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放式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2014-10-21 14:43穆林林
中国电力教育 2014年32期
关键词:研究与实践立体化开放式

穆林林

摘要:沈阳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定位于培养“宽口径,厚实力,强素质”创新型、复合式高端人才,而高度适应这一定位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实践中通过调研国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不断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拓宽视野,结合本校实际,研究构建了开放式、立体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践中效果突出。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放式;立体化;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2-0135-02

实践教学是指教育者围绕教育教学目标而开展的,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为特征,以运用理论知识观察、了解、发现、解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内容的实践活动。它既包括认识探索自然规律、掌握技术知识开展的科学实验、生产实习等必要的验证性实验,也包括为解决实际的生产和社会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开展的研究性、探索性、设计性、综合性实践,还包括以了解社会、提高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社会实践。[1]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993 年中国人民大学开始招收第一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至今仅十多年时间,但发展速度很快,现在全国已有200 余所高校相继设置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其培养层次也从本科发展到了研究生,可谓起步晚发展快,不光人力资源管理学科体系本身还不够完备,对该专业的培养经验不足,实践教学更是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急需加强和改革。[2]

1.专业设置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

全球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尤其是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不断的对外开放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大型企业的管理层及中小型企业的经营者早已意识到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和各项经济指标增长大大有益,用人单位间的人才争夺十分激烈,人力资源已逐步成为企业、事业单位的核心资源。用人单位更希望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能从员工招聘考核、员工培训、素质测评、岗位评估、绩效考核、分级管理等环节筛选、培养出适合本单位发展,具备学习能力,拥有不断上升潜力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市场上迫切需要高等学校能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符合市场需求的建设和发展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2.表现出“依附性”的明显特征

前已述及,正是着眼于市场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缺口巨大,很多高校相继设置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的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受资金、场地、学校发展战略、学校发展的重心等诸多内在因素限制,各高校尤其注重原有优势特色学科的发展,导致后设置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环节依附于原有学科的实践环节上,工科院校实践环节上偏重于类似“钳工”的实践实习,文科院校偏重于现场认识实习等现象比较普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学时不断被压缩,难以实现系统化、规范化。

3.难以实现创新型、复合式高端人才的培养要求

专业教学理念落后,实践课程和教材建设忽视企业的现实需求,教师缺少实践经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实验基础设施薄弱,培养模式僵化等问题大量存在,如果不加以调整、优化,往往培养出只会“纸上谈兵”的毕业生,背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创新型、复合式高端人才的培养目标。大量中小型企业对于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较强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人力资源本科毕业生实际上处于一种研究能力不足,操作能力又不够的“夹生饭”状态。[2]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放式、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汲取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类专业优秀实践环节先进经验,实践中研究职业资格标准,构建了“能力模块+职业情境”的实践课程体系,采用“情境驱动、模块层递”方式组织教学,实践环节管理应用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实践教学网络化综合管理系统,实践基地建设定位准确、科学规划、高效运行,经过教学实践检验,拓展了学生专业综合素质,提高了创新与实践能力。见图1。

1.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职业资格标准,构建“能力模块+职业情境”的实践课程体系

深入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国家职业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条件,结合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按照模块化原则开发实习内容,构建“能力模块+职业情境”的实践课程体系。该体系把实践教学内容从原来相对粗放的划分模式进行科学调整,按照培养学生不同能力原则调整为“正金字塔型”的“能力模块”组合,按照每种“能力模块”要求的侧重点不同设计了“倒金字塔型”的“职业情境”组合。“职业情境”紧密配合“能力模块”设计,共同组成递进培养学生宽口径实践能力的实践课程体系,此种设计有利于培养具备“”高端应用型人才,如图2所示。

(1)“能力模块”组合。该组合包括:基础知识模块—专业能力模块—校企合作模块—创新实验模块—素质拓展模块,各类模块组合为“正金字塔型”,层层递进设计规划不同类别、不同比例的实践课程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现代职场要求的实践能力。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基础性和专业性的实践内容占的比例较大,有利于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养成专业素养,校企合作内容处于重要的纽带位置,即凸显校企合作的重要,也不教条的一味增加比例,因为任何类型的校企合作都会受限于学生实习和生产之间的矛盾,但是该环节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又必不可少。在上述基础上,学生进入创新和素质拓展模块训练后,将极大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提高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为入职后的发展储备能量。

(2)“职业情境”组合。职业情境是指实践内容设计时,运用丰富多彩的手段,如多媒体软件、虚拟现实软件、影像、角色表演、创新实验等,在现实或模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工作实际中的关键场景,把能力模块要求的相关知识点融合入相应的“职业情境”中,该种方法可有效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体实验室不足及较难建设的问题。该组合包括:基础—专业—校企—创新—素质,每一层情境的设置都严密配合能力模块中的实践内容。

