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大学生班级党支部的创设

2014-10-22 16:14陈燕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4期
关键词:创设大学生

摘要:中共中央要求积极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把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是保持、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长期战略需要。当前在基层得不到有效落实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受到目前发展党员程序的制约。建议大学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发展第一批预备党员,第三学期成立班级党支部。三年级带一年级的“两年循环制”建立的班级党支部,存在时间比较长,为大学生党员在组织活动和工作中,在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中提高素质特别是组织素质提供了前提,有利于大学生党员早日成才,为党和社会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后备干部。

关键词:大学生;班级党支部;创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4-0059-03

中共中央对高校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基本要求,一是要坚持积极而慎重地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使在校大学生党员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在整体上有较大幅度提高。二是要坚持把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在逻辑上,积极发展党员,是支部建在班上的基础,否则仅从数量上就达不到基本要求;而把支部建在班上,是培养党员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的必要延伸。本文主要谈大学生党支部的建立问题,必然会涉及发展党员的程序。当本文的建议与目前规定的程序有所冲突时,必须谈到我党为什么如此重视在大学生中发展新生力量,大学生党员质量问题的补充意见等方面。

一、“把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受到目前程序规定制约

按党章规定,正式党员拥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层单位有三名以上正式党员方可成立支部。也就是说:如果大学的一个班,或某专业一个年级(以下简称“年级”)作为一个基层单位,大学生中有正式党员三名,就可以建立这个班或这个年级的大学生党支部,当这个全部是同班(或同年级)大学生党员的支部成立时,也就是达到了“把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的要求。本文把“建在班上的党支部”(大学生班级党支部)定义为:三名以上同班或同年级在校大学生正式党员组成的支部,且没有教工党员。现实情况是,很多大学生党支部不但以院(系)为单位,而且始终包含各年级大学生,有的大学生党支部长期没有一个大学生正式党员(大学生党员都是预备党员),由教师中的正式党员作为基本党员数维持支部运转,甚至包括教工党员在内长时间内正式党员不足三名(按规定该支部已经不能运转)。即使有了本文前述定义的大学生班级党支部,也是在大学生进入第七学期(四年级上)时出现(有的是在六学期即三年级下学期),在实习、写论文、找工作的各种因素作用下,大学生班级支部很难正常运转,而且很快就随着学生毕业而自然解散了。“把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要求得不到有效落实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受到目前大学发展大学生党员的程序规定的制约。按现行的程序规定(并非党章中的规定),最快速度开展党员发展工作,一个班级进入三年级下学期时才可能出现完全由同班(年级)大学生正式党员组成的支部:新入学大学生,三人(或以上)当年9月入学后立即提出入党申请;由于是新生,党组织对他们有了基本了解后,当年10月全部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再经过两个月深入了解,次年1月(第一学期末)全部列为发展对象(从积极分子到发展对象的周期没有硬性规定,很多单位按一年周期,这里已缩短为两个月);按列入发展对象后一年才能吸收为预备党员的周期规定(这一规定严格而明确),到下年1月(第三学期末)全部成为预备党员,如果能够按期完成转正程序,到再下年1月(第五学期末)全部转为正式党员。寒假后,即第六学期初,他们就可以组成班或年级支部了。这个支部可以正常运转两个学期(第六学期、第七学期)。如果按照“积极分子一年、发展对象一年、预备党员一年”的常规,新生步步跟上,首批成为正式党员是在四年级初。大学生支部成立后只可以正常运转一个学期(第七学期)。为此,中央要求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早期培养教育,其中提出要及时接转和审核高中阶段入党积极分子的有关材料,培养教育时间应连续计算,避免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流失。但在实际中遇到两个问题,一是少有高中阶段积极分子材料转入大学阶段;二是即使有个别的转来了,大学党组织也较难采用。

二、“把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的目的分析

“把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是对党的基层组织设置的形式要求,其深层次的目的与积极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是一致的,是保持、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长期战略需要,是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和素质的需要。很多大学中党的工作者仅从大学党建的角度谈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还出现了“大学生党员形象”的提法,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有关文件和资料显示,近年来,每年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数占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30%左右,并且这一比例还有上升的趋势,在校大学生已成为我党新生力量的主要来源之一,大学生党员是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新生力量,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是未来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而大学生党员将是这支主力军的领导者,甚至可能是未来党和国家高级专门人才和领导干部的重要来源。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对于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优秀人才高度密集的政党,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在校大学生群体有若干特征,其中有两点需要强调。一是大学生是同龄人中优秀人才最为集中的群体(未上大学的人群中也有优秀者,但集中度不高);二是这一群体定期单向流动,每一成员均在一定时间后脱离这一群体流入社会。党的重大战略目标之一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活力,保持和加强党的执政基础。从长期战略出发,在大学生群体中发展新生力量,从党员个体素质看,是党增强力量的最佳选择之一。但党的力量的增加,不能仅从数量上增加,而要从数量和质量上综合考虑。本文不准备谈论大学生党员的全面质量问题,而主要谈组织素质问题。提高组织素质是非常必要的,并具有紧迫性。“把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就是提高大学生组织素质的重要手段。我们暂且将“组织素质”分解为组织意识和组织能力两方面。目前大部分大学生党员在预备期内就毕业离校了,没有在校履行过党员的全部权力,参加组织活动周期短,难以形成强烈的切身的组织意识,没有实践过党的各项工作的组织程序或规定,更不可能担任党的干部经受党务工作的锻炼。在大学生党员甚至在师生意识中,大学生党员仅仅是与优秀学生相等同或高于一般优秀生的一项荣誉,个体色彩为主,缺乏组织意识。他们大多还缺乏组织能力。大学生党员毕业就业后,其组织关系转移与人事关系管理有相关性。从许多个案中我们看到,许多大学生党员就业后,随人事关系托管,党的组织关系转入人才交流中心,成为档案党员;有的到了民营企业不知怎么办而成为口袋党员;有的在几次工作变更后丢失组织关系;甚至有的不知道如何转接组织关系,或自动放弃组织关系,更别说希望他们到民营企业后主动与地方党组织联系,发起组织建立新的基层党组织或党小组了。因此我们可以说,目前规定程序下发展的大学生党员,组织意识和组织能力都需要提高,才能适应进入社会各领域后发挥党员的组织作用的需要,落实党在大学生中发展新生力量的战略要求。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党组织对党员发展和管理制度机制正在逐步完善。高等院校党组织做好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要服从、服务于党的战略需要。为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组织素质,应该适当调整工作程序要求,及早在班级建立完全由大学生党员组成的党支部,通过较充分的组织实践,使大学生党员具备基本的组织素质。endprint

