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陶弼的一首佚诗——九龙岩诗刻《古歌赠岩主喜公》考辨

2014-10-25 05:48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古歌九龙

刘 瑞

(广西师范学院 师园学院 中文系,广西 南宁 530001)

引 言

湖南永州东安县芦洪镇九龙岩,有宋代诗刻《古歌赠岩主喜公》,清晰可辨。笔者在永州市文物处杨宗君先生的帮助下,获取了书法真迹的照片和拓片。依据石刻,迻录全诗如下:

古歌赠岩主喜公 浔阳陶羽上

喜公心眼如有灵,善择此岩来构扃。崖根踏碎暮烟碧,洞门凿破苍苔青。交加乱石虎狼队,踪横怪木龙蛇形。其间 可以松萝招隐,云霞放情。傲复傲兮何富贵,恣复恣兮闲利名。况乎神虬勇背俟风雨,灵龟垂首思雷霆。(原注:岩中有石如龟龙之状,故有是句。)我今方为年少英,青山未有归去心。他时致尧功业成,与师高卧白云深。

诗题为楷书“古歌赠”、“岩主喜公”、“浔阳陶羽上”三行,其中“古”字已磨灭不见,但存于数百年前的各地方志文献记载中。“陶”字和“羽”字之间间隙较大,且“羽”字偏小。细看碑文,“羽”字上方已模糊不清,极似磨灭了部分字迹。宗绩辰道光《永州府志》卷十八《金石略》载此诗,著录为“宋陶羽九龙岩诗”,“踪横”作“纵横”,“利名”作“名利”,“神虬”作“龙虬”。[1]1167宗绩辰《躬耻斋文钞》卷十九《地志》载此诗,著录作者为陶羽,“暮烟”作“莫烟”,“踪横”作“纵横”,“利名”后注“旧作名利”,原自注简写为“岩中石状”,“勇背”作“耸背”。[2]光绪《东安县志》卷七《山水》亦载此诗,著录作者为陶羽,但“踪横”作“纵横”,“招隐”作“名隐”,“神虬”作“龙虬”,“年少英”作“少年英”,且未录自注。[3]光绪《湖南通志》卷二百七十八《艺文志·金石》载此诗,亦著录作者为陶羽,但“利名”作“名利”,“神虬”作“龙虬”,且自注无“故有是句”四字。《金石补正》言:‘纵横’作‘踪’,古字假借。‘勇’疑亦湧之借字。利名,‘名’字叶韵,《永志》作‘名利’者非,并脱小注内‘故有是句’四字。”所言精准。《全宋诗》据光绪《湖南通志》录此诗,著录作者为陶羽,诗文亦有误。以上文献著录的诗文当以石刻为准。《永州石刻拾萃》收录该诗刻图片,下亦著录此诗作者为陶羽,但亦指出“陶羽”可能是“陶翁”字迹磨灭所致,与笔者的意见有一致之处。[4]65-66

检索宋代各种资料,并无关于“陶羽”其人的记载,也未见有其他署名陶羽的诗歌。唯一有对陶羽介绍的文字见于《全宋诗》,《全宋诗》在“陶羽”条下称:“陶羽,仁宗时浔阳(今江西九江)人(清光绪《湖南通志》卷二七八)。”[5]4889该条下收录了《古歌赠岩主喜公》。依《全宋诗》检索至光绪《湖南通志》,并无对“陶羽”的介绍。据该诗后引宗绩辰《留云庵金石审》:“右刻正书,题三行,诗六行,与周子题名共一石而在其前,不著时代,总当在周子未至之前也。案喜公名已见于仁宗时,题名此诗度刻仁英二朝之际,故列于此。”[6]5424《全宋诗》便是依据此条记录为“陶羽”杜撰了作者简介,有失严谨。

笔者又经过多方面的考证,认为石刻上的“陶羽”可初步断定为“陶翁”的省笔,或者是“翁”字磨灭了“公”。陶翁即北宋诗人陶弼,字商翁,又称陶公、陶翁、陶商翁、陶邕州。古人在书写的时候有省笔的习惯,陶弼故意把自己的名字写成“陶羽”也未尝不可,姓名间的空格也属正常。又或,石刻成于北宋,至清代辑录时已逾几百年,文字磨灭实属正常,故而“羽”之上可能磨灭了“公”字,故而“陶翁”成了“陶羽”,那么此处的“陶羽”必是陶弼无疑。笔者初步推测《古歌赠岩主喜公》为陶弼的佚诗,以下试提出四项理由。

