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周琴
摘要:厦门理工学院成为一所进步最快的应用型大学,得益于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办学之路。本文从科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专业的培养、产学研合作等七个方面对厦门理工学院的办学特色进行探讨。
关键词:厦门理工学院;办学特色;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4-0273-03
Discussion of Unique School-running Feature in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 Zhouqin
(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men 361024;China)
Abstract: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one of China's most progressive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benefit from the road for running school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paper emphatically discusses school-running feature of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rom several aspects,in which its scientific orientation、the pattern of training talent、the featur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and Industry-Academy-Research cooperation is crucial.
Key words: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Unique school-running features;exploration
厦门理工学院从一个在校生3000多人的地方高职院校,发展到18000余人的理工科为主、文、经、管协调发展的省重点建设高校,成为一个能抓机遇、善抓机遇、创新发展、“进步最快”的应用型大学,成为高校和国家首批“服务国家特别需求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得益于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办学之路。
一、科学定位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是一个正在按新型工业化道路快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多类型的。各层次、各类高等学校,完全可以根据各个地区的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需求,准确定位,不趋同、不攀比,各占其位、各司其职,办出特色、创出名牌。厦门理工学院在认真分析国情和准确把握校情的基础上,研究借鉴国内外大学的成功经验,瞄准科技发展前沿,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学科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科学制定发展战略规划。由于厦门理工学院办学历史短,发展定位上不求全、求大,但求精、求准,服务地方产业,服务海西发展。厦门理工学院定位为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体的办学层次;确立“特色的工科、精致的理科、应用的文科”的发展思路,以工为主,理、经、管、文、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根植厦门、立足海西、面向全国,着力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构建以就业需求和素质养成为导向的实践性、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厦门理工学院的发展目标定位:“特色、精致、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开放式、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的理工科大学”。
二、加强实践 突出特色 推进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走以内涵为主的发展道路,追求质量、规模、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把本科教育放在学校工作的基础地位,把培养高质量的本科生作为立校之本,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坚持不懈的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加强实践、特色突出、整体优化”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了以“就业需求和素质养成”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创业意识、跨文化交流能力为核心,突出开放式和应用型教育特征,涵盖设计选材、制造成型到就业销售整个人才全培养周期、自成体系的人才培养思路,明确了“构建以就业需求和素质养成为导向的实践型、应用性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实施有特色的专业教育,构建以“四模块”为框架的实验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合格+拓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个性化的培养方案,赋予学生更多学习自主权,大力建设创新实践基地,实施大学生课外创新行动计划,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着力培育特色(重点)专业
实施“专业链亲和产业链工程”,形成“学科专业-专业链-学科群”与“行业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亲密互动、深度合作的专业设置格局。目前学校所有本科专业(方向)全部紧密对接海西(厦漳泉经济圈)和厦门的支柱产业、新兴战略产业;形成了“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文化传播、数字创意、城市建设与环境、新材料”等7条专业链,即将构建“绿色能源”专业链。基本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以机械、材料、电子信息、外语、文化创意、艺术设计专业为优势,工、理、文、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亲产业”学科专业布局。重点建设和扶持基础条件好、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好,并能体现办学水平和优势的特色(重点)学科专业。车辆工程等特色专业点的建设带动了全校其他专业的规范化与特色精致化的建设。
四、校长作用——“亲产业大学”办学体系endprint
近几年,学校坚持与时代进步同脉动,与特区建设共命运,与产业发展深对接,大胆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与实践创新,主动构建与地区产/行/企业资源共享、互利互荣的“亲产业大学”办学体系,走出了一条力求独有、彰显特色、卓有成效、快速发展的“亲产业大学”发展之路。我校提出的“亲产业大学”,就是要围绕“关产业痛痒、应产业所求、纳产业精华、为产业服务”这个核心,围绕产业导向和产业价值实现进行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并由此形成配套的教学科研管理体系和校园环境氛围。其核心:关产业痛痒、应产业所求、纳产业精华、为产业服务;学校与产业在人才培养、技术供需、科技攻关、人员交流等方面亲密互动、资源共享;其特征是:定“位”在应用,定“性”在产业,定“向”在地方,定“点”在实践。亲产业的大学主要是应用型大学,在应用型大学体系内发展自己的特色,即“加长人才培养产业链,加深科学研究产业性,加宽服务社会产业面”,使学校与产业对接融合得更紧密,更具体化、更明确化。
五、以贡献促共建,以共建促发展,探索产学研合作办学路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与所在地的联系日益密切,高校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本地高校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这既是现实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为此,我院强调政产学研结合,汇聚优质资源办学。构建校地产互动机制上先行先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紧密对接地方产/行/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政府、六大行政区构建校地、校区稳定常效的互动机制;厦门市六大行政区、市直各职能部门学校首届校董会常务校董,参与办学和建设发展;帮扶所属区域高职教育和基础教育等。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机制。积极参与当地的重大战略决策,利用人才、科技的优势,全面而主动地影响社会,不断地为政府或企业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为当地工业、农业、服务业、环境保护、旅游开发、文化建设等提供人力资源,科研成果和社会服务,发挥思想库作用。通过提高对本地经济社会的贡献率,获得他们对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
六、好就业,就好业,就业质量业界认可
突出应用型,以培养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门人才为主,特别强调学生应用、实践、外语水平等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毕业生就业区域以海峡西岸经济区为主,一半毕业生在厦门就业;专业对口率高,近三年从事本专业或专业相关岗位的比例均达75%以上。“好就业、就好业”近三年,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1%以上,位居全省高校前列;连续6年被评为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厦门唯一)。根据近两届本科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总体评价很满意68.15%,满意30.37%,基本满意1.48%,不满意为0%;毕业生对学校的就业服务工作满意度较高。毕业生以“务实精神好、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足、外语水平高”等特点受到业界欢迎。毕业生对母校的评价好,归属感和荣誉感高。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对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有信心,对学校提供的专业传授与鼓励实践的学风表示认可。在福建省,15所公办本科院校本科毕业生质量的排行从高到低分别为:厦大、福州大学、华侨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集美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
七、学校各单位都要深化理解并积极落实学校的办学思路
真正使办学思路体现在各项工作中,保持其连续性和全局性在学校的各项改革发展工作中,要体现办学思路的完整性,不能因人而废,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相相冲突、各行其是。学校宏观政策与各院系、部门的工作都要统一在办学思路的指导下,体现办学思路的真正内涵。各院系要在学校办学思想指导下,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和专业的要求,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各院系要了解自己的发展历史和基础,发挥自己的长处。不管是优势学科,还是新兴学科,都有自己的强势和弱势。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会更清楚自己要往何处去;了解自己的家底,才能打有准备之仗。在此基础上,明确所设专业的培养思路、培养目标、培养体系、培养方法等,才会有效地推动各院系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从而形成学校发展的合力。要结合学校的办学思路、目标,逐步形成院系的办学特色。办学特色既有学校的总体办学特色,也有各院系的特色。
致谢:本文得到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及厦门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资助。
参考文献:
[1]黄红武.特色精致:厦门理工学院办学治校的思考与实践[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2]黄红武,董立平,王爱萍.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化研究[J].大学(学术版),2012,(4).
[3]黄红武,周水庭,黄小芳.亲产业,重应用:地方本科高校特色发展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1,(2).
[4]中国高等教育启思录:百所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理念与特色研究[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5]三明学院组.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理念与特色——全国新建本科院校第七次工作探讨会文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