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秋云
摘 要:该文对歙县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优点,并提出了加快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现状;对策;歙县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8-83-02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幅度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2013年3月,农业部办公厅印发了《水肥一体化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目标任务是:到2015年,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总面积达到533.33万hm2,新增推广面积333.33万hm2,其中:蔬菜面积53.33万hm2,实现节水50%以上,节肥30%以上,经济作物节本增收0.9万元/hm2以上。所谓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指利用管道灌溉系统,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同时进行灌溉与施肥,在最适当的时间,将最适量的水和养分输送到作物最活跃的根系区,从而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的现代农业新技术。2014年8月12日,借合肥市老科技协会赴歙县进行蔬菜考察交流之机,笔者会同歙县科协和歙县老科协对歙县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情况进行了调研,现有相关情况介绍如下。
1 基本情况
歙县蔬菜种植面积5 666.66hm2,总产量16.5万t,总产值3.3亿元。其中:大棚蔬菜播种面积1 300hm2,露地蔬菜播种面积1 900hm2,高山蔬菜播种面积1 000hm2,季节性蔬菜播种面积1 466.66hm2。大棚蔬菜基地主要分布在徽城镇、桂林镇、富堨镇及园艺场,经济效益较高,约22.5万元/hm2。高山蔬菜主要分布在长陔乡、金川乡、溪头镇,经济效益约4.5万元/hm2。一般蔬菜全县均有种植,主要分布在徽城镇、桂林镇、富堨镇,经济效益约7.5万元/hm2。目前,全县种植面积达7hm2以上的大户有3户,4hm2以上的有3户,2hm2以上的有5户,1hm2以上的有20余户。成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10余个。
2 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歙县有少量农户使用滴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面积约33.33hm2,但没有菜农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走访和调研,主要是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认识不足 歙县每年的降雨量在1 600mm左右,大多农户认为在我地不缺乏水源,采用传统的大田漫灌、沟灌等灌溉形式比较省事,不愿意投入资金购买水肥一体化设备(一般国产的价格在5 000元左右,国外进口的1万~8万元不等)。此外,歙县年轻力壮的大多外出打工,种植蔬菜的农户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且妇女占多数,总体文化素质不高,对于新技术的应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接受。
2.2 宣传力度不够 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农业部门要宣传,还需要科技、水利、土地等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做好宣传工作;不仅仅在蔬菜上要宣传,还应该在果树、马铃薯、玉米等经济作物上宣传使用,以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3 试验示范工作不到位 对于一项新技术,要先试验、示范并出成果,然后才能做好推广工作,但是歙县目前还没有直观的示范基地,对于农民来说该技术的使用比较抽象,所以想在短时间内得到推广比较困难。此外,歙县大多合作社大多运用的还是一些传统的技术,没有带头使用和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3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优点分析
3.1 节水节肥 小流量灌溉可促进根系生长,是供给作物营养的最有效方式。水肥一体化比传统灌溉淋失率小得多,大大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突破了水肥资源约束,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高效型转变。
3.2 节工保地 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多次灌溉和施肥,传统的灌溉和施肥都需人工操作,而发展水肥一体化可节省大量的劳动力。此外,普通灌溉还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导致土壤透气性较差,影响作物根部对养分的吸收;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对根系的定点施肥,能够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和物理性状,使得作物快速吸收所需养分。
3.3 生态环保 微灌可保持作物行间干燥,控制行间杂草的生长,使作物叶片保持干燥,减少病虫害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水分和肥料集中分布在作物根层,减少了深层渗漏,既生态又环保。
3.4 优质高效 水肥一体化是一项集成技术,可减少因过量的灌溉和不合理的施肥对土壤和地下水(下转97页)(上接83页)的污染,并可以改善作物的产品品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的效果。
4 加快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对策建议
4.1 积极争取和充分利用各级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补助资金 黄山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菜篮子工程,从2009年开始至今连续6a把菜篮子列入市民生工程之一,每年市、县财政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蔬菜基地建设以及对已建高标准大棚蔬菜基地的巩固提升。6a来,市、县财政共投入资金1 820.48万元用于蔬菜基地建设,其中:市财政补助资金692.4万元,县配套资金692.4万元,县财政整合其它资金435.68万元。整合资金主要用于新建高标准大棚蔬菜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排水沟、灌溉设施等),目前大棚蔬菜基地的灌溉用水都接到了棚头,有的棚内还配备滴灌、微喷灌设施。通过菜篮子民生工程政府补助资金和农户自筹资金,并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加快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
