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石磊
摘要:视唱课是音乐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视唱能力也是他们必须掌握的一项基础技能。可以说,视唱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学生音乐成就。对于初学音乐或者学习音乐时间较短的学生而言,拥有较好的视唱水平有助于各个音乐专业的学习。那么,对于这类学生,教师怎样安排视唱课的内容和过程呢?笔者将对这一问题谈一下自己对视唱课的认识。
关键词:视唱课 初学者 课程环节
对于学习音乐的学生而言,拥有好的视唱能力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通过视唱的学习,学生的音乐素质会不断提高,对音乐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对声乐、器乐等专业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视唱的学习应该贯穿一个音乐人的一生,无论初学者还是有很大成就的音乐家,都应该坚持练习视唱。 “熟能生巧”,只有经常进行视唱练习,初学者才能很好地固定音准、音程关系、节奏等等,音乐家才能对一些较难的音程保持很好的准确性。
在音乐上有一定高度的人往往都有一套自己的视唱训练方法,而初学者则相对比较迷惑。他们在学习视唱时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音不准、节奏不稳、对乐曲的分析不足等等。
那么对于这些人而言,视唱课教师的作用就非常重要了。他们怎么安排教学内容和课堂过程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视唱,更好地拥有视唱的能力呢?下面,笔者将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来谈一下自己所期望的视唱课教学模式。
一、基础练习
任何一门课程都有基本功一说,只有基础牢固才能有更好、更快的进步。对于视唱课来讲,基础练习主要针对视唱者的音准、节奏等问题,应该包括:
(一)音准模唱练习
对于视唱,初学者最大的问题在于音高的准确性,所以音准练习是视唱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弹奏某个音高,然后让学生用“啊”或“唔”等发音来演唱。这里要强调的是,每个音高必须保持一定的时值,这样的话学生能非常明显地感受到演唱一个长音的过程中音高的微量变化。另外,在同一个音的演唱中,当学生的音高发生微量变化时,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音高的变化,然后提示他们唱得再高一点或者再低一些,让学生去寻找准确的音高。这样,经过一定时期的训练后,学生的音准概念就会越来越好。
(二)调式音阶练习
建立在不同调式上的旋律会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感觉,调式音阶则是构成旋律的基础要素。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练习常见调式的音阶,如:西洋调式中的自然大小调音阶、和声大小调音阶、旋律大小调音阶;民族调式中的五种五声调式音阶、十种六声音阶和十五种七声音阶。当这些调式音阶熟悉之后,学生会对音乐的旋律感把握得更好。当然,一堂视唱课中不可能训练所有的调式音阶,教师可以进行合理的分配,可以将调式音阶和本节课的视唱条目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另外,调式音阶练习可以和音准模唱练习合并在一起训练,以合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
(三)半音阶练习
半音阶的练习是更高层次的基础训练。变化音在视唱条目和乐曲中会经常出现,而这些变化音和其他音形成的音程往往不太好掌握。“变化音多”也成为视唱条目和乐曲的音准难度体现。所以,学生要进行单独的半音阶训练,将十二个半音视作一种“十二半音调式”,这样就可以打破五声、六声或七声等调式中“主干音+变化音”的调式感觉,将十二个半音“一视同仁”,变化音的演唱就会相应简单一些了。当然,半音阶的练习还需要学生用心,可将其录制在手机中,每天听几遍、唱几遍,这样的话,练习半音阶的效果会更好。
(四)分解和弦练习
大小调体系的视唱条目中,有很多旋律是以某一个或几个和弦为框架的。所以训练分解和弦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助于对乐曲旋律主框架的把握。在这个训练中,我们要对常见的三和弦和七和弦进行分解和弦练习。
(五)节奏练习
节奏是视唱中的又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初学者一般会出现节奏错误或者节奏不稳定的情况。尤其是他们对一些复杂的节奏把握不是太准确。这时,进行适当的节奏训练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很有益处的。教师无须为节奏训练专门准备练习条目,教材中的每一条练习都可以用来练习。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节奏练习后,学生就能基本上把握常见的节奏类型,之后的练习中,只需要对某些特殊的节奏进行单独训练即可。
