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欣然
(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 立达醒吾商贸与旅游学院,上海 201609)
近几年,我国经济表现出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对外贸易不断扩大的发展趋势,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强劲需求,也为研究物流企业发展战略创造了宏观基础。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持与服务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十二五”规划中被明确定位为“生产型服务业”。目前,物流行业不仅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更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承担着极为重要的任务,其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不少省市已把物流行业看作当地的重要行业来发展,如上海市政府把现代物流列为上海市四大新兴产业之一;天津市政府把其作为五大支柱产业之一。
我国物流业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其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一些大中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从传统储运向现代服务转化的问题上进展很慢,适应不了现代物流发展需求。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物流行业的冲击很大,导致我国物流运行增速进一步放慢,物流企业经营困难。为此国务院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使我国物流行业尽快摆脱困境。本文通过对国内一些物流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了物流行业发展的一些新动向以及我国物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第一,我国物流行业长期保持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增速在逐步放缓,如图1所示。
图1 2004-2013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的变化趋势图
1991-2007年为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物流行业迅速发展。1991年至2007年全社会物流总额从3.02万亿元增长到75.2万亿元,年均增长速度22.3%,物流业增加值由1991年的1851亿元,上升到2007年的1.7万亿元,增加了8.2倍,年均增长14.8%,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其中,1994年和2005年是我国物流发展最快的两年,这两年的物流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28.13%和40%。从1991年到2007年,物流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增加,物流需求系数从1991年的1.5增加到2007年的3.0,也就是说,1991年我国每单位GDP产出需要1.5个单位的社会物流总额来支持,而到了2007年,每单位GDP产出则需要3个单位的社会物流总额来支持[1]。
2008-2009年物流行业增速放缓。2008年金融危机对物流业的发展形成冲击,并产生了持续的影响。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为90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9.5%,虽然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幅度,但是相比2007年降低了6.7个百分点。同时2008年物流总费用为5.45万亿元,同比增长16.2%,回落了4.4个百分点。2009年持续走低,全年社会物流总额为96.7万亿元,同比增长7.4%,回落了8.8个百分点。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物流业实现了止跌企稳、加快回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为物流业的复苏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10至今物流行业缓慢复苏发展。2010年社会物流总额为125.4万亿元,同比增长15%,回升了3.7个百分点,因此可以看出从2010年起物流行业开始复苏。但是2010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8%,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2011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58.4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回落了2.7个百分点。201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8.4万亿元,同比增长18.5%,提高1.8个百分点。2012年社会物流总额177.3万亿元,同比增长9.8%,回落了2.5个百分点。2013年社会物流总额197.8万亿元,同比增长9.5%,回落了0.3个百分点,而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0%,与上年基本持平。根据以上2010至2013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物流行业虽然较2008与2009年有所恢复,但是与2007年之前相比,整体发展增速在逐渐放缓。
第二,物流行业发展方向改变,快递与邮政业务持续迅速发展,而包裹业务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倒退式发展。
由图2可知,我国邮政业务与快递业务发展迅速,但是包裹业务出现萎缩。从图中数据可知,我国快递业一致保持快速、稳步发展态势,其中在1996年之前我国快递业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在1997年之后呈现稳步发展态势,年均增速在11%-25%之间,从2010年开始又出现快速发展态势,2011与2012年增速分别为57%与55%。同时,我国邮政业务保持稳步发展态势,发展速度基本保持在15%-20%,发展相对快递行业稳定。从两条曲线的走势可以看出,二者出现了此消彼长的阶段,说明邮政业务与快递业务存在强烈的竞争性。此外从图2还可以看出,我国包裹业务从2000年开始出现长期性的萎缩,年均增幅在-4%-3%之间,在2008至2010年减幅超过了8%,分别为12.8%、8.9%和8.1%。从这也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对包裹业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由表1数据可知,我国物流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快递行业发展势头非常好。在2007至2012年我国国内异地快递量从7.7亿件发展至71.8亿件,年增速超过了30%,而同城快递业务增速也较高,年均增速超过了20%,但是我国国际及港澳台快递的发展不足,年均增速低于8%,在2012年增幅甚至为-1.63%。整体来说,我国快递行业发展迅速,快递业务收入年均增幅超过了19%。