三、尽快建立班级党支部的程序建议及解释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关于尽快建立班级党支部“两年循环制”的建议,要点有三:缩短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培养周期,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发展第一批预备党员,第三学期成立班级党支部;三年级支部负责新生年级前几批次预备党员发展和组织工作实践培训;强化预备期的教育和考察,在转正环节严把党员质量关,取消预备党员资格或预备党员延期转正的不记入本人档案。通过以下描述,演示以上建议中关于新生班级支部的创设时间过程(以新生“C年级”学期表达时间)。第一学期:A支部(三年级党支部)在做好本年级党员发展工作的同时,吸收发展一定数量(3~5名)的一年级新生为C年级第一批预备党员,新生预备党员编入A支部。第二学期:A支部继续负责C年级新生预备党员发展工作,严格对新生第一批预备党员进行教育考察。第三学期:A支部(进入四年级)继续负责C年级(进入二年级)预备党员发展工作,继续严格对C年级第一批预备党员进行教育考察,对符合条件的预备党员予以转正。学期结束前,C年级成立党支部(C支部),A支部开始对C支部正式党员进行组织工作传带,将预备党员发展工作资料移交C支部。第四学期:A支部学期初继续对C支部进行组织工作传带,C支部正式运转,独立开展预备党员发展工作。学期末,A年级毕业A支部自然解体。第五~八学期:C支部成为第一~四学期中A支部的角色,负责传带隔年级的E年级党员发展工作。同样,B支部带D年级,D支部带F年级。依次类推,形成两年一轮的闭环程序,本文称为“两年循环制”。“两年循环制”很好实现了“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要求。在第三学期即实现了“把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的要求。为实现大学生党员具备基本组织素质提供了时间保证。这里有两点需要重点说明。一是关于缩短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周期的问题。党章没有规定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周期,所谓“缩短”是相对有关工作条例而言。本文建议在新生第一学期就发展预备党员,在时间周期上与条例要求不一致。建议修订有关工作条例,对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做出特别规定。二是关于严把预备党员转正关的问题。缩短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周期,不是放弃培养考察,要通过其他方式把好质量关,特别是要强化预备期教育和培养并严把转正关口,不仅可以对预备党员进行有效教育和制约,也是对所有学生党员党性的锻炼和提高。同时,考虑大学生预备党员经历单一,可以对大一和大二阶段延长预备期的、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不在个人档案中记录,减少对其未来正常发展的直接影响。

四、在班级党支部中提高大学生党员组织意识和组织能力

大学生党员正处于黄金年龄,二十来岁,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大学生党员所处的特殊地位和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提高大学生党员素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大学生入党后,应该经常性地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在党内生活中可以加强修养,得到锻炼,增强党的观念,在党组织的帮助下不断进步。本文特别强调的是组织素质。大学生党员的组织素质,即组织意识和组织能力的建立和提高,最好的方法是在组织活动和工作中实现,通过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实现。按本文设计的“两年循环制”,班级党支部的创设和发展过程,就是大学生党员提高组织素质的过程,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党员将在此过程中得到锻炼提高(四年级入党的预备党员受到的锻炼少一些)。

1.“两年循环制”建立的班级党支部赢得了比较长的存在时期,使党建工作更加到位,增强了工作的细致性、有效性和准确性,能使党员更多参与到支部活动中,党员的民主权利得到更充分保证,大学生党员在校期间得到很多切实的党性锻炼,有助于通过党支部各项工作,加强对党员培养和教育的力度。

2.“两年循环制”建立的班级党支部赢得了比较长的存在时期,将进一步推动学生党员的发展。而参与、主持发展党员工作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组织意识,在工作实际中锻炼能力的过程。

3.“两年循环制”建立的班级党支部赢得了比较长的存在时期,可以使党支部从加强自身建设延伸到党群工作同步运作,形成以党支部为龙头,班委会、团支部工作同步开展,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班级建设机制,使学生支部成为班级团结进步的核心力量,大学生党员既成为支部工作的对象,又成为支部开展工作的骨干力量,大学生党员的能力提高有了更多的途径。

4.“两年循环制”建立的班级党支部赢得了比较长的存在时期,能够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党员特别是大学生党支部干部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为培养领导干部素质提供了坚实宽泛的实践锻炼平台,有利于大学生党员早日成才,为党和社会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后备干部。

作者简介:陈燕(1964-),女,助理研究员,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主任科员,从事高等教育管理方向的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设大学生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成为后方:江西小三线的创设及其初步影响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