九龙岩《古歌赠岩主喜公》拓片局部 (拓片制作:杨宗君)

一 陶弼与九龙岩的地域联系

九龙岩,位于永州东安县芦洪镇,《大明一统志》卷六十五《永州府》:“九龙岩,在东安县北一百里,山形斗起,奇石错立,物象古怪。相传尝有樵者遇黄衣九士,谓曰:‘吾九龙居此久矣。’言讫,莫知所在。宋王观诗:山寒蛰龙眠忽醒,黄衣九老岩下行。手持屈曲千岁藤,虑惊世人藏姓名。”道光《永州府志》卷二《名胜志·东安》:“九龙岩,岩中物象毕具,出泉寒洌。岩前有池,洞门高敞,循磴而下,有隙仅可容身蛇行,可深入。相传昔有樵者遇黄衣九士,谓曰:‘吾九龙居此久矣。’语讫不见。唐宋名贤游此者众。治平四年濂溪周子自永倅权邵尝携家属同游刻石以志。并评金石略,王宗尹有记。”观王宗尹《九龙岩记》,诚可感受其为“非人世尘境之所有”,曲折幽美,故而多名贤游玩题名,“岩门高敞多磨崖,镵唐宋今游者诗文。然镵而复磨,磨而复镵者,又不知其几”。光绪《湖南通志》卷十八《山川·东安县》:“九龙岩在县北百里,山形陡起,奇石错立。岩前有池,岩门高敞,循磴而下,有隙仅可容身,其中广阒。”

陶弼(1015—1078),字商翁,永州祁阳人。《宋史》有传云:“陶弼,字商翁,永州人。少俶傥,放宕吴中……一见丁谓,谓妻以宗女,因从学兵法,能持论纵横。庆历中,杨畋讨湖南徭,弼上谒,畋授之兵使往袭,大破之。以功得阳朔主簿。”黄庭坚《豫章先生文集》卷二十二《东上阁门使康州团练使知顺州陶君墓志铭》:“府君讳弼,字商翁。陶氏盖柴桑诸陶,有讳矩者,避地将家占零陵之祁阳……君不治细故,独以文章自喜,尤号为能诗……平生诗文书奏十有八卷,读其书,知非碌碌者。”东安与祁阳在宋代隶属永州,两地相距不足百里。九龙岩自唐时已显名,多有文人雅士游览题诗,陶弼生长于此地,又喜诗文,对于家乡近处的风景名胜应不乏往来。且有明证陶弼来过九龙岩。道光《永州府志》卷十九《金石略》、光绪《湖南通志》卷二百七十八《艺文志·金石》均载陶弼九龙岩诗:“岩有真龙卧未醒,此龙于物本无情。可能暂起为甘雨,洗我征南十万兵。”光绪《湖南通志》诗后有题识:“熙宁九年秋七月五日陶弼题,婿严介、孙同、外孙谢甫侍行。”[5]5430陶弼时年62岁,在卒前两年,与大女婿严介、孙陶同、外孙谢甫同行九龙岩。彼时陶弼年事已高,此次九龙岩当是故地重游,而非初次造访。此条后引《留云庵金石审》称:“陶弼九龙岩诗,拓本漏佚,今东安唐秀才从岩中录得,寄门人蒋元甲,未及补拓,故附录之。弼以征蛮著功,具见本传,观其诗,已可知其人矣。”