第三,从以上分析可知,金融危机对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形成了重大冲击,是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转折点。
图2 1991-2012我国物流产业增幅趋势图
表1 2007-2012年我国快递分类数据表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致使全球商贸活动日趋低迷。物流业作为全球商贸的承载体,也遭受了沉重打击。一是物流企业融资不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世界资本市场剧烈萎缩,物流行业的金融资本也损失严重。二是物流行业对未来经济形势表现比较悲观,使其暂缓生产能力的扩大和提高,严重影响了未来服务数量和水平。三是物流需求量急剧下降,致使大量从事传统物流的中小物流企业面临破产,物流行业进行新一轮洗牌[2]。全球金融危机使我国的运输业、仓储业等传统物流行业受到严重影响。以公路运输为例,运输成本有所上升,但因受金融危机影响货运量减少,导致运力相对过剩,企业间为了生存就会相互降价导致恶性竞争,运价只能维持在较低水平上。往年9月份起公路运输价格一般会上涨20%-30%,但2008年下半年这种上涨不仅没出现,反而大幅下降。仓储类企业收入也同样受到影响[3]。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萧条造成物流市场需求下降,尤其是以外贸和运输为主的物流企业,业务量大幅下降,很多企业处于破产边缘。同时物流业是资本密集型服务业,金融危机后国家加强了金融管控,物流企业向银行贷款变得异常困难,大型物流企业因信用度高,可从银行得到资金支持,而大量中小型物流企业,因固定资产少,没有抵押物,很难获得贷款,在很多情况下只能听天由命[4]。
第四,物流行业出现结构性调整,物流产业在不断壮大而利润在不断压缩。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稳步发展期,增速在逐步放缓,这种经济形式必然对物流产生重要影响。影响首先表现为物流行业将面临逐步的市场萎缩、运营困难、经营风险大、经济效益下滑等问题。从物流范围看,外向型物流受到的影响必然大于内需型物流。从物流对象分析,生产资料物流受到的影响比生活消费品物流受到的影响大。从业务类别进行分析,运输等基础业务受到的影响必然大于增值性业务。从区域范围分析,沿海发达地区物流受到的影响必然大于中西部经济落后区域,因此物流的发展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也是服务经济的发展。
我国经济与监管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物流企业的效益。首先受到社会性通涨的影响,土地、劳动力、燃料等物流行业的三大成本在不断攀升。并且一直以来我国对物流行业征收的各种费用非常高,名目非常多,各种形式的罚款也非常多,这已经成为物流行业的固定成本支出。物流行业竞争激烈,也无法根据成本提高收费价格,甚至出现各种形式的套餐优惠,从而压低了实际价格。价格压低而成本上升直接压缩了物流行业利润。
第五,优胜劣汰与环境的改变,为物流行业带来发展机遇。
当前我国物流行业处于调整期,许多物流企业的盈利模式已经不符合环境的需求。一方面目前物流企业主要服务于制造业,许多企业亲力亲为,一些物流业务没有进行外包,另一方面我国物流企业大部分规模小、投资额度小,资金实力有限,经营风险大,并且其业务模式单一,只是提供低端的增长服务,无法完成整条链的物流服务,这也导致了我国当前物流的低效率。这种模式下利润低而竞争激烈,已经不适应环境的需求。现阶段正处于物流行业结构和发展模式的调整期,这期间必然会出现优胜劣汰,从而可以筛选出优秀的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在此期间,企业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与当前环境发展集成化服务。同时联合进行规模化发展,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提供一体化与个性化的服务成为小规模企业获胜的重要选择。
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我国物流行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物流企业分散,规模小而效率低。根据我国工商统计数据,我国排在前十位的物流企业占整个物流市场的份额不到2%。我国物流企业遍地都是,仅南昌市物流企业就超过了1300家。物流企业的规模大小不等,小的甚至没有自己专门的运输车,只是物流市场一个很小的门面,通过与其他物流公司进行拼车来完成物流业务。由于物流企业规模小,自身非常不完善,所以导致物流效率非常低。2013年我国物流总费用为10.2万亿元,占GDP的比率为18%。这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这一比率仅为8%,我国高出其1倍多。
第二,物流基础设施不齐全、市场不规范、信息技术落后。改革开放后,虽然我国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脚步,但仍不能满足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目前物流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缺乏整合力度,重复投资和建设严重,利用水平和运作效能较低,未建立布局合理、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物流园区、物流技术装备等能力不足。现阶段,我国与物流企业相关的制度改革步伐远远跟不上物流业的发展节奏,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政策法规缺位等现象。另外,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差别很大,对物流行业的认识也不同,所以出台的物流政策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加上不同城市在物流业发展上的竞争较为激烈,这些都容易造成物流市场的不规范,产生诸多纠纷和不良现象。
现代物流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来转变传统经营方式,以实现高效率、快运转、低成本等目的。但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些新技术,如条形码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物料需求计划(MRP)和企业资源计划(ERP)等物流管理软件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水平也较低;另外,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以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物流行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搬运工,它与大多数行业都有接触。各个行业产品对运输要求又各不相同,这使得物流业的标准化面临巨大困难。我国物流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近几年来经过各有关部门的共同推动,物流标准化工作得到了一些重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国的物流标准化还相当落后,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现有的物流标准推广缓慢、物流标准化管理体制落后、物流信息标准混乱、物流技术标准和物流作业标准不统一。这些问题导致了货物多次装卸、多次拆箱装箱等现象屡见不鲜,大大增加了物流成本[5]。
