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永波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该是学生伙伴的课堂、自由想象的课堂、发展创新的课堂、享受成功的课堂;课堂应该是孩子们好学、善思的乐园,应该给孩子们一片发展的天空.
一、师生合作,培养数学能力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安全的课堂气氛. 教学中,教师从以往的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合作者和组织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就敢于思考和表达,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
如“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教学.
师:(出示情境图)许多小朋友喜欢滑滑板!瞧,他们在干什么呀?看图想一想,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们分组展开交流,几分钟后,班内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
(1)老师有几人?学生有几人?
(2)男同学有几人?女同学有几人?
(3)学生比老师多几人?老师比学生少几人?
(4)操场上一共有几人?
(5)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几人?男同学比女同学少几人?
(6)滑滑板的有几人?喊加油的有几人?
滑滑板的回答中自然而然地就出现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如“学生比老师多几人”.
师:这个问题你们会回答吗?怎么想的呢?
生1:学生比老师多6人,我是数出来的. (生演示数法)
生2:我摆了学具知道了,老师有2人,我就摆2个○,学生有8人,我就摆了8个△(生边说边演示:△△△△△△△△),这样一眼就看出来学生比老师多6人.
生3:学生有8人,老师再添上6人是8人,就和学生一样多了,所以多了6人.
生4:老师有2人,学生有8人,我想到了8 - 2 = 6(人),所以学生比老师多6人.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的语言恰恰是对问题直接、最真实的理解,教师只是起到组织者和点拨者的作用.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获取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得到培养、提高. 这样的数学教学是学生所喜欢的,更是学生所需要的.
二、自由探究,享受数学乐趣
课堂教学中变“听数学”为“做数学”,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慷慨地把探究时空留给学生,让儿童在自己的世界里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探究数学,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地飞翔,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 在探究中触摸数学、体验数学、创造数学、享受数学.
如“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 在学生认识1平方分米,并用1平方分米测量方凳面、课桌面的面积后.
師:“请同学们分成小组测量我们上课舞台的面积,测量过程中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可以来找老师. ”
学生纷纷下位,自愿结合,非常投入地测量起来. 一会儿,有学生回到座位拿凳子,搬桌子,教师始料未及,疑惑不解. 有学生跑到老师面前……
在学生充分体验后,教师请学生回到座位上.
教师走到学生1面前:“刚才这位小朋友测量一会儿,就找我来了. 你找我要什么?”
生1:“我想要一个大点的面积单位. ”
生2抢答:“有现成的凳子. ”
师:“老师真没有想到,刚才你们拿凳子、搬桌子是什么意思?”
生2:“我们已经测量出方凳面的面积是9平方分米,用9平方分米测量要比用1平方分米快. ”
师:“真了不起啊!”
生3:“我想这个舞台上除了黑板外,就数课桌面最大. 我搬课桌量舞台的长,看一排能量几次,再量舞台的宽,看能量几排. 知道了课桌面的面积,就能算出来舞台的面积. ”
师:“太有创造了!拿凳子量,搬课桌量,都说明1平方分米太小了,需要一个大一些的面积单位……”
“拿板凳量、搬桌子量”,学生赢得足够的自主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沉醉于问题情境之中,这种课堂灵感的迸发,使教学远远超越了原先的教学设计,成为教学过程生成性的最可宝贵的一部分,也是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学会应用,体验数学生活
数学有用,不是靠教师说教,不是靠课堂上贴标签,而是需要教师创设生活的情景,有意识地捕捉数学信息,采撷生活实例,让学生在鲜活的情境中去体验.
如笔者的“巧围鸡笼”数学实践活动. 在师生共同揭示规律(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长与宽相差越小,面积越大;当长与宽相等时,面积最大)之后,教师出示课件:有一个养鸡专业户,家里养了几百只鸡,想用24米长的铁丝网围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鸡笼,要想围成的面积最大,怎么围才好?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汇报.
生1:我们组设计的方案,是在院墙中央围一个边长是6米的正方形鸡笼,面积是36平方米.
生2:我们组根据养鸡户家的实际,借用两面院墙的一角,设计了一个边长是12米的正方形鸡笼,面积是144平方米.
师:这样设计不仅保证了鸡笼的最大面积,而且对院墙的一角进行了综合利用. 不套用例题,有创新!
生3:我们组借用一面院墙,围成一个边长是8米的正方形鸡笼,面积是64平方米.
师:同学们能联系实际,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帮助养鸡专业户设计三种方案……
生4:在第三种方案中,我发现,铁丝网靠院墙的两边各长7米,与院墙平行的边长10米,所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是70平方米,比64平方米大.
生5:70平方米还不是最大的. 如果靠院墙的两边各长6米,与院墙平行的边长12米,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就是72平方米.
师故作惊讶:“对呀!在第三种方案中,为什么围成面积最大的鸡笼不是正方形,而变成了长方形呢?难道上面的规律错了?”
教师引导学生画图、讨论.
生6:我是这样想的,借用一面围墙,就等于用48米的铁丝网围成一个大的正方形鸡笼,然后取其中的一半. 刚才的规律没有错.
师:你为同学们解决了一大难题,谢谢你.
教师把学生熟悉的“围鸡笼”作为数学学习的材料,把生活情景转化为数学问题,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提高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