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理论在我国的应用及相关建议

2014-10-22 08:50唐敏
中国经贸 2014年15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

【摘 要】 本文从比较优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出发,分析了该理论在我国的应用以及在当前条件下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从而得出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战略要从产业结构升级、技术革新、创立自主品牌三方面进行改进。

【关键词】 比较优势理论;劳动力成本;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战略

比较优势理论是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理论,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非常漫长的过程。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如日本,亚洲四小龙的腾飞就是在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比较优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较长的过程。

最早的重商主义认为,金银是财富的唯一标志,严格限制货币流出,要让金银源源不断地流入到国内;晚期的重商主义认为,增加国家财富的手段就是发展对外贸易,但必须保持贸易的出超。这一时期,国家采取的是奖出限入的政策。

18世纪,“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提出绝对优势理论。他认为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可以使每个国家都增加财富,而贸易之所以存在,是由于各国生产成本上存在绝对差异。因此一国如果在某产品生产上劳动生产率较高,即有绝对优势,则该国就生产并出口这种产品,以此来与别国换取处于绝对劣势的产品。

19世纪,根据大卫?李嘉图的定义:在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是相等的。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双方均可节省劳动力,获得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好处。

在大卫?李嘉图之后,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两国生产技术相同的条件下,国家之间要素禀赋差异会造成供给能力的差异,从而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因此,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资本丰富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二、比较优势理论在我国的应用及出现的问题

1.比较优势理论在我国的应用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贸易更加频繁。同时,人口流动更加自由,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这为我国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由于供给较多,劳动力成本較低。因此我国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行外向型发展战略,大大促进了出口。1978年,我国对外贸易额为206亿美元,2012年出口20489.3亿美元,这其中,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功不可没。

同时,我国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在交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等方面的投资,据统计,2002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43499.91亿元,而到了2010年,这个数字达到了278121.9亿元。投资带动我国一系列资源的利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2.比较优势理论在我国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劳动力廉价优势正逐步减弱。据相关统计,2001-2010年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从10834元提高到36539元,年均名义增速为14.6%,年均实际增速为12.4%。金融危机以来,“民工荒”、“涨薪潮”等现象对中国劳动力市场造成巨大影响。劳动力成本之所以上涨,一是作为普通劳动力主体的农民的数量在减少,二是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我国劳动力供给减少。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工厂”,承接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但近几年,为节约成本,许多外国企业把生产加工地从中国转移到越南、缅甸等更具有廉价劳动力优势的国家。这对我国企业特别是外贸加工企业造成了巨大影响。

(2)形成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环境破坏严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即在生产要素质量、结构、使用效率和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实现的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质是以数量的增长速度为核心。长期以来我国水油电等资源要素的定价并非依赖于市场竞争,而是处于政府管制之下,资源要素价格偏低,从而投资成本较低。这样一来,投资便在我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性较大。在大量投资的同时,我们的资源利用效率十分低下,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据2013年一项调查显示,中国资源利用率居G20国家倒数第二,排名仅优于印度。

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我国大气污染问题严重,雾霾天气频频出现,严重危害人们健康;水污染问题也更加严峻,湖泊水质较差,湖泊富营养化加剧;同时,我国森林、草原面积不断减少,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的问题也更加突出。这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当前三大产业之间结构并不合理。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产品区域布局失衡,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而第二产业生产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升级较慢。主要表现在:当前我国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非核心部件加工制造和劳动密集型装配环节,在全球产业链上处于中低端,产品附加值不高,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产品投入研发不足,总体创新能力较差,技术更新缓慢。而第三产业近年来增长迅速,但总量偏小,行业结构不合理,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目前,绝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在70%左右,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在50%左右,而我国的第三产业比重长期徘徊在30%~40%左右。

三、对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些思考

比较优势理论在我国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1.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当前我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处于调整的关键时期,要从实际出发,合理安排产业内结构,同时要进一步调整我国总体产业结构。要继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治理,全方位加快农村体制改革,切实保障农民权益;要鼓励清洁能源的使用,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拓展第三产业的服务领域,提高第三产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以先进技术为依托,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2.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科研投入,实现技术革新

技术革新对我国转变增长方式、改善资源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增加科研经费,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完善专利保护制度,使每一项科研成果都能得到充分保护和利用;同时进一步研究技术创新奖惩制度,鼓励企业员工进行技术改进。要运用现代技术改在传统产业,迅速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技术和工艺。

3.开创自主品牌,提升国际竞争力

我国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自主核心竞争能力不强。只有拥有自主产权、创立自主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掌握主动权,并最终取胜。因此要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企业家要树立自主品牌意识,并将此理念贯彻到管理当中,开创自主品牌;同时要不断发展教育,丰富人才储备,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的人才;国家要加强对自主品牌的保护,鼓励企业建立自主品牌,引导其参与有效竞争。

参考文献:

[1]赵春明,宏结,陈阳.国际经济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版.7~21,43~51

[2]盛朝讯.比较优势动态化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兼论中国产业升级的方向与途径[J],当代经济研究,2012,(9)

[3]薛军伟,冯四毛.劳动力成本优势是中国长期的比较优势吗?[J].商业环境,2009,(1)

作者简介:

唐敏,女,汉族,四川宜宾人,现为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1级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理论探讨
产业结构
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基于“两基准”理论新解释的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