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拥军
摘 要:本文主要从信息化教学的概念入手,分析信息化教学的特点,以及对中职学校、教师、学生带来的影响,告诫教师要及时改变教学活动中的身份,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
关键词:信息化 教学 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c)-0148-01
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我国自21世纪开始实行教育现代化,目前为止,除了偏远地区,全国大部分学校,包括小学,都已经开设信息化相关课程,已基本实现了信息化。
1 信息化教学的概念与发展过程
那何为信息化呢?信息化简而言之,就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上的各方面、各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是把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各领域的发展手段。因此,可以这么说,把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教育事业中,就是教育信息化。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个发展过程,具体表现为:(1)首先,计算机技术作为一门学科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从而走进学校的课堂,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图形,软件应用及开发的能力。这类课程几乎持续教育的整个阶段,小学时期对计算机的认识,什么是主机,什么是屏幕,怎么开关机等等,到中学时期开始初步学习计算的应用,大学时期的计算机基础,教给学生更深入的知识,比如计算机代码,操作系统,程序等等。(2)计算机技术初步应用到教学中。这个阶段主要表现为,教师开始把计算机技术应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比如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电脑播放一些和教学相关的图片或视频。(3)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课程改革。这些课程向更方便学生能力提升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更贴近实际。中职学校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的,计算机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4)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教育的观念、媒介都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和教育事业融为了一体。我们来看看现在的课堂,授课方式是用电脑放映的课件,教师不再采用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老模式了。课件上形象生动的图片、视频,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这些都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差别很大,教育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2 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特点
(1)多媒体技术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教师的教学课件信息量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大很多,上课的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上的那点知识,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从网络上搜集各方面的材料呈现在教学课堂上,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2)电子媒体成本低。信息化教学实施以后,教师的授课方式多采用电子媒体的形式,把上课要讲的内容做成课件在课堂上进行放映。这些电子的课件保存方便且存放时间长。课件的制作是教师使用计算机完成的,在课堂上采用放映的形式,节约了教师备课的纸张和笔墨,以及粉笔等的费用。
(3)课堂内容丰富多样。多媒体技术下的课堂,教师讲课的课件,有大量的图片视频材料,图文并茂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丰富了课堂内容。比如,地理上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师可以用图片直观地展示出来,什么是高原,什么是丘陵,山地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图片就能分辨出来,大大提高了教学水平。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学习课堂上没有的知识,可以查看名校教师的教学视频,可以查阅学习相关的各种资料,就连实现国际化也成为了可能。
(4)电子媒介教学更容易实现资源共享。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授课都是采用粉笔加黑板的方式,学生为了更好理解和记忆知识,只能做笔记。多媒体技术则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上课的课件学生可以拷贝回去方便复习巩固。课件上的知识点出现错误了,教师可以直接在原有课件上进行修改,方便快捷。图片、视频等资料更是可以实现网络传输,资源共享。现在的教学活动中,课堂内容都是电子形式的,借助计算机、手机就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传输,实现资源共享,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
(5)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电子化的教学方式,相比较传统教学,更为生动、直观,更容易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不再局限于纸张文字。
3 教师应转换身份,培养技能型人才
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专业技能有着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生学习新知识不再局限于教师的讲授,网络上各种学习资料都可以下载学习,对学生的技能提高帮助很大。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信息的占有者,占据着绝对的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只能从老师那里学到知识。教師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传递的作用,是学生和新知识之间的纽带。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这一僵局,而且教师由于自身专业知识和见识阅历的限制,教师的权威受到了冲击。
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身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由之前的传道者变为现在的引导者,引导中职学生整合各种资源完成学业。比如:教师在授课前,引导学生对新内容进行预习,预先掌握新内容,把没有看懂的地方进行标记。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对课堂上的内容在网络上搜索,查找相关资料或者名师讲课视频,了解相关的学习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和学生,应该是互相合作的关系。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小型的研究课题,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技术查找资料,分析问题,完成课题研究,指导学生如何借助互联网技术获取所需的材料。
信息化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只扮演信息的传递着,而要为学生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培养中职学生的技能。这就要求教师,第一,要随时补充自身知识,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对于自己要教的课程,教师必须首先自己要熟练掌握,能够灵活应用,这样才能去教学生。杜绝学生提问老师就卡壳的情况。因此,教师应定期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的能力。同时借助网络,学习借鉴其他教师的讲课方式,以随时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第二,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适应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不随时随地学习就有可能倒退落后。还有些教师年龄偏大,年轻的时候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对新型的教学方法也有抵触。教师应该本着为学生服务的态度,学习计算机技术,研究互联网技术,把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好地融合到教学活动中,方便学生的学习。第三,结合信息技术,合理设计课堂。教师是教学课堂的设计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帮助学生学习。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在课堂设计时也应该时刻注意这一点,创造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给学生分组,小组讨论学习,帮助学生培养和其他同学合作的能力。第四,给学生足够的课余时间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后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能够消化吸收课堂上的知识,复习巩固。富余的课后时间可以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查阅相关资料,利用网络拓宽视野,提升综合实力。教师若是完全占用学生的时间,就使学生时时刻刻陷入到紧张的气氛中,打击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4 结论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效地教学方法也不在少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只一味地照搬别人的方法,也应该多注意研究班上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培养中职学生的技能。
参考文献
[1] 鞠宗其,林艳.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2):84-87.
[2] 彭燕,张建伟.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教学[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1):107-110.
[3] 王继新.信息化教育概论[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