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薇
【摘 要】采集 20个对象在进行手间距在40cm、60cm和80cm引体向上运动下的肱三头肌、肱二头肌和三角肌表面肌电信号,运用数理统计法进行处理与分析,比较三种不同手间距下的三块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的差异。双手的间距逐渐增加,所进行的引体向上对肱三头肌的刺激强度也随之增大。在手间距80cm进行引体向上时的肱三头肌表面肌电信号最强。手间距越大的反握引体向上对肱三头肌刺激最大。
【关键词】手间距;引体向上;表面肌电
0 前言
引体向上是一项非常普及的运动,是力量素质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所需空间小,器材少,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所以这一项锻炼在体育教学、训练以及个人锻炼中经常运用。
本研究运用表面肌电测试仪器做不同手间距的引体向上锻炼,对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和三角肌刺激的表面肌电变化进行研究,弥补了此项研究领域的空白。通过对受试者不同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分析与比较,确定什么手间距的引体向上锻炼会更大的刺激上臂肌肉,从而为指导大众健身提供一定意义上的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吉林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学院20名年龄均在20-24岁,身高170cm-180cm,体重60kg-80kg的男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吉林体育学院图书馆、万方数据库以及CNKI查阅了相关引体向上研究分析的资料30余篇。
1.2.2 实验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手间距在40cm、60cm及80cm的引体向上运动。每个受试者依次完成手间距在40cm后再进行手间距60cm的引体向上,最后进行手间距在80cm的引体向上。
1.2.3 数理统计法
数据经表面肌电信号分析系统处理之后导成 Excel形式的文件,并导入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全部数据均用平均数和±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积分肌电值的平均累计情况比较结果
表1 运动人体科学系20名男大学生三种不同手间距下的
平均每秒累计iEMG值比较(mV/s)
表2 运动人体科学系20名男大学生上臂肌肉不同手间距
平均iEMG值的■±S
通过t检验检验数据的有效性。引体向上锻炼肱二头肌时,手间距40cm和手间距60cm的检验结果,t=0.159,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手间距40cm和手间距80cm的检验结果,t=0.441,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手间距60cm和手间距80cm的检验结果,t=0.129,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引体向上锻炼三角肌时,手间距40cm和手间距60cm的检验结果,t=0.389,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手间距40cm和手间距80cm的检验结果,t=0.662,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手间距60cm和手间距80cm的检验结果,t=0.309,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引体向上锻炼肱三头肌时,手间距40cm和手间距60cm的检验结果,t=0.716,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手间距40cm和手间距80cm的检验结果,t=2.679, P<0.01,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意义,手间距60cm和手间距80cm的检验结果,t=2.478,P<0.01,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意义。
2.2 所测肌肉不同姿势下积分肌电肌特征分析
由表1数据可看出,每个学生三块肌肉的积分肌电值的平均累计情况以及三种不同手间距下,积分肌电值累计的对比关系,可以得出这样的数据,即实验对象在引体向上练习肱二头肌和三角肌过程中符合这样一个规律:手间距在40cm下的IEMG累积效率要高于手间距在60cm,手间距在60cm下的IEMG累积效率要高于手间距80cm。引体向上练习肱二头肌和三角肌过程中IEMG累积效率依次增大的顺序为:手间距80cm→手间距60cm→手间距40cm。
在反握引体向上对肱二头肌和三角肌锻炼中,手间距40cm和60cm两个动作之间iEMG值差异、在手间距40cm和80cm两个动作之间iEMG值差异和在手间距60cm和80cm两个动作之间iEMG值差异,用小概率事件原理检验数据的有效性,通过计算t值, P>0.05,差异均没有显著性意义。
实验对象在引体向上练习肱三头肌过程中符合这样一个规律:手间距在80cm下的IEMG累积效率要高于手间距在60cm,手间距在60cm下的IEMG累积效率要高于手间距40cm。引体向上练习肱三头肌过程中IEMG累积效率依次增大的顺序为:手间距40cm→手间距60cm→手间距80cm。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以反握的方式进行引体向上锻炼时,采用不同的手间距对肱二头肌和三角肌锻炼效果没有明显差异。
(2)以反握的方式进行引体向上锻炼时,采用不同的手间距对肱三头肌锻炼,手间距80cm的锻炼效果最为明显。
3.2 建议
(1)采用反握引体向上锻炼肱二头肌与三角肌,可依据自身喜好选择锻炼时的手间距。
(2)采用反握引体向上锻炼肱三头肌,可依据自身情况选择适于本人的最大手间距。
【参考文献】
[1]普次仁.初中生引体向上的训练方法[J].体育教学与研究,2010,86(1):97.
[2]陈忠.从解剖学角度看单杠正反握引体向上的教学分析[J].宁德师专学报,2010,13(4):97.
[3]赵伟科,何辉.优秀网球运动员正手击球肌肉用力表面肌電特征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7):74-77.
[4]倪朝民,穆景颂,夏清,等.表面肌电在腰间盘突出患者功能评定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和实践,2010,16(3):266-269.
[5]孙砺.国内应用表面肌电分析体育运动技术动作的研究综述[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6):68-71.
[责任编辑: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