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枫++刘英++孟凡华
农村中学的教育,由于学生缺少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学效果很难保证。为落实新课标明确提出的“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等教学目标,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实施教育措施,这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途径。
一、让合作交流延伸出课堂,让互动使学习兴趣的种子萌发
由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不同,导致学习态度参差不齐。教师要完成教育任务,就时刻不能忘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采用多元的教育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正所谓“态度决定结果”,而学生通常是喜欢哪一个老师,就喜欢接受哪一个老师的教育。因此,我总是创造和学生交流的机会,通过这些机会引导学生接纳我,进而喜欢我所教的学科知识,喜欢听我的教诲。比如,我喜欢唱歌、画画、欣赏文学作品。所以,我时常和学生们聊一聊某一首歌的创作背景,拿出自己的美术作品和学生一起感受近大远小的变化;有时也带他们一起聆听荀子《劝学篇》中的谆谆教导。学生从羡慕我渐渐转变为喜欢我的教学,接受我的教育,主动按我的要求完成教学活动。
二、优化评价方式,用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督促其主动学习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对学生的内心都是一次有力的震撼,良好的评价方式可以转变学生原有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如果教师把一名学生说得一无是处,久而久之,这个学生就会丧失信心,破罐子破摔,即使他不是很差。如果教师总把一名学生同优秀的学生相提并论,给他贴上好学生的“标签”,用他的自尊心、上进心督促他向老师评价的方向努力,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最终将会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三、满足学生的心理“饥渴”,用成就感促进学习目的的迁移
一个班级,荣誉、奖励、表扬往往是几个优秀学生的专利。而实际上,他们心中非常渴望老师能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中差生的心理需求,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为中差生创造体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被老师表扬的幸福,用成就感转变其内因,达到由厌学到爱学的迁移,并长效地保持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很多,无论哪种方法,只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用学生的心理去感受,是学生从心底乐于接受的,就会在师生间引起同频共振,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