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艺恺
摘要: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处在高速发展阶段。本文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和教育部若干重要文件的学习研究,以及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实践探索。从改革要求、改革困境、改革对策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与分析,从而提升职业院校内涵建设和质量水准。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现状研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4-0124-03
我国职业院校教育发展形势迅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人才培养理念日趋明确,办学形势也日益多样化,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大重要推力。但是在这蓬勃发展的表象之后,当前我国职业院校教育也面临着不小的困境,生源紧张,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办学思路不清晰等不少问题和矛盾已经浮出水面,并且制约着职业院校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要克服眼前的困难,必须加强职业院校教育的内涵建设,将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优化升级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为改革方向,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教育自身特点,适应生源变化和社会需求而创新办学模式,从而推动我国职业院校教育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困境
首先,目前我国不少职业院校办学理念不清、定位不明、培养目标不清晰,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与相应的岗位需求能力有较大差距,专业结构设置与地方人才需求衔接性不强,对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发展趋势并未充分把握,造成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能力的降低,更难以实现培养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其次,在盲目追求高学历的教育背景下,普遍的学生与家长对于职业院校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造成高职教育生源紧张、分布不均,相对于知名度高的高职院校生源爆棚的现象,一些知名度较低的高职院校不仅是“来者不拒”,甚至不少地方的职业院校难以完成既定的招生计划。此外,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不高以及专业建设滞后也严重制约着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不少院校出现了在自身办学条件缺乏的情况下盲目扩大招生,学校的布局设置不合理,专业设置重复,师资力量薄弱,整体的办学质量低下等问题,必然会造成教学质量不高,社会认同度低等负面效应,严重制约着职业院校教育向内涵式发展的改革步伐。
二、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强调中国教育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注重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全面性,要坚定地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突出重点,攻坚克难。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4年工作要点中也提到: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要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发展继续教育,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综合改革,重在实际效果,强化长效机制,突出关键举措,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李克强总理2月26日在主持召开的国务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常务会议中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对提升劳动大军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随着我国职业院校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职业院校教育的办学思路也日益明确,现代职业院校教育必须适应现代化的科技水平和生产方式,探索发展规律,以就业为导向增强核心竞争力,强化特色,牢牢把握社会供需关系。以为社会创造一线高端的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形成中职院校紧密衔接的完整教育体系,将民族传承与服务区域建设融入办学理念,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实习以及职业文化等素质培养方面着手,摆脱改革困境,加快职业院校教育内涵建设的步伐,集中力量推动职业教育的深化改革,形成现代职业院校教育的体系。
三、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对策
1.强化特色,明确办学目标。职业院校的内涵式发展必须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专业建设为核心,培养具有高素质能力的专门型技术人才,因此办学特色是职业院校发展的生命线,要强化办学特色必须紧密结合社会劳动市场设置专业,紧密围绕职业岗位技能设置课程,充分利用科研机构及校外行业企业的优势资源,针对不同的岗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发挥职业院校自身注重技能培养的特色,明确职业院校教育的办学宗旨,真正以培养服务于行业企业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强化实践比重,真正做到人才需求符合市场需要,人才培养适应岗位需求,人才就业服务经济发展,真正实现职业院校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内涵式改革。广东行政职业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有关要求,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学研的深入合作切实落实“双证书”教育工作,积极推进具有管理特色的“1+1+X”(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综合管理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完善校内外实践条件,建立与地方政府、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行业企业合作的多平台实习基地,摸索出多层次互动互补、互助互融的创新教学实践模式。在不断强化内涵建设的基础上,成为广东省培养行政管理、经济贸易等行业具有一定综合管理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培育基地。
2.专业设置,增强服务能力。①优化专业设置。职业院校与产业紧密联系的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高水平岗位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的专业体系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内涵式发展模式,把社会人才需求与行业企业岗位技能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围绕地方支柱产业,灵活调整专业设置,加快专业建设进程,联系人才需求市场深度挖掘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加强新兴专业建设,减少一部分招生困难、实践性弱、就业难、重复率高的低效益老式专业,逐步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特色性鲜明的专业体系,进一步深化专业内涵建设,确保以合理科学的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办学水平。②注重专业规划。专业建设规划是职业院校根据自身实际,对专业建设制定长远性发展计划,它具有前瞻性、整体性、长期性、概括性等特点。职业院校深化发展必须优先制定专业建设规划,根据专业规划的内容有步骤、有计划地建设,及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专业规划,坚持以遵循职业院校教育规律的发展方法,根据职业院校院教育质量和社会效益随时监控专业规划的进程,从长远上对专业建设进行指导和规划,防止专业建设非科学地超常规发展,全方位地建设一套完整的专业结构体系。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职业院校要深入研究人才需求趋势,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全注重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和经济发展需要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地设置课程内容,强化对学生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同时,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指导性作用,通过深入调研,让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保持与行业企业的人才和技术交流,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基地,强化人才培养中学生实践能力和岗位技能的训练,真正实现培养服务于行业企业一线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④加大教学改革管理力度。职业院校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依照技术能力需求和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要求,结合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标准,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职业院校要以教学质量为根本出发点,采取“教、学、做”一体的实践型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构建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提供学生充足的实践机会,强化过程管理,保障学生熟练掌握相应的岗位技术能力。endprint
3.完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能力。①教学团队建设。职业院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才建设,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推进教师团队的建设,提高职业院校的活力和凝聚力。按照职业院校学院发展战略和专业建设规划建设有特色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引进高端人才,重点打造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通过教师在企业生产一线的挂职培训,提高专任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建设,注重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和措施,优化师资队伍,着力发展“双师”型人才,更好地适应职业院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②实践条件建设。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专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院校,必须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不断完善自身校内外实践条件。从制度上,建立完备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内容涵盖实训教学、实训设备管理及使用,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和验收程序等,保障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仿真职业实训实习;在基地建设上,要整合校内外资源,强化实训基地的内涵,在区域范围内以互利互惠的双赢原则吸引社会企业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既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又进一步扩展了职业院校的实践空间。③经费投入。职业院校的办学经费问题是制约职业院校内涵提升的重要因素,更影响我国职业院校教育的深化改革和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职业院校教育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对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改教研等方面的专项资金投入,同时,出台职业院校教育相关的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行业资金或设备投入职业院校;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加强与企业行业和地方政府的交流与合作,采取合作培养、订单培养等方式,筹集行业企业的赞助和支持,从而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融资体系,从而满足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的需要。④深化校企合作。职业院校产学研模式结合的深化,更能保障职业院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培养专门性的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一方面,要充分整合社会科研机构及行业企业的先进技术资源,以深度依托校内外教学科研优势与行业产业对接的产学研合作方式,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打破不同主体间的壁垒,集聚和优化一切教育元素,加速学院内涵式发展,在专业建设、师资人才队伍、实训教学平台、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等方面形成特色,以特色专业的建设为突破口,将相关专业群的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潜在增长点,使我国职业院校真正成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另一方面,要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从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师资培训、订单培养、实训实习、联合培养等环节充分发挥企业行业的作用,开展学生实践教学,有重点地培养校外实训基地,实现互惠互利的全面合作互动模式,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内涵建设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也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只有始终坚持内涵式转变,不断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才能构建我国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长效机制,真正建立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灵活开放、育人为本,就业为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龚慧华.职业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教育改革[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0,(10).
[2]郑燕燕.职业院校教育内涵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7).
[3]叶华光.职业院校教育内涵建设的“四点”方略[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2).
[4]何七荣.职业院校教育内涵建设再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6)上.
[5]董刚.职业院校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素分析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之夜技术教育,2010,(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