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多元价值取向的形成,社会对人才的多元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教育认知水平,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为社会的进步提供动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类新型人才。
在现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思想和行动被“行政化的教育”牢牢地捆绑,形如饭馆里“蒸包子”和工厂里批量生产零部件,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特征,而恰恰通过这种方式固化了学生的思维,学校成了“加工厂”,课堂成了“脱模车间”,然而这些产品在价值取向多元发展的社会中,还未出炉就面临淘汰,造成有些岗位常年空缺,人才难求,某些行业竞争激烈挤破头,所谓“人才”空有名校头衔却能力不足,就业环境形势每况愈下,如何避免如此种种,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课堂改革势在必得。创新教育呼之欲出,每一位学生就是一个创新的个体和一块毛胚,需在中学教学课堂评价标准改变的前提下,改变教师的认知和教学行为,从而培养社会发展所需人才。
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是未来地理课堂的主旋律。地理课堂应该“接地气”,讲授学生喜欢的地理知识、传授学生易于接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必备的学科素养。其核心内容就是任课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和课堂授课模式,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通过问题设置的梯度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意境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作业设置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地理课堂这个平台,不仅让学生学到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训练他们的思维品质,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
学生学习方法传授和能力培养是地理课堂的主要目标。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师生的相互信任和参与程度决定课堂学习效率高低。开放的地理课堂,是未来地理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通过课堂中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不仅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而且更重要的是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心理的健康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堂应培养学生以下能力:观察事物能力——通过课本载体学会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养成仔细观察并能瞬间提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思考问题能力——课堂教学提倡学生“带着思考学习”,培养学生看待问题的思维角度,学会多层次、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梯度,学会二次思考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可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给学生表述问题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和阐述其对原理、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动手实践能力——安排学生制作简易教学用具、演示相关知识的形成原理,指导学生参与学科实验活动、推理相关自然现象的形成,带领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撰写活动调查报告以及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社会、社区实践活动;合作探究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接触的知识日益更新,学习活动的真谛是让学生在探究中了解知识的形成原理、总结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演绎事物形成的过程等。在各种综合实践活动中,单靠个人力量不能完成相关学习任务时,任务的分配、学生的个人特点及优势技能、组员间的相互协调和优势互补等显得尤为重要。
于吉海,全国优秀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甘肃省骨干教师、甘肃省青年教学能手、甘肃省优秀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甘州名师、张掖市地理教学研究会秘书长。主持研究省级以上基础教育科研课题6项并荣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0余篇;在班级管理、校本课程开发、学生实践活动和学生知识竞赛方面具有一定的造诣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