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芳
摘 要:“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加强教材文本解读,培养学生解读能力,深刻体会教材的本质内涵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之本。从分析课标与高考要求,日常教学中存在的死记硬、史料运用不当现象入手,探索高三一轮复习教材文本解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三一轮复习;教材文本解读;有效教学
高考改革是必然的,但本人认为无论是形式的创新还是材料的新颖都体现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中。因此,笔者认为高三复习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解读能力,尤其是一轮复习。所谓“解读”能力,即培养学生阅读解释、分析研究、理解体会的能力,而教材便是最科学、直接、严谨的资料,故笔者在高三一轮复习中尝试通过教材文本解读构建有效复习。
一、实践研究之缘起
1.基于课标要求的目标性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高中历史学习目标有明确的要求:“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此表述中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程度是不同的,用“扩大掌握”“深入了解”等词强调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培养的要求。在高考模拟或真题中呈现回归课本、材料题客观题化等现象,其实就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要求的体现。
2.基于高考考查的倾向性
新课程改革以来,“落实基础,重在理解”是唯一不变的主题。命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历史新课程主干知识、基本知识的理解程度,尤其是史料信息解读能力。命题创设题干情境如历史论文关键词、古代牛耕图、古诗、理学家辩论、考古新发现与研究性学习搜集的史料、学科术语、孙中山言论、中国外交史相关简表、中东战争形势图、通货膨胀示意图、历史文献材料、文化遗产图片等,都最终考查史料解读与信息提取能力。
3.基于现实教学的不足性
回归课本,回归史实,回归基础的要求往往被广大一线教师误解:(1)在高三一轮复习“夯实基础”的目标下,教学过程便是低层次的机械记忆了,而学生临时抱佛脚、考前突击应付的现象比比皆是,只会照搬课本知识进行回答,学生缺乏基本的史料解读和信息提取能力。(2)高三历史教师认识到解读能力的重要性,于是将与课堂复习内容有关的资料通通展现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分析。如,笔者在一次教学交流中,一位高三教师在复习人民版必修一《卓尔不群的雅典》时,汇集了大量图文资料,让学生进行分析。下面简略展示:
[案例1]设计一:用相关图片让学生理解梭伦改革中财产等级制。
设计二:用以下图文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梭伦改革的影响。
设计三: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分析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
设计四:用“帕帕迪的政治生活”中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案例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设计五:实战演练,因教学辅助资料中10~12年高考试题已有涉及,故课堂上安排2009年上海卷4、2008年海南单科、2008年广东单科、2009年江苏卷13、2008年宁夏文综、2009年安徽卷17,共六题高考真题进行训练。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不难看出教师准备充分,内容充实,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但从课堂现场来看,学生是忙乱的,并没有跟上教师的节奏;从课堂实效来看,知识脉络不清晰,与书本整个知识结构脱节。一堂好的历史课应当既有趣味性又有思想性。为此,我们总会在教材文本之外寻找一些兼具趣味性与思想性的资料。这样做当然无可厚非,事实证明好的课外资料确能点亮历史课堂。但在实际操作中,应当注意教材文本与课外资料的主次关系,不能本末颠倒。
其实,要培养学生的解读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材料不就在我们身边吗?——教材。教材就是教学最好的材料,它既是教师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高三一轮复习中注重教材文本的解读既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理解的掌握,又能提高学生的解读能力。
二、实践研究之尝试
基于现实与目标要求,笔者在高三一轮复习中进行了大胆尝试,即通过教材文本解读的训练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提高材料解读能力。如何对教材文本进行解读呢?笔者认为可以按照“章标题—节标题—框标题—具体内容”几个步骤展开。以正在进行的复习内容为例进行说明。
[案例2]高三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五。
解读之一 ——章标题:“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从“现代”与“对外关系”进行解读,将标题解读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其指导下的外交活动,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外交?什么因素影响外交?新中国的外交各阶段的政策是什么?有什么外交成就?步步紧扣构建专题框架结构,梳理整个专题的主干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解读之二——节标题:《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解读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及不结盟政策指导下的多边外交,使学生在展开内容复习前首先明确具体学习目标,即这节内容是现代中国哪个时期的什么外交政策和成就。
解读之三——框标题:“外交政策的调整”解读为新时期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不结盟,“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两框解读为开展以联合国和区域性国际组织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学生通过解读每一框的内容,将散落在整节内容各处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某一种联系思维如并列、因果、总分关系等。
解读之四——内容:通过1984年邓小平讲话解读什么是不结盟?通过教材第96页“中国队联合国事务的全面参与”解读中国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具体指全面参与联合国主要机构和参加联合国各种重要会议及活动。“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的内容解读为参加和组织区域性组织即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各种活动、倡导发起“上海五国机制”并发展为“上海合作组织”。落实基础endprint