因此,从地域上而言,陶弼的家乡距离九龙岩非常之近,很可能多次踏访。陶弼又有诗文题于九龙岩,数量也未必仅限于一首。

二 陶弼与《古歌赠岩主喜公》的写作时间

宋明理学大师周敦颐的题名紧贴此诗左侧,原文为:“治平四年五月七日,自永倅往权邵守,同家属游舂陵,周惇颐记。”题名顶端与诗齐平,光绪《湖南通志》引《留云庵金石审》判定此诗必在周子题名之前。又因为赠诗者为“喜公”,喜公名元喜,又称喜师、九龙岩主,为寺中开山僧人。《留云庵金石审》考订,“案喜公名已见于仁宗时,题名此诗度刻仁英二朝之际”,故而此诗摹刻时间应在1010年至1067年之间,且极可能居于两端时间的中间时段。陶弼生于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治平四年时53岁,因此在时间上亦不排除题刻该诗的可能。诗中有“我今方为年少英,青山未有归去心。他时致尧功业成,与师高卧白云深”的诗句,可知此诗是作者年轻时期所作,并可见其远大抱负。

陶弼少孤,却有志行节操。黄《志》称:“考府君少孤,志行磊落权奇。左诗书,右孙吴,同学生叹服之,以为一日千里。困穷无地自致,乃聚晚学子弟讲授六经奉母夫人甘旨。庆历中,以进士调授桂州阳朔县主簿。”刘挚《刘忠肃集》卷一二《东上閤门使康州团练使陶公墓志铭》:“公讳弼,字商翁。少孤,慷慨有气节,仪干伟然,刻苦好学,经传无所不读,尤喜兵家书。从诸生科举,不能投世俗所好,去而安贫事母,以经术教授乡里,若无意于世者。庆历中,莫猺诸唐寇略州县,提刑狱杨畋被诏督捕,以礼奉币致公幕下。公喜,幡然以起,为尽谋画。俄率所募士破贼于桃油平,以功补衡州司户参军。又破太平峒,调桂州阳朔主簿。”庆历中,陶弼三十岁左右,任衡州司户参军,在此之前一直在家乡奉养母亲,从年龄上看,可谓“年少英”;后积极平乱,可见其向往建功立业,与诗中透露的作者年龄以及志向相吻合。

因此,从陶弼的出生时间以及该诗的写作时间而言,二者相当吻合。

三 陶弼的诗歌与《古歌赠岩主喜公》

陶弼存《邕州小集》一卷,诗七十三首,另有一百余首诗歌存于《舆地纪胜》、《两宋名贤小集》、《粤西诗载》以及各地方志等古籍。总观其诗,主要内容即是对地方山水、景物的描摹,借以抒写情志。陶弼出生于湖南祁阳,后又至广西等地的七个州府任官。湖南、广西两地皆为山川丘陵地带,山水相生,美不胜收。陶弼工于诗文,喜爱游山玩水,所到之处往往发为诗歌,如《合浦还珠亭》、《融州仙岩》、《宾州仙影山》、《膏泽峰》、《丹灶山》、《会仙岩》、《罗秀山》、《莫邪关》、《祝融峰》,山川名胜、古迹佛寺、关山险隘,足迹所至,几乎都有诗篇流传。湖南、广西至今还留存着陶弼题名的景点,这便是明证。

《古歌赠岩主喜公》一诗从诗题上来看,是一首酬赠诗。陶弼交友广泛,与当时的名流多有交往,墓志铭就有李时亮、黄庭坚、刘挚三人为其书写的三种。与李时亮多有诗歌唱和,有《李陶集》。于陶弼现存的诗中也可见一斑,诸如《送赵枢寺丞宰处化县》、《送吕涛典狱之梧州》、《寄郁林郡守姚道源》、《寄沅州新守谢麟》、《寄苏州徐处士弁》、《端研诗赠王欲》、《寄桂林欧阳咸寺丞溪藤杖》、《寄桂林张田经略》等。所以酬赠诗也是陶弼诗歌的一项重要内容,陶弼常赠诗给自己的友人。九龙岩是陶弼踏访之地,赠诗于岩主喜公,也是情理之中。

