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秀文+田菁+张雨田
作者简介:孟秀文(1960-),女,本科,主任医师。
【摘 要】 目的:观察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6例(46只眼)确诊为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6例(26只眼)实施联合手术,对照组20例(20只眼)实施分期手术。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后视力、后囊膜破裂数、翼状胬肉复发及并发症等,术后随访半年。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进行顺利,与术前视力情况相比,术后7d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后囊膜破裂数、翼状胬肉复发及并发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手术和后期恢复用时短,同时也保证了手术安全,手术资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合理配置,提高了手术疗效。
【关键词】 白内障;翼状胬肉;联合手术;分期手术
【中图分类号】R776.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085-01
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发生混浊而引起的疾病,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且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代谢缓慢,发病率逐渐升高,是一种后天性原发性白内障。胬肉的形成是在风尘烟雾、日光等长期刺激下,睑裂部球结膜下组织发生变性,肥厚增生向角膜内发展形成囊腔,破坏了角膜上皮的前弹力层,严重时侵犯瞳孔区而损害视力[1]。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严重影响视力,运用联合手术治疗该种疾病的临床效果需进一步探究,本次研究对比分析了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46例(46只眼)确诊为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患者,其中男性25例(25只眼),女性21例(21只眼),年龄55~91岁,平均(69.3±3.28)岁。翼状胬肉位于鼻侧,进入角膜缘内达到或超过1.5mm,晶状体浑浊,术前视力光感-0.15,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15。观察组患者26例(26只眼)实施联合手术,对照组患者20例(20只眼)实施分期手术。两组患者体重、年龄、性别等对比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翼状胬肉切除、人工晶体植入、干细胞移植术的联合手术,首先进行翼状胬肉切除合并干细胞移植术,实施表面麻醉,自胬肉头部剥离,切除结膜下的胬肉组织及巩膜处的粘连组织,并烧灼止血,做干细胞移植时取上方角巩膜缘的结膜上皮组织,间断缝合固定于巩膜。再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追加表面麻醉,整个手术用时(41±5)min。对照组采用分期手术,先进行翼状胬肉切除合并干细胞移植术,该步骤的手术过程与观察组相同,手术用时(26±2)min。术后1个月,再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切开结膜瓣时上方角膜缘处瘢痕粘连,易出血,该过程手术用时(42±7)min。术后结合药物治疗,1周后可拆线,3周后即可停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后囊膜破裂数、翼状胬肉复发及并发症情况。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3,后囊膜的破裂数、翼状胬肉复发例数越少,并发症的出现率越低,则术后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后视力、后囊膜情况、翼状胬肉复发及并发症等,观察组手术用时比对照组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视力、后囊膜破裂数、翼状胬肉复发及并发症等,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的治疗需要联合多种手术方法,如果只考虑治疗白内障,翼状胬肉会遮挡部分手术视野从而影响手术操作,术后引发的炎症反应也会加速翼状胬肉的发展[2-3]。本次研究中,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应用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组行联合手术,先进行翼状胬肉切除合并干细胞移植术,间断缝合固定后,接着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合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用时(41±5)min ;而对照组采用分期手术治疗,先进行翼状胬肉切除合并干细胞移植术,手术用时(26±2)min。术后1个月,再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用时(42±7)min。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差异很大,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切除胬肉后,角膜透明度及范围增加,白内障的手术视野扩大[4-5]。观察组患者术后1只眼(3.85%)出现复发,对照组患者术后2只眼(5.00%)出现眼底病变;术后一周,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均≥0.3,与术前视力比较有明显的提高。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避免了分期手术的人力、物力重复耗费,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手术用时和恢复时间都缩短,资源得到合理运用,提高了手术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邓慧君,余健儿,李爽,等.翼状胬肉不同手术方法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4(23):839-841.
[2]高泽明,李文英.改良翼状胬肉头部转移联合清亮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1,7(33):1048-1049.
[3]张素梅.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联合手术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11,5(12):1669-1671.
[4]胡宝珍.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11(6):1077-1079.
[5]伍尚贤,何雅微,黄永洪.翼状胬肉切除联合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人术的临床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1,10(32):69-271.
