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师范类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2014-10-27 22:20王斯锋孔峰李光顺
计算机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项目导向实践创新工学结合

王斯锋 孔峰 李光顺

摘要:针对师范类高校计算机专业特点,探索新形势下师范类高校计算机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问题,从如何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入手,提出增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模式,指出具体措施和方法,提倡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竞赛为激励的教学手段,重视实验实践环节,增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加强校企联合培训、以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的模式。

关键词:实践创新;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竞赛激励;工学结合

0、引言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计算机新兴领域的发展,各高校不断扩大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办学规模,相应的毕业生人数也年年创新高,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就业单位的要求,增加就业机会,需要不断增强学生的从业技能。师范类高校由于传统办学重理论、重教育类课程等特点的影响,往往造成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很好适应就业单位的需求。

师范类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何更好地满足就业单位的需求,满足更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是专业课教师和实验室各级管理人员需要迫切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学校计算机机房数量和机器数量每年都在递增,学生的实践环境和条件越来越好,但教学方式、培养模式的发展却相对滞后,造成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其实践水平在就业单位的要求面前显得捉襟见肘,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社会急需人才和实用人才。因此,我们需要从促进学生对专业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就业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就业等角度,对实验室管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作进一步的探讨。

1.计算机专业实践课程的现状

1.1 实践课程体系滞后

师范类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实验多是针对专业理论课程开设的知识验证型实验。这些实验课程,对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相关概念原理、课程知识内容有一定的帮助,但对实践动手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往往因对实验目的、内容理解不够透彻,造成操作时只是“依葫芦画瓢”,很难在其中体验到实践创新的乐趣,从而变成了应付课程实验任务,这就造成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更进一步的学习需要,更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就业单位的需求。

我们应该对陈旧的实验内容进行改革,提高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的比例,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创新。

1.2 实验室开放程度不高

目前有些高校建成开放式实验室,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还给实验教师提供了一个科研创新的平台,而多数高校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进行此类实践。许多实验室装备了良好的软硬件设备,具备很好的计算机专业实验条件,但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只允许规定班级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由理论课教师带领,在实验室进行实验,而大量的“课下”时间内,学生不能够自由进入,这种方式限制了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时长、专业方向的实践方式。

1.3 实验教学队伍素质亟待提高

实验教学队伍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力量,其素质决定实验教学水平的高低。但现实情况是,许多高校实验教学专职人员很少,实验实践课程完全由理论课教师承担,而理论课教师更注重理论研究,往往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这些数量有限的专职实验人员不得不更多地做些一般管理工作,导致长期不搞科研;不少学校对实验教师不重视,没有长期培养计划,实验教师待遇低下,严重影响了工作积极性。所以,为了提高实验室水平,首先要建立一支强大的实验教学队伍,提高实验教师的地位,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打破实验室人员和教学人员之间的界限,鼓励实验教师多充电学习,充分发挥实验教师和实验室人员的工作主动性。

2、改革实践教育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高校应完善实践教学的计划,明确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增强师生相互交流。传统的教学理念多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从概念原理的讲解出发组织教学,而实验实践环节仅作为对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在这一思路下产生的实践教学体系,没有真正从应用角度设计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而是从知识理解的角度进行设计,这必然导致教学效果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目的。我们应转变这种重理论的教学方式,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构建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

2.1 树立以应用为中心的教学思路

实践教学应以应用为中心,采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分析”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真正有用的知识技能必然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教师要深入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领域的第一线,切身体验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挖掘问题、寻找切入点,将最实用、最直接的知识技能要求作为问题带进课堂,将其设计转化为一个个项目,以“做项目”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实践、解决问题。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实验教学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专职实验教师和理论课教师应多交流、相互配合,从课堂上的讲授到实践操作都要贯彻这一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转变。

2.2 改进实践教学方式

采用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新型实践教学方式,这是“解决问题”阶段具体的可操作方式。

项目的设置应注意导向性,选择社会急需、用人单位需要、有一定创新性的课题作为项目。项目可大可小,教师要注意难易结合、与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相匹配,不宜选择过大、空泛的项目。参考各类实际项目中的子课题、各类竞赛中的课题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布置项目任务时,教师应认真准备每次实践教学,做好课前辅导,让学生理解每个项目的目的,明确实践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在项目展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立项目组,由几位学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这样在锻炼技术能力的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应注意学生在项目中的角色分工,每人任务明确,较大的项目还可以划分为若干子任务和若干完成阶段,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完成项目的操作。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专业教师与学生及时进行沟通,教师应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同时,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水平、知识掌握情况,为最终评价、改进教学做好准备。endprint

2.3 以竞赛为激励手段的课外实践模式

教师可以以竞赛为激励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软件开发和电子设计比赛,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造各种竞赛环境和条件。

近年来,政府资助举办了很多针对全国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高的竞赛,如全国高教杯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齐鲁软件设计大赛、博创杯嵌入式设计大赛等。各类比赛涉及软件开发和电子设计等方面的知识,适合不同兴趣的学生参加。

实验室为参赛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场所、仪器设备,实验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通过参加各类竞赛,学生加深了对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促进了动手设计、制作能力,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对专业课程的进一步理解和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就业提供了充分的知识技能准备。

3、引进企业培训,实践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直接引进信息技术领域生产企业,甚至高校自办企业,让学生在校园里直接实现参与实际工作,实现工学结合,是更为高效的培养方式。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工程系和土木建筑系于1903年开始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美国称之为“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1983年世界合作教育协会在美国成立,协会成员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影响越来越大。2000年协会理事会经讨论决定,将合作教育改为“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Work-integrated Learning),以进一步从名称上凸显工学结合的基本特征,便于理解。

一个世纪以来,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主要是它切合实际的教育理念,即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学生在工作中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加深对职业和社会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就业的选择,有助于其尽快融入社会。由于资金、政策等多方面的因素,这种方式在我国多数师范类高校还难以迅速实现,但长远来看,这是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发展方向,毕竟,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才是真正的为学之道。

那么,一种变相的工学结合模式被我国多数高校所采用,那就是校企联合培训的模式。目前出现了许多专业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有些是生产企业举办的,多数本身就是生产企业,他们对本专业就业市场的需求了解更为直接和深入,对学生的培训更具有专业针对性。他们为学生提供面向就业岗位的、专业的、量身定制的培训计划,以提高学生就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随着专业技能细分的不断加剧,各类专业针对性更强的培训企业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实验室与全国知名的企业和培训机构相联合,对学生进行就业相关的技能培训,例如国信蓝点的Java和Oracle系统开发、博看文思的iOS软件开发技术、安卓的手机游戏软件开发、博创科技的嵌入式物联网工程师培训等。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对软硬件项目开发流程的深刻理解,让学生熟练掌握了大量的开发技术和经验;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就业技能水平,为就业求职增加了砝码。实践证明,参加培训后的应届毕业学生都找到了自己满意的职位,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4、结语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竞赛为激励”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实践证明,这种新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和就业。引入企业培训,进行“工学结合”的新型培养方式是今后要着力推行的教学模式。随着学校对该模式的熟悉和深入理解,我们要积极准备探索以学校自办企业的方式更为深入地推进教学改革,相信这是今后工科教学的必然趋势。endprint

猜你喜欢
项目导向实践创新工学结合
基于《证券投资实务》课程的项目导向教学改革思考
翻转课堂在项目导向课程中的应用
引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入机械原理教学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面向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嵌入式系统教学研究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