该诗题名“古歌”,依据古长诗歌的章法,不拘诗句长短。全诗以七言为主,间杂四言、八言、九言的格式。然细观其诗,除去开头结尾以不对偶的七言句式叙事抒情,中间多是对偶句,去掉一些连接词,诗句如“崖根踏碎暮烟碧,洞门凿破苍苔青”、“交加乱石虎狼队,踪横怪木龙蛇形”、“松萝招隐,云霞放情”、“傲复傲兮何富贵,恣复恣兮闲利名”、“神虬勇背俟风雨,灵龟垂首思雷霆”,毫无雕饰之感,却极工整之致,这与陶弼的诗歌风格极其一致。陶弼擅长七言,此类诗歌中则妙笔生花,不仅工整对仗,更多有名言警句。在陶弼的七绝诗中,多有对仗工整的诗句,诸如“沙中蚌蛤胎常满,漳底蛟龙睡不惊”、“自与大君为外屏,何劳诸将作长城”;尤其在其七律诗中,首联和尾联以较为松散的句式叙事抒情,颔联和颈联则字词相对,完全对仗,如“官曹惟识簿书字,民俗不知金鼓声。往岁传闻南诏檄,近时方筑伏波营”、“采从黄鹤独飞处,寄与青山先退人。高阁倚吟留落月,小园扶醉过残春”、“民耕紫芋为朝食,僧煮黄精代晚茶。瀑布声中窥案牍,女萝阴里劝桑麻”。

该诗从内容上来看,则是通过描摹九龙岩碧烟苍苔、乱石怪木的人间妙境,表达了对隐于九龙岩的喜公的敬仰以及自己建功立业之后将追随喜公归隐的情怀。陶弼一生在仕三十载,历任七个州府地方官,为官清廉,所到之处造福一方百姓,深得人民爱戴。陶弼虽政绩斐然,但他生性高洁,年轻时“从诸生科举,不能投世俗所好,去而安贫。事母,以经术教授乡里,若无意于世者”。为官期间,亦喜纵情山水,寻僧访道。其《莫邪关》:“三任边州六往还,此时才入莫铘关。访僧莫道无闲事,手指青天口说山。”诗中记叙了他访僧之事。又有《尝游龙洞访僧不遇》:“一锡游何处,岩端静掩扃。独寻危石坐,闲把细泉听。野鼠缘斋钵,山花落净瓶。斜阳过溪去,回首乱峰青。”记述了自己游玩龙洞,寻访僧人不遇的经历。又有《丹灶山》:“羽客朝元地,遗坛古寺中。炼成丹灶在,骑去鹤巢空。”丹灶山,位于广西富川县,《大明一统志·平乐府》卷八十四:“丹灶山,在富川县南一百二十里,下有灶溪水。昔张道陵取此水炼丹,至今丹灶犹存。”陶弼踏访如此“羽客朝元地”,不难见其对于神仙道家的倾慕之情。且陶弼有诗直抒欲归隐之心,见其《寄桂林欧阳咸寺丞溪藤杖》:“劲节寒梢屈曲根,虎牙龙鬣蟒蛇鳞。采从黄鹤独飞处,寄与青山先退人。高阁倚吟留落月,小园扶醉过残春。惟存一本自收拾,即日溪边蹑后尘。”此诗“寄与青山先退人”,并言及自己将“蹑后尘”,欲归隐山林。以上诗歌中表达的陶弼思想与《古歌赠岩主喜公》的主旨几乎一致,这应决非巧合。

纵观全诗,韵律教为齐整,读来朗朗上口。该诗韵脚为灵-青-形-情-名-霆-英,诗用下平声,青韵(依平水韵),非常整齐。巧合的是,陶弼题刻在九龙岩的另一首七绝(见前文),韵脚为醒-情-兵,也是下平声,青韵。如果这两首诗同韵属于偶然,那么在看陶弼的其他诗歌:

公安县

门沿大堤入,路趁浅沙行。树短天根起,山穷地势倾。孤舟难泊岸,远水欲沉城。半夜求津济,烟中荻火明。

阁 皂

万仞天然阁皂形,阴阳不似众山青。一区海上神仙宅,数曲人间水墨屏。华表鹤归春谷响,玉京龙起夜潭腥。可怜张葛无人继,三级高台拂杳冥。

邕 州

南极诸蛮傲典刑,斗门时复见飞星。君王仁恕将军老,五十溪州六万丁。

合浦还珠亭

合浦还珠旧有亭,使君方是古人清。沙中蚌蛤胎常满,漳底蛟龙睡不惊。

顺应庙

白崖山下古松青,暂卷牙旗谒庙灵。见说昆仑关北畔,曾将草木作人形。

梧州苍梧郡

水有潇湘色,猿同巴蜀听。令人思舜德,一望九疑青。

以上六首诗的韵脚分别为刑行-倾-明,形-青-屏-腥-冥,刑-星-丁,亭-清-惊,青-灵-形,听-青,均为下平声,青韵。另,以上六首诗只是陶弼诗歌中用下平声青韵的部分诗歌。由此可知,陶弼作诗,下平声青韵是其常用的韵脚,故而这是陶弼即《古歌赠岩主喜公》的作者的又一证据。