(收稿日期:2014.07.15)
作者简介:孟秀文(1960-),女,本科,主任医师。
【摘 要】 目的:观察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6例(46只眼)确诊为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6例(26只眼)实施联合手术,对照组20例(20只眼)实施分期手术。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后视力、后囊膜破裂数、翼状胬肉复发及并发症等,术后随访半年。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进行顺利,与术前视力情况相比,术后7d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后囊膜破裂数、翼状胬肉复发及并发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手术和后期恢复用时短,同时也保证了手术安全,手术资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合理配置,提高了手术疗效。
【关键词】 白内障;翼状胬肉;联合手术;分期手术
【中图分类号】R776.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085-01
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发生混浊而引起的疾病,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且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代谢缓慢,发病率逐渐升高,是一种后天性原发性白内障。胬肉的形成是在风尘烟雾、日光等长期刺激下,睑裂部球结膜下组织发生变性,肥厚增生向角膜内发展形成囊腔,破坏了角膜上皮的前弹力层,严重时侵犯瞳孔区而损害视力[1]。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严重影响视力,运用联合手术治疗该种疾病的临床效果需进一步探究,本次研究对比分析了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46例(46只眼)确诊为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患者,其中男性25例(25只眼),女性21例(21只眼),年龄55~91岁,平均(69.3±3.28)岁。翼状胬肉位于鼻侧,进入角膜缘内达到或超过1.5mm,晶状体浑浊,术前视力光感-0.15,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15。观察组患者26例(26只眼)实施联合手术,对照组患者20例(20只眼)实施分期手术。两组患者体重、年龄、性别等对比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翼状胬肉切除、人工晶体植入、干细胞移植术的联合手术,首先进行翼状胬肉切除合并干细胞移植术,实施表面麻醉,自胬肉头部剥离,切除结膜下的胬肉组织及巩膜处的粘连组织,并烧灼止血,做干细胞移植时取上方角巩膜缘的结膜上皮组织,间断缝合固定于巩膜。再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追加表面麻醉,整个手术用时(41±5)min。对照组采用分期手术,先进行翼状胬肉切除合并干细胞移植术,该步骤的手术过程与观察组相同,手术用时(26±2)min。术后1个月,再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切开结膜瓣时上方角膜缘处瘢痕粘连,易出血,该过程手术用时(42±7)min。术后结合药物治疗,1周后可拆线,3周后即可停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后囊膜破裂数、翼状胬肉复发及并发症情况。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3,后囊膜的破裂数、翼状胬肉复发例数越少,并发症的出现率越低,则术后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后视力、后囊膜情况、翼状胬肉复发及并发症等,观察组手术用时比对照组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视力、后囊膜破裂数、翼状胬肉复发及并发症等,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的治疗需要联合多种手术方法,如果只考虑治疗白内障,翼状胬肉会遮挡部分手术视野从而影响手术操作,术后引发的炎症反应也会加速翼状胬肉的发展[2-3]。本次研究中,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应用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组行联合手术,先进行翼状胬肉切除合并干细胞移植术,间断缝合固定后,接着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合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用时(41±5)min ;而对照组采用分期手术治疗,先进行翼状胬肉切除合并干细胞移植术,手术用时(26±2)min。术后1个月,再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用时(42±7)min。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差异很大,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切除胬肉后,角膜透明度及范围增加,白内障的手术视野扩大[4-5]。观察组患者术后1只眼(3.85%)出现复发,对照组患者术后2只眼(5.00%)出现眼底病变;术后一周,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均≥0.3,与术前视力比较有明显的提高。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避免了分期手术的人力、物力重复耗费,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手术用时和恢复时间都缩短,资源得到合理运用,提高了手术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邓慧君,余健儿,李爽,等.翼状胬肉不同手术方法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4(23):839-841.
[2]高泽明,李文英.改良翼状胬肉头部转移联合清亮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1,7(33):1048-1049.
[3]张素梅.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联合手术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11,5(12):1669-1671.
[4]胡宝珍.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11(6):1077-1079.
[5]伍尚贤,何雅微,黄永洪.翼状胬肉切除联合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人术的临床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1,10(32):69-271.