知识。
整个解读过程结构紧密,内容完整,思维逻辑性强,且每一步的推进学生是知识的生成者,教师只是通过设问加以引导。
[案例3]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解读之一——章标题:设计思考:教材提到的“古代希腊、罗马”具体指哪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古希腊、罗马又给世界创造了什么政治文明?由此将专题六的标题解读为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5世纪左右,希腊的民主政治与罗马的法律体系。梳理专题内容即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及代表;罗马法律制度的发展。
解读之二——节标题:《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解读为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将标题化繁为简。
解读之三——框标题:“蔚蓝色的希腊”“充满活力的城市国家”“珍惜自由的希腊公民”三个标题用了比较文学的用词体现了希腊民主政治产生条件的海洋自然条件、城邦社会条件及公民素质条件。而且“蔚蓝色”“充满活力”“珍惜自由”三个用语都体现了每个条件的特点,但是学生在理解方面有困难。如将其解读为“独特海洋自然地理环境是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自然条件”“城邦特点是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社会条件”“公民素质和权利是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重要保障”,学生较易接受。
解读之四——内容:第一框内容解读,理解“独特海洋自然地理环境是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自然条件”。设问:根据教材102页和教师提供的图片,分析希腊的地理环境怎么样?为什么这样的自然环境会影响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第二框内容解读,理解“城邦特点是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社会条件”。设问:什么是城邦?城邦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怎样影响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引导学生概括第二框内容,并理解城邦与民族政治之间的关联。第三框内容解读,理解“公民素质和权利为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提供了重要保障”。
本专题内容理论性强,学生熟悉度低,但通过文本的解读就变得简单,且解读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概括、理解思维能力。立足教材文本的解读,既注重考点基础知识的梳理,又注重学生阅读和解题能力的提高。既致力于粗线条专题框架的构建和阶段特征的把握,又能对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细致入微的解读。
三、基于实践的反思
教材文本解读活动是一种对文本意义的建构,建构性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对学生来说,解读每个文本(专题题目、课标题、框标题、具体内容等)都是一种理解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放和不断生成的过程。高三一轮复习中加强教材文本解读,既有利于学生把握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内容,并生成某种共识,最终提高教学实效。
1.剖析专题,明确文本主题
高中历史学科教材以“学习专题”构建,每个专题有2~4个“学习内容”。通过对专题标题的解读,梳理发展线索,了解该主题的主要组成内容是什么,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从而对专题现象的产生、变化和发展等问题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如,“现代中国外交”根据专题的标题就可以具体明确本专题将学习“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发展史”即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末,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和具体方针指导下的外交活动;20世纪70年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的外交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不结盟政策指导下的外交成就。从破题入手,直击单元主题内涵,围绕主题层层追问,理清知识发展脉络,构筑科学、明了的知识框架,认识单元内容在课标、教材中的地位,将学习知识、激发思维和复习迎考相结合。endprint
知识。
整个解读过程结构紧密,内容完整,思维逻辑性强,且每一步的推进学生是知识的生成者,教师只是通过设问加以引导。
[案例3]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解读之一——章标题:设计思考:教材提到的“古代希腊、罗马”具体指哪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古希腊、罗马又给世界创造了什么政治文明?由此将专题六的标题解读为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5世纪左右,希腊的民主政治与罗马的法律体系。梳理专题内容即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及代表;罗马法律制度的发展。
解读之二——节标题:《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解读为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将标题化繁为简。
解读之三——框标题:“蔚蓝色的希腊”“充满活力的城市国家”“珍惜自由的希腊公民”三个标题用了比较文学的用词体现了希腊民主政治产生条件的海洋自然条件、城邦社会条件及公民素质条件。而且“蔚蓝色”“充满活力”“珍惜自由”三个用语都体现了每个条件的特点,但是学生在理解方面有困难。如将其解读为“独特海洋自然地理环境是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自然条件”“城邦特点是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社会条件”“公民素质和权利是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重要保障”,学生较易接受。
解读之四——内容:第一框内容解读,理解“独特海洋自然地理环境是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自然条件”。设问:根据教材102页和教师提供的图片,分析希腊的地理环境怎么样?为什么这样的自然环境会影响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第二框内容解读,理解“城邦特点是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社会条件”。设问:什么是城邦?城邦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怎样影响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引导学生概括第二框内容,并理解城邦与民族政治之间的关联。第三框内容解读,理解“公民素质和权利为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提供了重要保障”。