因此,《古歌赠岩主喜公》一诗在诗的题材、主旨、修辞、押韵等艺术手法上与陶弼的诗歌艺术风格极为一致,多重的偶然相符则造成了必然相符。

四 陶弼的祖籍

《宋史》陶弼传对其家世仅有“陶弼,字商翁,永州人”数语。其父陶岳,《大清一统志·永州府·人物》:“陶岳,祁阳人,性清介,以儒学有名,官太常博士,尚书职方员外郎。”至“陶弼”条:“岳子,俶傥知兵。”故而对于陶弼的出生地多言“永州”、“祁阳”。

然参阅陶弼墓志,可考其先祖乃系浔阳陶渊明。近年永州出土了一项重要文物,即北宋李时亮于元丰二年(1079)为陶弼书写的墓志铭。(参见拙文《新见陶弼墓志铭考释》)李时亮,又名李春华,字端夫,博白人,为北宋才子、政治家,仁宗嘉祐中举进士。李时亮与陶弼系同时人,二人多有往来,清汪森《粤西文载》卷十五:“时亮善属文,尤长于诗,与同官陶弼相赓和,有诗曰《李陶集》。”《宋诗纪事》:“时亮,字端夫,博白人。嘉祐中进士,累官御史大夫。与陶弼相赓和,有《李陶集》。”李志称:“公讳□,字商□。其先寻阳晋渊明先生之后,前代更乱,转徙江湖间。高祖矩避地有山水之乐,遂家祁阳,今为永州人也。曾祖蠲、祖均皆隐德不仕,累□官至殿中丞□□胡氏封保定县太君。父讳岳,字介丘,前朝大儒,仕至职方员外郎,累□刑部侍郎。”刘《志》:“惟陶氏世家浔阳,靖节先生之后,有避地湖、湘者,公之高祖矩至祁阳,乐其山水而居之,今为永州人。”两者互相印证。而黄《志》亦称“陶氏盖柴桑诸陶,有讳矩者,避地将家占零陵之祁阳。矩生蠲,蠲生均,赠殿中丞;殿中生岳,仕至职方员外郎,赠刑部侍郎,是为君考”。柴桑,古县名,西汉置,因县西南有柴桑山得名,是陶渊明故里。陶弼高祖陶矩,因避乱而转徙其家,乐祁阳山水而居之,三种志文均载。由此可以判定,陶弼祖籍浔阳,故而称“浔阳陶翁”亦通。上文对石刻上的“羽”字已经作过考释,“浔阳陶羽”应该实指浔阳陶弼。

综上所述,结合这首石刻诗歌的地点、时间、内容与陶弼的生平、交游、诗歌,可以初步断定《古歌赠岩主喜公》为陶弼的佚诗。

[1][清]宗绩辰.[道光]永州府志[Z].长沙:岳麓书社,影印本,2009.

[2][清]宗绩辰.躬耻斋文钞[Z].咸丰元年刻本.

[3][清]黄心菊,胡元士.[光绪]东安县志[Z].光绪二年刻本.

[4]永州市文化局,永州市文物管理处,永州石刻拾萃[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5]傅璇琮等.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6][清]李瀚章等.湖南通志:第八册[Z].长沙:岳麓书社,影印本,2009.

猜你喜欢
古歌九龙
九龙口:超然江淮间,敢为天下“XIAN”
四川冷门绝学系列之八 羌族妮莎古歌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遇见九龙口 遇见最美的自己
寻找“九龙子”
论大花苗古歌的族群音乐记忆属性
纹理入画九龙璧
苗族古歌《仰阿莎》
苗族古歌传承方式探讨
酉阳古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