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摘 要】新课程标准倡导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评价已经成为成为高效课堂一个提升点。对数学学科的课堂评价研究已经逐渐走进学者的视野中,但研究并不系统与完善。本文通过一定的研究,发现数学课堂评价现存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合作学习;课堂评价;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也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数学课堂也不例外,作为一门对思维和语言要求比较强的学科,合理的评价是实现课堂高效的源泉,它既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又能促进学生相互团结协作。
一、合作学习的含义
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思想起始于杜威的小组合作理论。杜威认为小组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合作共享的学习体验还能培养学生初步的民主观念。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学生依不同性别或能力混合编成若干小组(每组约2至6人),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相互扶持,彼此指导,共同努力学会教师每节课安排的内容,并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形式。
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要素
一般认为,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如果把教学过程看做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看做一个系统的相互联系的整体,那么应当重视课堂教学的两个基本问题。
(一)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性和综合性的活动
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各个要素无法孤立地存在,每一个要素都必须以其他要素的存在为前提。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各个要素只有综合发挥作用,才能形成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各个要素的高水平,并不一定能够实现预期的效果。相反,只要能够使各个要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即使某一个要素没有达到高水平,也有可能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二)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具有动态生成性
课堂教学质量是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生成的,在生成的过程中充满了变数。综合人们对教学过程要素的研究和课堂教学的本质特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要素应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心理环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效果。
三、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重点是评价教师的“教”,这种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课堂教学的内在运行机制,规范了课堂教学行为。但是随着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逐渐暴露出其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教学评价偏于片面
在传统教学评价中,为了减少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在评价时往往拒斥被评价者对评价的介入,反对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沟通与协商,致使评价者高高在上,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在心理上相互对立,信息源单一,这种单方面的、直线式的、孤立的评价,使教学评价偏于片面而不全面,执行独断而非民主。
(二)评价的内容过于单一
在数学课堂评价中,相对部分的老师在评价时只注重对学生知识方面的评价,而不对学生情感方面做出相应的评价。教师大多只评价学生所学知识的对与错。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态度与价值观是否值得肯定。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大多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不关注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所付出的努力,这就反映出数学课堂评价的内容不够多元化,过于单一。
(三)评价的方式过于狭隘
在数学课堂评价中,很多老师只关注少数几个学生而忽视大部分学生。这一种偏好使得评价方式被老师自动的主观化了。在现今的数学课堂上老师的评价趋于赞扬,而缺乏相对的负面评价,这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评价观念,引导学生参与
合作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学生面临的是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这就需要依靠学生的智慧和分工协作。为此,我们应强化生生互动评价。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提供一定的时间让大家思考。答案或结论得出后,让那些思路明了的学生上前做“小老师”,向其他学生讲解展示,再让其他学生评价。这样使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促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激发其求知欲、创造欲。对于突出有效方法的学生自然清晰地给予了准确的评价,对于较为困难的学生,在小组内的讲解中心里也会比较放松,同时回答“小老师”的提问还会得到“小老师”的赞扬评价,这种来源于同学间的赞扬更为激励人。
(二)丰富评价语言,营造和谐氛围
课堂上如何进行评价,学生就会有积极的表现、愉快的情绪体验呢?我认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让课堂评价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以往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不错”“很好”“再想想”“你能这样回答很好”等这样的评价语言。的确,这些语言有一定的激励性,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无法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认为课堂上的评价语言不应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要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真正让课堂评价语言发挥应有的魅力。
(三)运用多元评价,促进课堂高效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要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外,还应经常用无声鼓励,即用表示赞许、喜欢的体态语言进行评价。例如,学生积极思考时摸一摸他的头,学生有独特见解时教师传递给他一个赞赏的眼神等。当学生准确解题之后,我会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当学生没思考周全,还不知如何回答时,我会送上期待、信任的眼神……。学生从老师这亲切多样的体态语言中感受到了关爱,感受到了赞赏;更感受到了那无声的动力。
总之,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后的教学评价有别于传统的评价方法。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下课堂行为表现评价的目标是使每一个人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体现,评价必须考虑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考虑每个人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知识的多样化,把多角度、立体式的评价同步进行,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自主的天空,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生机。
【参考文献】
[1]刘黄玲子,黄荣怀.协作学习评价方法[J].现代教育基础,2002,(1).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践[J].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3]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范出版社,2001.
[4]喻晓红.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评价”思考[J].北京教育.2007(5).
(作者单位:南京市月苑第一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