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丽
经过几年的教学,我感受最深的是学生普遍认为高中数学课内容枯燥,计算繁琐,上课听得吃力,学得困难,加之所教学生基础不牢,认知理解能力差,教学难度比较大。怎样才能扭转学生颓废消极的心理定式?教师怎样才能上好每一节课?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优化课堂结构,实施教学改革,力求突破传统的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
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求知欲
许多学生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学习这么枯燥的数学有多大用处?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吗?带着这样的想法,学生势必就对数学课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应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讲立体几何问题时,问:两个平面可以把空间分成几份?可以举例:把一个西瓜的内部想象成一个封闭的空间,现在只能切两刀,能把西瓜分成几份?这么举例,将问题具体化、生活化,既有趣,又容易理解。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受教育者。但是,学生是有着自觉能动性的个性,他们有理想、有感情,对于给予自己的教育时时都会产生接受或拒绝、积极与消极的反应,由此就产生了不同的教育效果。所以,必须真正地把学生当成接受教育的能动主体,要启发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可通过资料、故事等,激发起学生的内在心理需求,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如果能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灵活有效的形式,寓教于乐,那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方面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重视操作,课堂上要给学生锻炼的机会
我在复习时,先让学生把上节课的内容要点给大家说一遍。通过学生做课堂小结,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时常给予他们表扬,目的是让他们产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能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对知识能充分地理解。
总之,对高中数学这门课来说,要想让学生学得好又要学得轻松并不容易,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同时要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使他们轻松地学习,顺利地掌握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动力。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才能在数学的天空自由翱翔。
编辑 薄跃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