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义才
在继承传统教育有效成分的基础上,新课程理念明确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关系,并倡导开展以能力为核心的“三维目标”教学活动.这是为新时期课程教学改革活动作出了战略性指向和战术性指导.实践表明,认知是基础性目标,能力是根本性追求,而情感则是过程性渗透.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它是学习过程中的动力因素,既影响学生的综合投入,又影响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情感的诱发与渗透,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现代认知学认为,情感属于一种内生驱动系统,它不但对于行为实践往往可以发挥指向、维持和强化的正能量作用,而且能够充分地影响到人的智力型活动,因而逐步产生了“情感智力说”和“情感能力说”.
在“三维目标”教学活动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于所采用实施的“过程与方法”,对于“知识与能力”发展性目标的有效整合和达成,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即使在教育思想如此解放的今天,许多教师依然津津乐道于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而对于学习情感的激发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一、坚持实验操作为支撑,积极开
展情趣化教学活动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曾经对“人们普遍喜欢鞭炮味,却不喜欢医院里的药味”这种现象作过研究,其结论是——鞭炮多是出现在喜庆的日子里,给人们带来愉悦的情感体验;而后者传递给人们的则是不愉快的情感.由此说明不同类型的情感所引发的行为实践是不尽相同的.
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学科,概念严谨、逻辑缜密,对学生在抽象思维和理解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尤其对于刚刚接触物理的初中生而言,兴趣和情感的因素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实验和操作为有效支撑,努力把学生引向“善教乐学”的良性发展轨道.
例如,关于“马德堡半球”的演示:开始让任意两个“大力士”学生来使劲地拉,他们却不能把这两个半球分离;打开活塞让空气进入之后,再让任意两个较小力气的学生来拉,他们很轻松地就完成了两个半球的分离.前后比较结果,充分地说明了“大气压强不仅存在,而且很大”的物理现象.如此,既可有效激发物理学习的情感心理,还能给学生留下“过手不忘”的印象,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二、坚持合作探究为引导,积极开
展自主化教学活动
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贯穿其中的唯一主体力量,离开了他们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互动,再精彩的教学过程、再高超的教学水平,至多也只是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导师”的角色,努力打造“导学”的教学过程,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手段,不断激励、引导、推动学生积极有效地担负起学习主体和主动学习的职责功能,从中实现自觉获取课程知识和主动培养学习技能并增进创造实践精神的全面发展目标.这才是素质化教学的应有之义和科学性做法.
例如,在探究“振动产生条件必须有回复力作用”时,教师可演示“特殊弹簧振子”的实验:让一个学生一手拿着金属“弹簧”的上端,另一手拿着下端系着的小球,然后拿着小球把“弹簧”向下拉到某一位置,让其他人猜测松手后会出现什么情况.结果竟出乎全班意料之外!接着让学生再做同样的实验,其结果与刚才相反.为什么呢?原来教师的“弹簧”是用“保险丝绕圈制成的”.这样,在教师“魔术”般引导下,学生合作探究获得了“振动所产生的必要性条件”.
三、坚持战略目标为指向,积极开
展激励性教学活动
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和推促者,教师所面对的工作对象,是一个生动活泼、个性鲜明的学生群体,他们之间存在着程度不同的个体差异.对此,我们既不能“选择”,也不能“淘汰”,更不能“拒绝”,而是应当始终坚持战略和战术并重的原则,注重实施以激励为主的学习评价和学生评价机制.尤其对于那些基础成绩较差、学习能力不强、性格心理脆弱的潜能生和“问题学生”,更要注重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适当放大他们的优势亮点,把教师的重视与关爱、肯定与帮助、褒扬与鼓励给予倾斜,源源不断地输送“亲师信道”的活力元素,并且利用物理等科学领域许多令人震撼和发人深省的人物事迹来教育学生,不断增强他们的进取精神和成功信念,从而逐步赢得“千里跬步、江海细流”的效应.毕竟人的学习能力有大有小,智力情感的开发和体现也有早有迟,而这些都是一种厚积薄发的积淀过程.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激励为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课程情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现物理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