以上几项练习为视唱课的第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一定要对基础练习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正,否则,其练习效果就不会太好了。这个环节的时间建议为整个课时的20%-25%之间。
二、作业检查
笔者认为作业检查是视唱课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该主要指导学生怎样学习视唱、处理视唱旋律。
视唱课中学什么?笔者认为在这门课中,当学生掌握了基础的音准、节奏问题以后,最重要的就是:使学生掌握处理乐曲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较为正确的音乐审美观。
处理乐曲的能力要求演唱者在较好的音准、节奏基础上,对乐曲的整体结构、分句、换气口、音色、速度力度变化、风格把握等各个要素进行统一、合理的安排,以使乐曲听起来生动、悦耳和丰满。而对以上的几个要点的把握正是学生处理乐曲能力的体现。怎样使学生合理地安排这些要素正是这个环节中教师应该努力去完成的任务。
音乐审美观的建立是以大量的视听经验为基础的。只有聆听大量不同音乐风格的作品,人们才能逐渐找到自己喜欢的一种。而对视唱条目进行不同地处理能使学生见识到不同音乐要素的变化对整个旋律感觉变化的影响。这样,做了大量的练习以后,学生会在不同的处理中逐渐找到自己喜欢的一种,这种训练正是建立音乐审美观的重要的方式之一。
那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目标就非常明确了。首先,为了督促学生课下进行练习,教师要指定明确的奖罚制度。其次,课堂提问应该尽量覆盖大部分的学生,因为教师一对一地指导能使学生的受益最大化。教师在聆听了学生的演唱后,要对其中的好与不好进行总结并说明理由,然后对这个视唱条目进行其他的处理,让学生感受不同的处理带来的差异。最后,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主动性。在一个学生演唱后,可以让其他的学生进行点评和演唱,以对比其中的不同。这样的话,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被调动起来,课堂效果就会大大提升。endprint
鉴于这个环节的重要性,时间安排要多一点,约占整个时间的50%左右,以便教师辅导更多的学生和进行更多的互动。
三、新视唱条目练习
这个环节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学生学习新的视唱条目。首先,教师应该着重强调一下音准和节奏问题,对条目中容易出现音准、节奏问题的部分给予提示和指导,以便学生能在一个高起点上进行课下练习。其次,要对视唱谱子中的信息进行简单地介绍,如作者的信息、乐曲的出处、表情记号的含义等等。这样的话,学生还能在视唱课中学习到很多其他的知识。
在所有的环节中,教师在这个环节的任务相对轻松(学生音准、节奏问题较大的情况除外)。时间的安排大约占整个时间的20%-25%之间。
四、课下作业
在完成了新视唱条目的学习以后,课堂就到了最后的环节——布置课下作业。在布置作业的问题上,笔者的观点是重质大于重量。学生的课余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布置太多的练习条目的话,会使他们无从下手,这种“大面积撒网”的做法效果一般都不会太好。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来分析这节课中哪些旋律是比较有特色的,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从中选择两、三条进行课下精练。这样,学生就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乐曲的处理上,而不仅仅是音准和节奏,训练的效果就会更高。
另外,教师要强调每天必须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基础练习,只有这样,基础扎实之后,学生才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处理乐曲上。
这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大约占整个时间的5%-10%之间。
以上就是整个视唱课的四个环节,其中,环节一和环节二的时间安排可以适当调整:当学生的整体水平较低时,教师可以增加环节一的时间,减少环节二的时间;而当学生的水平逐渐提高后,教师可以将重点放在对学生处理乐曲的这个环节,而将基础训练的时间减少,或者将一些内容安排为课下练习。这样的课堂设计对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都比较高,是一种主动式的学习模式。只有将学生自主学习这个“内因”和教师精心指导这个“外因”合理地结合在一起,学生的视唱能力才能得到更好、更快的提高。
而在整个教学的环节中,教师从一开始就要给学生强调和灌输“对自己负责”的学习态度,另外一定要有明确的纪律。这样,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教师认真负责、纪律严明等等因素组合在一起,就会形成一个非常良好的学习氛围。一旦这种良好的氛围形成,视唱课的运转就会像一个完美的机器,一环扣一环,各司其职,良好地运转下去。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越来越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