(收稿日期:2014.07.15)
作者简介:孟秀文(1960-),女,本科,主任医师。
【摘 要】 目的:观察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6例(46只眼)确诊为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6例(26只眼)实施联合手术,对照组20例(20只眼)实施分期手术。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后视力、后囊膜破裂数、翼状胬肉复发及并发症等,术后随访半年。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进行顺利,与术前视力情况相比,术后7d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后囊膜破裂数、翼状胬肉复发及并发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手术和后期恢复用时短,同时也保证了手术安全,手术资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合理配置,提高了手术疗效。
【关键词】 白内障;翼状胬肉;联合手术;分期手术
【中图分类号】R776.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085-01
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发生混浊而引起的疾病,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且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代谢缓慢,发病率逐渐升高,是一种后天性原发性白内障。胬肉的形成是在风尘烟雾、日光等长期刺激下,睑裂部球结膜下组织发生变性,肥厚增生向角膜内发展形成囊腔,破坏了角膜上皮的前弹力层,严重时侵犯瞳孔区而损害视力[1]。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严重影响视力,运用联合手术治疗该种疾病的临床效果需进一步探究,本次研究对比分析了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46例(46只眼)确诊为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患者,其中男性25例(25只眼),女性21例(21只眼),年龄55~91岁,平均(69.3±3.28)岁。翼状胬肉位于鼻侧,进入角膜缘内达到或超过1.5mm,晶状体浑浊,术前视力光感-0.15,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15。观察组患者26例(26只眼)实施联合手术,对照组患者20例(20只眼)实施分期手术。两组患者体重、年龄、性别等对比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翼状胬肉切除、人工晶体植入、干细胞移植术的联合手术,首先进行翼状胬肉切除合并干细胞移植术,实施表面麻醉,自胬肉头部剥离,切除结膜下的胬肉组织及巩膜处的粘连组织,并烧灼止血,做干细胞移植时取上方角巩膜缘的结膜上皮组织,间断缝合固定于巩膜。再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追加表面麻醉,整个手术用时(41±5)min。对照组采用分期手术,先进行翼状胬肉切除合并干细胞移植术,该步骤的手术过程与观察组相同,手术用时(26±2)min。术后1个月,再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切开结膜瓣时上方角膜缘处瘢痕粘连,易出血,该过程手术用时(42±7)min。术后结合药物治疗,1周后可拆线,3周后即可停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后囊膜破裂数、翼状胬肉复发及并发症情况。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3,后囊膜的破裂数、翼状胬肉复发例数越少,并发症的出现率越低,则术后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后视力、后囊膜情况、翼状胬肉复发及并发症等,观察组手术用时比对照组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视力、后囊膜破裂数、翼状胬肉复发及并发症等,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的治疗需要联合多种手术方法,如果只考虑治疗白内障,翼状胬肉会遮挡部分手术视野从而影响手术操作,术后引发的炎症反应也会加速翼状胬肉的发展[2-3]。本次研究中,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应用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组行联合手术,先进行翼状胬肉切除合并干细胞移植术,间断缝合固定后,接着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合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用时(41±5)min ;而对照组采用分期手术治疗,先进行翼状胬肉切除合并干细胞移植术,手术用时(26±2)min。术后1个月,再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用时(42±7)min。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差异很大,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切除胬肉后,角膜透明度及范围增加,白内障的手术视野扩大[4-5]。观察组患者术后1只眼(3.85%)出现复发,对照组患者术后2只眼(5.00%)出现眼底病变;术后一周,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均≥0.3,与术前视力比较有明显的提高。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避免了分期手术的人力、物力重复耗费,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手术用时和恢复时间都缩短,资源得到合理运用,提高了手术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邓慧君,余健儿,李爽,等.翼状胬肉不同手术方法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4(23):839-841.
[2]高泽明,李文英.改良翼状胬肉头部转移联合清亮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1,7(33):1048-1049.
[3]张素梅.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联合手术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11,5(12):1669-1671.
[4]胡宝珍.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11(6):1077-1079.
[5]伍尚贤,何雅微,黄永洪.翼状胬肉切除联合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人术的临床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1,10(32):69-271.
(收稿日期:2014.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