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慧
摘 要:新课标三维目标中强调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作用,目的就是让语文教学改变传统的“教教科书”的模式,充分的发挥语文学科工具性以及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发挥语言文学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功能,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
英国哲学家洛克曾说过:“惟有德行才是真实的善,导师不只应该进行劝导谈论它,而且应该利用教育的工作与技巧,把它供给心理,把它固定到心田里面,在青年人对它发生真正的爱好,把它的力量、荣誉和快乐放在德行上面以前不要停止。”这句话强调了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而学校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最主要途径。跟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在众多学科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语文教学是学校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重大渠道。然而,一个人良好品德的提高是需要经历一个反复的教育过程,那么如何将语文教学和德育结合在一起呢,下面我将谈谈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尝试:
一、在课堂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科书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特点,能在语文课文中出现的大多是优秀的范文,有许多是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大都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其中许多文学作品都浸透着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他们不仅是人类的文化瑰宝,也是一代代新人人格素养组成的不可缺少的成分,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
小学语文每组课文的编排都有特定的主题及相似的情感取向,拿六年级下册的课文来说,第三组课文的主题是“深深的怀念”,选编的四篇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诗篇。教材中的人物虽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一致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们。这对于当今道德逐渐缺失的青少年来说是很好的教育题材,可以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明确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同时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起着正面积极的引导作用。在课堂中,我采取多次引读相关教材,一遍比一遍感情强烈。在课堂的最后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人物的英雄事件,并适当的加以点拨,从而引起学生在思想上的共鸣。这样,我很自然地把德育渗透到了教学当中,德育目的也就顺理成章。
二、在口语交际中融入德育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口语交际要文明得体的进行,表面看起来是个礼貌问题,实质上是一个人言语,思维,文化,思想乃至道德等各方面修养的综合体现,可见口语交际教学不仅是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目的,更应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勇于进取的态度,因此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实施德育的又一有效途径。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贴合了小学生具有极大可塑性这一特点,安排了不少具有德育这方面的内容。例如六年级下册第三组的口语交际练习,是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以及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在学生各自谈谈自己的理想时,我尤其注重他们说话听话的仪态,并指导他们在说话表达的过程中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态度要自然大方,也可以用一些手势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要求学生都要会使用礼貌用语:“大家好、请、谢谢”等等并且逐渐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一节口语交际课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能有意识地关注自我,在关注自我中发现自身的需要与优缺点,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同时也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到作为一名风华正茂的青少年,应该及早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我就很好的将德育与口语交际融合在一起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三、在习作中发现德育
著名学者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和“做人”是统一的,他指出:“话与文都是不可以“造作”的,有几分品德知识能力就只能说几分话,写几分文,不会打折扣也不会增多。”这段话深刻阐明了作文写作中所体现的个人素质。这样看来习作也是提高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又一重要途径。
生活是作家创作的源泉,也同样是学生写作的源泉,作文材料的取舍,都受到写作的目的、写作要求以及个人思想意识所决定,因此在作文的选材方面我指导学生要选取生活中积极的实例,例如在习作“珍惜资源”时,我让学生先回去调查自己身边是否存在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然后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写作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许多学生通过资料的查阅以及观察之后列举了在生活中无时无刻存在着浪费资源的现象,并利用到习作中。在写作的基础上我通过讲评作文,播放多媒体等方式让学生看到污染、浪费等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学生逐渐意识到要珍惜自然资源,爱护环境,保护地球,从而树立起学生为了自己,为了子孙后代,为了共有的家园,把保护环境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为意识。最后我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珍爱生命保护地球”的手抄报,并将优秀的作品展览在学校的宣传栏上,让全校的学生也一起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他需要各学科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是一项长期、反复的过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会不断的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将德育巧妙的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做出不断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韩雪屏,王相文,王松泉.语文课程教学资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7.155.
[2]钟启泉,崔允潡.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