经过实践的验证,这种实践课程设置使每个模块专业性和针对性加强,各个模块互相支撑,互为补充,极大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果,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可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能力不同,合理调整学生在各个模块的侧重点,紧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发展趋势,当专业实践能力需要微调时,只要调整对应模块的内容即可实现实践体系的有序跟进,能灵活的追踪专业发展方向。力争使学生不仅能学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领域的基本技能,还努力达到不重复参加培训就能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3]

2.在实践教学运行管理上,采用“情境驱动+模块层递”方式组织教学

在實践教学组织上,采取小学期集中授课的方式,学生在几周或数周时间段内学习、工作在实验室等实践场所,有利于学生更加熟悉实践场所,融入实践环境,强化基础,为专业素质的提升做好技能能力准备。

在实践教学运行管理上,用“情境驱动、模块层递”方式组织不同阶段教学内容的划分比例和递进流程,如图2所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具备管理类专业的常见特征,知识点理论性较强,其实践环节容易陷入案例分析这样说教训练中,实践手段单一化,采用丰富多彩的职业情境驱动各实践环节在教学体系中的实施,严格按照设计中的层级模块逐级递进,只有完成好下一层级的实践任务,才可上升到更高层级,有利于学生“能力模块”的不同层次训练中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点,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实践证明,强化“情境驱动、模块层递”模式的教学运行方法,每一个环节严格规范,把每个层级的内容都落到实处,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3.规划设计了应用于智能移动终端的实践教学网络化综合管理系统

实践教学网络化综合管理系统基于WIFI技术,教师应用的手持终端为平板电脑、手机等智能移动设备,主要功能包括:面向教师的实践考核节点采集成绩、设定计算规则、总评成绩的管理和分析、成绩输出;面向实习学生的查询功能、实践考核节点成绩明细及分析;面向实践管理者的数据库管理与维护,对实验室内部设备材料、设备等资产的实时管理,对实践课程网络化管理,虚拟实验室对接管理;最终实现实践教学实时移动办公,为实验教师和管理者提供集成统一的操作平台,提高实践教学的工作效率,提升实践教学的管理水平。

4.实践基地建设定位准确、科学规划、高效运行

规划并建设了1个基础实验实训平台,基础实验实训,有利于学生掌握本专业需求的最基本的技能知识点,为后续层递能力模块训练夯实基础,为创新实验开展做准备;建设2个专业化创新实验实训平台,该平台具备二个功能,一是对培养方案中规定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技能开展专项训练,可以针对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提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中的具体任务,让学生分组或独立完成实验项目;二是为在专业技能训练考评中遴选出来的优秀学生开展创新实验提供软件硬件平台,通过优秀的创新实验项目激励其他同学及低年级同学加强专业技能训练的兴趣,最终形成良性循环,提高全体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建设2个校企合作实习平台,校企合作实习平台可有效解决化解校外实习教学与企业实际生产管理之间的矛盾,实现校内外实习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建设1个虚拟实验平台,利用虚拟与现实技术将部分现实中难以再现的职业情境在软件中虚拟构建,并留有二次开发的接口,提供给学生在素质拓展训练中设计制作虚拟情境,给学生无限想象的空间,即节约了实验资源,又培养职业素质,拓宽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制定科学严谨的实验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是保证实践教学有序、安全进行的重要手段,教学运行特别注重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

三、结论

沈阳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定位于培养“宽口径,厚实力,强素质”创新型、复合式高端人才,为配合这一培养目标,课题组研究设计了以“基础雄厚、一专多能、思维创新、素质顶尖”为核心目标的开放式、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实践中研究职业资格标准,构建了“能力模块+职业情境”的实践课程体系,采用“情境驱动、模块层递”方式组织教学,实践环节管理应用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实践教学网络化综合管理系统,实践基地建设定位准确、科学规划、高效运行,经过教学实践检验,拓展了学生专业综合素质,提高了创新与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就业,保障了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志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和产业,2011,11(1):122-125.

[2]张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全程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0(31):326-328.

[3]李乃忠.基于职业标准的电工实习课程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9(232):75-76.

(责任编辑:刘翠枝)

猜你喜欢
研究与实践立体化开放式
中国管理模式研究的五项原则
基于YOLOV5与Raspberry PI及Arduino的视觉开放式智能机器服务平台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中游戏元素分析
构建“教会、勤练、常赛”的立体化学校体育新样态实践研究
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图书选题的立体化经营思路
基于TBL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构建中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晨星开放式基金业绩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