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河道治理的河流生态修复的探讨

2014-10-23 01:19徐世辉
农民致富之友 2014年18期
关键词:河道治理分析

徐世辉

[摘 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加强了对河道的治理,然而在对河道的整治过程中并没有遵循自然规律,造成河流生态系统功能的破坏。水是人类生命之源,而河道河流为水之源,因此,加快河流生态恢复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河道治理及河流生态恢复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阐明河流生态恢复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 河道治理 河流生态恢复 分析

[中图分类号] TV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9-0288-01

河流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生活水源、生产动力源,在某些时候也发挥着污染净化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要求,对原生态河流进行了整治,使得其更加全面的为城市化进程服务。但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河流的功能需求发生变化,人们需要的不再是改造过的人工河而是原生原态的河流,所以针对河流的生态结构进行修复。可是河流修复过程又是一次河流人工改造过程,其违背了自然规律,同时也又涉及不同学科的运用,工程浩大,为了继续使河流系统造福于人类,本文针对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进行多角度研究分析。

一、当前河道治理给人类带来的挑战

1.生物的多样性遭到破坏

河道的自然形态结构对生物的孕育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所提供的生存空间是丰富的,十分有利于生物的生存繁衍。河流系统本身就对破坏有一定的修复能力,如果人为的进行河道改造、修复,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在进行河道生态修复的过程中,必定会引起河流的含沙量、水质、河水流量及被覆植被的改变,这种变化进而会对整个河流的生态环境系统产生影响,导致大量对河流生态环境要求很高及依赖性很强的生物迁徙、死亡,甚至会发生种族灭亡的危险。

2.影响城市的防洪防涝系统

河道治理过程中,必定会对河道原本形态进行改变,比如:河流截断、加深、束窄、变弯及伸直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缩小河道的整体面积、缩减河道的硬化范围,并增加河床的不透水体积,造成城市地下水供应补给不足,影响城市生活生产用水。此外,蜿蜒盘旋的自然河道可以起到储蓄调洪等作用,减缓洪水冲击力度,减轻洪水破坏力,然而由于现代河道经过钢筋水泥的修筑,使得河流的流动性受到限制,水体不能进行自由交换,极大的增加了洪涝灾害的发生率及泄洪难度。

3.影响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

河流周边一般都覆盖大量的植被,在进行河道整治过程中,植被必然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河流沿岸的风光势必会受到影响。河流等人文自然景观是城市的旅游热点,是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如果在治理过程中不予以充分重视,那么城市的旅游经济效益也会走下坡路。假如有效措施处理不当,长期下去会导致恶性循环现象的发生。

二、河流生态环境修复的目的和方法

1.河流形态的修复方法

1.1拆除废旧的拦河坝、堰,以缓坡或低坡的形式改造跌水,从而控制河床变化,恢复河道的供水连续性;

1.2向河道内投入巨石及沙包袋,从而在河流内形成浅滩或沟壑,同时修建堤坝,恢复水的多样性流动。

1.3增加河水流动空间,提高河道的调蓄防洪防洪能力,采取修改堤线、调整河岸护坡数量、改变滩地高低等方法。

2.河床断面的修复方法

2.1将原来铺设在河床上的硬质材料进行拆除,依据客观情况采取埋石或设置鱼巢等方法,从而建设生态型护岸。

2.2应用复式断面方法对河道的径流进行等级排序,并根据排序先后分别实行河道拓宽。

2.3河水通过河道的频率不一,依据频率高低,改造河床的上部平台及护坡

2.4在河床长时间裸露的地方可以种植草木,为生物构建栖息环境,同时改造护岸,修建河堤,加强河流防洪能力。

3.河流水质的修复方法

目前,河流水质的修复方法主要有:生态浮床技术、底泥疏浚技术、外流引水冲刷技术及河道曝气技术。生态浮床技术是利用物种之间的共生关系,以水生植物充当主体,建设人工生态系统,从而有效降低河流的污染水平。外流引水冲刷技术能在短时间内减轻污染负荷,降低污染物沉积,然而由于引入外流,会造成原有水质干扰。底泥疏浚技术可以有效的清除河道内部有毒有害物质。河道曝气技术可以提高河流内部氧气溶解浓度,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

河流水质修复是整个河流生态系统修复的关键步骤,在修复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制度,限制生活生产污水废水排入,从而达到良好修复效果。同时,人工快速渗滤池的建立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水质净化,水质修复效果明显。

4.植被及材料对河流生态修复的作用

芦苇是常见的河流被覆植被,分布广,生长易,适应强,具有保持水土、净化水质的效果。芦苇为河流生态系统的形成构建生物屏障,为动植物、微生物的生存提供环境,加强河流芦苇的覆盖率,对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建设十分重要。

在河流生态修复过程中,需要用到一些混凝土材料,其中生物相容型材料最为适合。生物相容型混凝土材料具有透气、透水等功能,适宜乔木、灌木、草等的生长,对恢复河道动植物、微生物的群落特性起到很大帮助。此外,生物相容型混凝土材料还具有吸附微生物的功能,能间接的发挥水质净化的作用。

结语

河流是人类生命之源,同时在灌溉、发电、防洪抗涝等方面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人类通过科学技术使用河流资源,不仅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也带来了河流生态系统的破坏。河流被污染,阻碍城市的进程,人类的生存质量也将大大下降,所以河流生态修复势在必行。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通过艰辛的探索及实践才能完成,只有不断的积累经验才能最终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春欣,张玮.基于河道治理的河流生态修复[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4,03:12-14+30-69.

[2]覃瓘淞.基于河道治理的河流生态修复[J].城市建筑,2014,01:325.

[3]王春亚,徐剑.浅析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措施[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02:68-69.

[4]蒋刚.浅谈河道治理中的河流生态修复[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9:360-361.

[5]倪晋仁,刘元元.论河流生态修复[J].水利学报,2006,09:1029-1037+1043.

猜你喜欢
河道治理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河道险工治理技术与护岸工程探讨
大凌河及小凌河历史变迁分析
毛祁河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组织探究
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水土保持的有效实施
感潮河段堤防护坡应用与实践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城市河道治理中的经验教训和措施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