第三,人才匮乏,人才流动大。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很多就业缺口,这些就业缺口一方面表现为就业人数的上升,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对高知识水平与高技术水平的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加大。虽然我国高校在不断扩招,物流人才的培育力度在不断加大,但是一方面数量不能满足要求,据估计我国物流人才数量缺口超过了6万,另一方面我国学校培养的应试型人才与需求应用型人才存在很大差距,从而导致需求与供给不匹配,这是造成当前我国物流人才匮乏的关键原因。同时,我国物流企业规模小,人才的发展前途有限,许多专业人才跳出了这个行业。另外,因从事物流研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严重不足且理论水平偏低,导致了我国物流专业人才奇缺[6]。此外我国物流企业人才流失率非常高,许多物流企业的人才流失率在30%以上,这与我国物流企业的利润被压缩、劳动强度大、规模小、待遇低、福利缺失具有重要关系。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大前景,同时也面临着很大挑战,正处于行业转型时期。为了促进物流行业的顺利转型与发展,根据物流行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第一,完善物流基础设施,规范物流行业管理与收费问题,降低物流税费,同时加强市场监管。物流基础设施是物流便利的直接影响因素,也是制约物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一环。各地政府应该从全局着手改善我国整体的交通路线。此外应该协调交通、公安等有关部门协作解决物流的便利性问题,提出一个有利于提高物流便利性的措施和机制。对于物流企业的管理与收费问题,各个部门应该全面规范化,公开公布收费标准,防止胡乱收费,同时应该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免除物流企业一些不合理的负担。对于各地一些保护主义等不符合物流行业整体发展的地方对策,应该及时清理,同时加强对不诚信或者进行恶性竞争的物流企业的整顿和监管,保证物流行业的市场秩序。中国加入WTO后,跨国物流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市场,中国物流企业要取得快速发展,必须调整和整合,加快物流绿色化建设,如若不然,就会失去竞争力,一旦国外在物流业的绿色化上设置准入壁垒,我国物流业就将遭受巨大地打击。因此,我国物流业可以吸取发达国家发展绿色物流业的经验,积极促进物流业的规范化并与国际标准接轨,加紧发展绿色物流,在应对未来挑战和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第二,引导物流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推进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实现规模化发展。现在世界制造业已进入供应链管理时代,从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模式转换为多品种、小批量的精益生产模式,供应链管理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这为中国企业开展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机遇。目前中国已有部分制造企业顺应市场趋势,有选择地推进供应链管理,已开始引入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理念及技术,有效降低库存,加速现金周转,提高资金利润率。物流企业要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关键是物流企业要具备满足制造企业物流需求的技术和能力。只有物流企业掌握了供应链管理技术,深入挖掘客户潜在需求,从销售物流服务延伸到生产物流、采购物流服务,才能全面介入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8]。当前我国物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不利于行业的发展,为了促进行业结构快速调整,可以加强企业的兼并重组,减少企业数量,扩大企业规模,整合企业的优势资源,从而完善物流行业的产业结构。为了加快物流产业结构的调整,各级政府应该引导和支持企业的兼并和重组,鼓励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对中小企业进行整合,对于达到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实行优惠政策。
第三,引导建立标准化的物流信息与商务平台。信息化和标准化是评价现代化物流的重要标准。信息化程度是物流现代化的关键内容。信息化程度直接反映了企业的运作效率,同时通过信息化建设,建立网络平台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企业效益,从而有利于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因此各级政府应该引导和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不断提升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不断完善物流信息和商务平台。标准化是物流现代化的基础,我国物流行业的标准化还处在作业标准化的初级阶段,服务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等方面的标准化还处在探索阶段,非常不完善。各级政府应该引导建立科学的物流标准化体系,以提高物流产业的质量和效率。
第四,多种方式加强物流人才的培育,数量上增加,质量上增强。目前物流人才无法满足需求,这需要政府采取措施进行改善。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从技术教育到本、硕、博等各个层次的高等教育,全面开设物流专业课程,根据各个层次的教学特点和物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培育各种层次的物流人才;二是引导企业、专业培训机构等各种社会性组织开设物流培训课程,提高当前物流从业人员的知识与技术水平;三是加快推行物流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工作,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物流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
[1]章雁.论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及进一步振兴发展物流业的意义[J].现代经济信息,2010,(7):157,159.
[2]雷志敏.我国物流产业的形势和对策浅析[J].物流科技,2009,(12):1-3.
[3]杨自辉.剖析金融危机对物流行业的影响[J].现代商业,2009,(5):6-7.
[4]李守林,郭伟亚,王耀球.金融危机下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J].物流技术,2010,(2):61-63,71.
[5]柴树峰,段志坚,张丽杰.对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的建议[J].标准科学,2010,(5):31-34.
[6]郭峰.浅谈我国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商贸,2010,(29):132-133.
[7]郝建彤.基于物流产业集群的融资平台建设及发展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1,(4):30-33.
[8]王佐.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本源和创新[J].中国流通经济,2009,(2):16-19.
[9]胡凌峰.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物流行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