本专题内容理论性强,学生熟悉度低,但通过文本的解读就变得简单,且解读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概括、理解思维能力。立足教材文本的解读,既注重考点基础知识的梳理,又注重学生阅读和解题能力的提高。既致力于粗线条专题框架的构建和阶段特征的把握,又能对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细致入微的解读。
三、基于实践的反思
教材文本解读活动是一种对文本意义的建构,建构性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对学生来说,解读每个文本(专题题目、课标题、框标题、具体内容等)都是一种理解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放和不断生成的过程。高三一轮复习中加强教材文本解读,既有利于学生把握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内容,并生成某种共识,最终提高教学实效。
1.剖析专题,明确文本主题
高中历史学科教材以“学习专题”构建,每个专题有2~4个“学习内容”。通过对专题标题的解读,梳理发展线索,了解该主题的主要组成内容是什么,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从而对专题现象的产生、变化和发展等问题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如,“现代中国外交”根据专题的标题就可以具体明确本专题将学习“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发展史”即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末,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和具体方针指导下的外交活动;20世纪70年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的外交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不结盟政策指导下的外交成就。从破题入手,直击单元主题内涵,围绕主题层层追问,理清知识发展脉络,构筑科学、明了的知识框架,认识单元内容在课标、教材中的地位,将学习知识、激发思维和复习迎考相结合。endprint
知识。
整个解读过程结构紧密,内容完整,思维逻辑性强,且每一步的推进学生是知识的生成者,教师只是通过设问加以引导。
[案例3]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解读之一——章标题:设计思考:教材提到的“古代希腊、罗马”具体指哪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古希腊、罗马又给世界创造了什么政治文明?由此将专题六的标题解读为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5世纪左右,希腊的民主政治与罗马的法律体系。梳理专题内容即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及代表;罗马法律制度的发展。
解读之二——节标题:《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解读为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将标题化繁为简。
解读之三——框标题:“蔚蓝色的希腊”“充满活力的城市国家”“珍惜自由的希腊公民”三个标题用了比较文学的用词体现了希腊民主政治产生条件的海洋自然条件、城邦社会条件及公民素质条件。而且“蔚蓝色”“充满活力”“珍惜自由”三个用语都体现了每个条件的特点,但是学生在理解方面有困难。如将其解读为“独特海洋自然地理环境是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自然条件”“城邦特点是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社会条件”“公民素质和权利是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重要保障”,学生较易接受。
解读之四——内容:第一框内容解读,理解“独特海洋自然地理环境是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自然条件”。设问:根据教材102页和教师提供的图片,分析希腊的地理环境怎么样?为什么这样的自然环境会影响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第二框内容解读,理解“城邦特点是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社会条件”。设问:什么是城邦?城邦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怎样影响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引导学生概括第二框内容,并理解城邦与民族政治之间的关联。第三框内容解读,理解“公民素质和权利为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提供了重要保障”。
本专题内容理论性强,学生熟悉度低,但通过文本的解读就变得简单,且解读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概括、理解思维能力。立足教材文本的解读,既注重考点基础知识的梳理,又注重学生阅读和解题能力的提高。既致力于粗线条专题框架的构建和阶段特征的把握,又能对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细致入微的解读。
三、基于实践的反思
教材文本解读活动是一种对文本意义的建构,建构性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对学生来说,解读每个文本(专题题目、课标题、框标题、具体内容等)都是一种理解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放和不断生成的过程。高三一轮复习中加强教材文本解读,既有利于学生把握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内容,并生成某种共识,最终提高教学实效。
1.剖析专题,明确文本主题
高中历史学科教材以“学习专题”构建,每个专题有2~4个“学习内容”。通过对专题标题的解读,梳理发展线索,了解该主题的主要组成内容是什么,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从而对专题现象的产生、变化和发展等问题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如,“现代中国外交”根据专题的标题就可以具体明确本专题将学习“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发展史”即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末,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和具体方针指导下的外交活动;20世纪70年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的外交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不结盟政策指导下的外交成就。从破题入手,直击单元主题内涵,围绕主题层层追问,理清知识发展脉络,构筑科学、明了的知识框架,认识单元内容在课标、教材中的地位,将学习知识、激发思维和复习迎考相结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