4.2 加强技术指导,开展示范培训 首先,结合歙县本地实际,制定一套水肥一体化技术工作方案,开展试验、示范、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其次,组织部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赴外地考察学习;再次,在基础设施建设较好的桂林竦口蔬菜基地和园艺场蔬菜基地进行示范、试验,开展技术培训工作,重点培训乡镇农业科技骨干及种植大户,采取技术讲座、印发资料、入户指导等形式,引领农民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4.3 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多种媒体形式,积极宣传水肥一体化技术增产增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效果,从而营造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共同支持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的良好氛围。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摘 要:该文对歙县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优点,并提出了加快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现状;对策;歙县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8-83-02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幅度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2013年3月,农业部办公厅印发了《水肥一体化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目标任务是:到2015年,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总面积达到533.33万hm2,新增推广面积333.33万hm2,其中:蔬菜面积53.33万hm2,实现节水50%以上,节肥30%以上,经济作物节本增收0.9万元/hm2以上。所谓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指利用管道灌溉系统,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同时进行灌溉与施肥,在最适当的时间,将最适量的水和养分输送到作物最活跃的根系区,从而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的现代农业新技术。2014年8月12日,借合肥市老科技协会赴歙县进行蔬菜考察交流之机,笔者会同歙县科协和歙县老科协对歙县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情况进行了调研,现有相关情况介绍如下。
1 基本情况
歙县蔬菜种植面积5 666.66hm2,总产量16.5万t,总产值3.3亿元。其中:大棚蔬菜播种面积1 300hm2,露地蔬菜播种面积1 900hm2,高山蔬菜播种面积1 000hm2,季节性蔬菜播种面积1 466.66hm2。大棚蔬菜基地主要分布在徽城镇、桂林镇、富堨镇及园艺场,经济效益较高,约22.5万元/hm2。高山蔬菜主要分布在长陔乡、金川乡、溪头镇,经济效益约4.5万元/hm2。一般蔬菜全县均有种植,主要分布在徽城镇、桂林镇、富堨镇,经济效益约7.5万元/hm2。目前,全县种植面积达7hm2以上的大户有3户,4hm2以上的有3户,2hm2以上的有5户,1hm2以上的有20余户。成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10余个。
2 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歙县有少量农户使用滴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面积约33.33hm2,但没有菜农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走访和调研,主要是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认识不足 歙县每年的降雨量在1 600mm左右,大多农户认为在我地不缺乏水源,采用传统的大田漫灌、沟灌等灌溉形式比较省事,不愿意投入资金购买水肥一体化设备(一般国产的价格在5 000元左右,国外进口的1万~8万元不等)。此外,歙县年轻力壮的大多外出打工,种植蔬菜的农户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且妇女占多数,总体文化素质不高,对于新技术的应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接受。
2.2 宣传力度不够 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农业部门要宣传,还需要科技、水利、土地等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做好宣传工作;不仅仅在蔬菜上要宣传,还应该在果树、马铃薯、玉米等经济作物上宣传使用,以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3 试验示范工作不到位 对于一项新技术,要先试验、示范并出成果,然后才能做好推广工作,但是歙县目前还没有直观的示范基地,对于农民来说该技术的使用比较抽象,所以想在短时间内得到推广比较困难。此外,歙县大多合作社大多运用的还是一些传统的技术,没有带头使用和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3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优点分析
3.1 节水节肥 小流量灌溉可促进根系生长,是供给作物营养的最有效方式。水肥一体化比传统灌溉淋失率小得多,大大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突破了水肥资源约束,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高效型转变。
3.2 节工保地 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多次灌溉和施肥,传统的灌溉和施肥都需人工操作,而发展水肥一体化可节省大量的劳动力。此外,普通灌溉还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导致土壤透气性较差,影响作物根部对养分的吸收;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对根系的定点施肥,能够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和物理性状,使得作物快速吸收所需养分。
3.3 生态环保 微灌可保持作物行间干燥,控制行间杂草的生长,使作物叶片保持干燥,减少病虫害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水分和肥料集中分布在作物根层,减少了深层渗漏,既生态又环保。
3.4 优质高效 水肥一体化是一项集成技术,可减少因过量的灌溉和不合理的施肥对土壤和地下水(下转97页)(上接83页)的污染,并可以改善作物的产品品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的效果。
4 加快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对策建议
4.1 积极争取和充分利用各级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补助资金 黄山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菜篮子工程,从2009年开始至今连续6a把菜篮子列入市民生工程之一,每年市、县财政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蔬菜基地建设以及对已建高标准大棚蔬菜基地的巩固提升。6a来,市、县财政共投入资金1 820.48万元用于蔬菜基地建设,其中:市财政补助资金692.4万元,县配套资金692.4万元,县财政整合其它资金435.68万元。整合资金主要用于新建高标准大棚蔬菜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排水沟、灌溉设施等),目前大棚蔬菜基地的灌溉用水都接到了棚头,有的棚内还配备滴灌、微喷灌设施。通过菜篮子民生工程政府补助资金和农户自筹资金,并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加快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
