题的铁道兵精神,是铁道兵战士用智慧和汗水写就的历史华章,包含了漫长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历程中要传承和光大的传统作风。正是这种精神的力量,“脱下军装依然是个兵”,告别军旗仍然是一支劲旅,薪火传承,军魂永铸。所以,铁道兵精神既是一种概念,一种内涵,一种财富,更是一种力量,一种追求,一种资源,是具有铁道兵的传统文化。成为鼓舞人、激励人、鞭策人的力量源泉。
二、校园文化
(一)教室文化建设。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室文化建设突出以“学”字为核心,倡导学生刻苦学习,开拓创新。鼓励学生到图书馆阅读,增加阅读量,开拓视野;要求低年级学生必须参加晚自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教室内的墙壁标语警示学生,达到安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班级卫生通过分组责任制和标准化考核评比,打造5S管理制度(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工作环境整洁明了的良好习惯和认认真真地对待工作中的每一处细节的责任意识。
(二)实训基地文化建设。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突出以“工”字作为核心,要求学生统一穿工装,并且工装整洁;要求学生熟悉各项实训基地的规章制度,对迟到、早退的学生进行工分式(平时成绩)处罚;要求学生在出入实训基地楼门时要向铁路行业一样排成整齐的列队。
(三)宿舍文化建设。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宿舍文化建设突出以“家”字为核心,要求学生在个人内务方面参考沈阳铁路局的职工宿舍管理标准,学生会对于全天的室内卫生进行检查,培养学生爱舍如家的感情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要求学生叠军被,并对个人物品执行铁路行业半军事化管理的标准化摆放。
(四)理念文化建设。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理念文化建设突出以“神”字为核心,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鼓励学生发扬“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的艰苦创业精神,鼓励学生到经济落后的地区铁路岗位和偏远地区的铁路岗位,特别是西部地区工作,勇于到祖国铁路行业最艰苦的地方战斗。
结束语:通过校企融合的文化建设,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院形成的特色校园文化在学校学生中一届传一届,并伴随着学院的发展和铁路行业文化的变迁不断的完善、补充,孕育了一批批莘莘学子成才、走向社会、服务祖国铁路行业一线建设,并得到了企业用人单位的好评。高职院校在校生培养要想达到与企业需求一致,这种衔接必须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行业企业文化相融合,靠文化育人。
参考文献:
[1] 马顺彬;瞿建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对企业文化资源的利用[J];纺织教育;2007年05期
[2] 段洪斌;;“校企合作模式”视域中的高职校园文化探究[J];科技信息;2010年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