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加强理论武装,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但第一位的任务,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干部来说,完成好用科学理论武装基层党员和群众这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关键在找准着力点和切入点,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通俗化,切实让理论贴近党员群众,让党员和群众走近理论。
一、要解决好“引力”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各级党员干部和群众只有对理论产生真情实感,才能带动真学实干。现在有的党员和群众不想学理论、不爱学理论,根本原因就在于对理论没有情感上的认同,进而上升不到理论上的认知。党员和群众学理论必须把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作为首要环节来抓。怎么增强引力?一个是从内心上走近。抓学习也好,搞教育也好,首先要了解党员和群众的真实想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另一个是从情感上拉近。就是要用身边人、身边事和群众自己的语言来诠释理论,缩小理论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切实让大家感到创新理论就在身边、就在眼前,增强党员和群众参与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再一个是从思想上贴近。就是要着眼群众的认识能力和理论思维层次,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安排学习内容,不能急于求成,提过高指标。
二、要解决好“魅力”的问题。理论是朴素的,但绝不是枯燥无味的,党的创新理论本身就蕴含着无穷的真理魅力和实践价值。现在有些党员干部和群众认为理论枯燥无味,就是没有发现理论魅力所在。新一代青年楷模为什么爱学理论,就是因为他们体会到了党的创新理论是成长进步的“方向盘”,是学习工作的“金钥匙”,体会到了学习有甜头,学好有奔头,利益在里头。党的创新理论魅力在哪里?一个是魅力源自理论本身的真理力量。在学习教育中,一定要注意发掘理论本身蕴含的真理力量,切实用它来感召基层党员和群众,灌注思想。另一个是魅力源自指导实践的巨大威力。有些理论问题,在课堂上讲不清,但到实踐中一看就明白。要善于用实践来印证理论,让党员和群众在实践中找到理论的注脚。再一个是魅力源自先进典型的感召作用。典型鼓舞人,典型激励人,典型也最能带动人。要发挥好理论学习先进典型的作用,引导党员和群众增强“真学真管用,真学真受益”的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动力。
三、要解决好“能力”的问题。增强基层党员和群众理论武装实效,当前一个突出问题是有些基层组织的党员领导干部讲不好理论课。方永刚讲理论为什么各个层次都爱听,就是因为他能够因人施教,他所讲的正是大家所想的,他的释惑解决了大家的疑惑,大家都称他为“政治翻译”。那么,作为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要提高哪些能力呢?要提高基层机关抓学习教育的统筹能力,要统计划,把理论学习和政治教育捆在一起抓;要统力量,对重大教育、重大理论问题要组织人员集中备课;要统资源,有些学习教育资料书籍要搞好共享。要提高各级党的领导干部的授课能力。把深奥理论讲通俗,讲出自己的阐释;把理论由点扩展到面,讲出自己的概括;把抽象理论讲鲜活,讲出自己的分析;把理论由远拉近,讲出自己的见解。要提高基层理论骨干的辅导能力。基层理论骨干与群众经历相似、话语相通、感情相近,发挥好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有时在学习教育中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要解决好“活力”的问题。教育不是教学,不能一味地搞说教、抓灌输,要善于运用各种学习教育资源,切实要让基层党员和群众能够坐下来、学起来、学进去。怎么样激发活力?要浓厚人人都想学的氛围。把理论学习融入基层党员和群众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渗透到大家所在的各个角落,让大家一进门就受感染,在耳濡目染中强化记忆、点滴渗透,形成“学理论是潮流,学不好不入流”的氛围和导向。要创新人人都爱学的方法。方法贴近群众,理论才能走近党员和群众。创新理论学习的方式方法,就能帮助基层党员和群众找到理论学习的“桥”和“船”。要规范人人都去学的制度。激发学用创新理论的活力,一时容易,但持久很难。要长久保持党员和群众学用创新理论的热情和活力,就要不断在完善制度上做文章。要建立和完善一些抓理论学习经常化、常态化的有效机制,把学好理论与个人的成长、进步、使用等涉及个人的切身利益挂起钩来,为基层党员和群众购买学习资料、配备学习设施,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切实让他们学习有平台,展示有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