4.2 加强技术指导,开展示范培训 首先,结合歙县本地实际,制定一套水肥一体化技术工作方案,开展试验、示范、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其次,组织部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赴外地考察学习;再次,在基础设施建设较好的桂林竦口蔬菜基地和园艺场蔬菜基地进行示范、试验,开展技术培训工作,重点培训乡镇农业科技骨干及种植大户,采取技术讲座、印发资料、入户指导等形式,引领农民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4.3 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多种媒体形式,积极宣传水肥一体化技术增产增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效果,从而营造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共同支持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的良好氛围。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摘 要:该文对歙县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优点,并提出了加快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现状;对策;歙县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8-83-02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幅度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2013年3月,农业部办公厅印发了《水肥一体化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目标任务是:到2015年,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总面积达到533.33万hm2,新增推广面积333.33万hm2,其中:蔬菜面积53.33万hm2,实现节水50%以上,节肥30%以上,经济作物节本增收0.9万元/hm2以上。所谓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指利用管道灌溉系统,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同时进行灌溉与施肥,在最适当的时间,将最适量的水和养分输送到作物最活跃的根系区,从而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的现代农业新技术。2014年8月12日,借合肥市老科技协会赴歙县进行蔬菜考察交流之机,笔者会同歙县科协和歙县老科协对歙县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情况进行了调研,现有相关情况介绍如下。
1 基本情况
歙县蔬菜种植面积5 666.66hm2,总产量16.5万t,总产值3.3亿元。其中:大棚蔬菜播种面积1 300hm2,露地蔬菜播种面积1 900hm2,高山蔬菜播种面积1 000hm2,季节性蔬菜播种面积1 466.66hm2。大棚蔬菜基地主要分布在徽城镇、桂林镇、富堨镇及园艺场,经济效益较高,约22.5万元/hm2。高山蔬菜主要分布在长陔乡、金川乡、溪头镇,经济效益约4.5万元/hm2。一般蔬菜全县均有种植,主要分布在徽城镇、桂林镇、富堨镇,经济效益约7.5万元/hm2。目前,全县种植面积达7hm2以上的大户有3户,4hm2以上的有3户,2hm2以上的有5户,1hm2以上的有20余户。成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10余个。
2 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歙县有少量农户使用滴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面积约33.33hm2,但没有菜农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走访和调研,主要是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认识不足 歙县每年的降雨量在1 600mm左右,大多农户认为在我地不缺乏水源,采用传统的大田漫灌、沟灌等灌溉形式比较省事,不愿意投入资金购买水肥一体化设备(一般国产的价格在5 000元左右,国外进口的1万~8万元不等)。此外,歙县年轻力壮的大多外出打工,种植蔬菜的农户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且妇女占多数,总体文化素质不高,对于新技术的应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接受。
2.2 宣传力度不够 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农业部门要宣传,还需要科技、水利、土地等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做好宣传工作;不仅仅在蔬菜上要宣传,还应该在果树、马铃薯、玉米等经济作物上宣传使用,以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3 试验示范工作不到位 对于一项新技术,要先试验、示范并出成果,然后才能做好推广工作,但是歙县目前还没有直观的示范基地,对于农民来说该技术的使用比较抽象,所以想在短时间内得到推广比较困难。此外,歙县大多合作社大多运用的还是一些传统的技术,没有带头使用和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3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优点分析
3.1 节水节肥 小流量灌溉可促进根系生长,是供给作物营养的最有效方式。水肥一体化比传统灌溉淋失率小得多,大大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突破了水肥资源约束,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高效型转变。
3.2 节工保地 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多次灌溉和施肥,传统的灌溉和施肥都需人工操作,而发展水肥一体化可节省大量的劳动力。此外,普通灌溉还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导致土壤透气性较差,影响作物根部对养分的吸收;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对根系的定点施肥,能够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和物理性状,使得作物快速吸收所需养分。
3.3 生态环保 微灌可保持作物行间干燥,控制行间杂草的生长,使作物叶片保持干燥,减少病虫害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水分和肥料集中分布在作物根层,减少了深层渗漏,既生态又环保。
3.4 优质高效 水肥一体化是一项集成技术,可减少因过量的灌溉和不合理的施肥对土壤和地下水(下转97页)(上接83页)的污染,并可以改善作物的产品品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的效果。
4 加快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对策建议
4.1 积极争取和充分利用各级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补助资金 黄山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菜篮子工程,从2009年开始至今连续6a把菜篮子列入市民生工程之一,每年市、县财政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蔬菜基地建设以及对已建高标准大棚蔬菜基地的巩固提升。6a来,市、县财政共投入资金1 820.48万元用于蔬菜基地建设,其中:市财政补助资金692.4万元,县配套资金692.4万元,县财政整合其它资金435.68万元。整合资金主要用于新建高标准大棚蔬菜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排水沟、灌溉设施等),目前大棚蔬菜基地的灌溉用水都接到了棚头,有的棚内还配备滴灌、微喷灌设施。通过菜篮子民生工程政府补助资金和农户自筹资金,并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加快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
4.2 加强技术指导,开展示范培训 首先,结合歙县本地实际,制定一套水肥一体化技术工作方案,开展试验、示范、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其次,组织部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赴外地考察学习;再次,在基础设施建设较好的桂林竦口蔬菜基地和园艺场蔬菜基地进行示范、试验,开展技术培训工作,重点培训乡镇农业科技骨干及种植大户,采取技术讲座、印发资料、入户指导等形式,引领农民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4.3 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多种媒体形式,积极宣传水肥一体化技术增产增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效果,从而营造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共同支持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的良好氛围。
(责编:张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