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学果
摘要: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本类型之一。结合模式建构的构成要素,即理念、目标、条件、程序、评价等五个方面,对高职生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建构,并从科学性、发展性、主体性、全面性、职业性和操作性等六个方面探讨模式的建构原则。
关键词:高职校;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构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5-092-03
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本类型之一。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以优化学生的心理机能、完善学生的积极品质、发展学生的心理潜能为目标,以帮助学生积极地应对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为核心任务,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和家长实施全员教育,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面渗透,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训练和辅导,指导学生成为一个心理健康、快乐幸福和自我实现的人的一整套实施程序和操作规范。
建构高职生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和谐社会的呼唤、人文关怀理念的体现和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创新了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贯的理念、内容、方法等,有助于从积极的视角来审视和解读高职生及其“问题”,有助于挖掘个体的积极品质,开发个体的积极潜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心理问题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一、高职校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建构
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完整建构,包括理念、目标、条件、程序、评价等五个构成要素。
(一)理念:积极育人、自主发展
1.树立以人为本的积极育人观
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就是要创造学校的“幸福教育”,让每一位高职生感受到真正的存在感、价值感和幸福感,发现、发展属于自己的价值和幸福,真正幸福地、有价值地在高职校里学习和生活,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的生活,为人生的幸福奠基。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倡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赏识学生,去发现、欣赏每一位高职生的积极品质和积极潜能,用积极的、合适的内容和方式,发展每一位高职生的积极个性品质和积极潜能,引导每一位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
2.树立健康幸福的自主发展观
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关注个体心理健康、快乐幸福的同时,更注重个体的自我实现,即个体所有潜能的充分实现与人的不断成长。高职生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充分肯定高职生的主体地位,赏识高职生的积极个性品质和积极潜能,给高职生自由探索和发展的机会,让处于发展中的高职生更多地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行事,发挥自身的潜能,体验开发潜能、自主发展的乐趣,发展高职生的健康个性,形成每个高职生的独创性,帮助每一位高职生有所选择,让每一位高职生能够表现,“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二)目标:三个层级,预防、发展和矫正目标相结合
1.基础目标: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健康的心理,是青少年成長的重要基石。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是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础目标。职业学校,一方面,要增强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另一方面,要重点关注一些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帮助学生积极应对在成长中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高职生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要把握常见心理问题的发生规律及其原因,分阶段、分对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矫正。
2.中级目标: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快乐幸福
尽管成长的过程中会遭遇挑战和考验,但成长的过程应该是快乐的、幸福的。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快乐幸福,是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中级目标。个体身上的积极品质和心理潜能,既是一种心理资本,也是积极的心理能量。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心理问题的防疫力和抵抗力,从根本上积极预防和应对心理问题。做幸福快乐的自己。中级目标,有助于使学生在心理健康的基础上,生活得更快乐、更幸福。
3.终极目标: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成长的要义在于自主成长。当个体充分发挥并表现出潜力的时候,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因此,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是高职生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终极目标。高职生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要激活高职生的自主成长意愿,激发高职生的积极成长动机,给每一位高职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机会,增强学生开发潜能、自主成长的能力,帮助个体最大限度地发展自我、实现自我,成为最好的自己。
(三)条件: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体发展、三位一体
1.全员参与,建立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职业学校应确立师生全员教育的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在教师层面,应形成以学校分管领导为统领,以专业心理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和系部心理辅导员为骨干,以学科教师为生力军的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在学生层面,应形成以学校学生心理服务工作骨干为主导,以系部学生心理服务工作骨干为主体,以班级心理委员为抓手的学生朋辈心理辅导自助队伍,由此形成师生全员参与的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2.全面渗透,营造积极健康幸福的校园文化
职业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广播、橱窗等平台,课程渗透、活动等途径,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全面开展,全过程开展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时时处处渗透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营造正向校园文化、社会环境和媒体宣传为积极氛围的积极向上、和谐幸福、自主发展的育人环境,使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的常态和特色,为学生的人生幸福创造积极和谐的氛围。
3.全体发展,实现健康幸福自我实现的人生
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面向全体学生,旨在开发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潜能,促使每一位学生心理健康、快乐幸福和自我实现的发展性教育。教师是教育的主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实施与效果。因此,注重教师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完善。不仅有助于增强教师的心理能量,促成教师的自我实现,更是学生实现自我的重要保障。
4.三位一体,构建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家庭、学校、社会是个体成长的重要环境,也是宝贵的教育资源,都对学生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意义。整合教育资源,构建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系统,使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才有助于全方位、全过程地发挥教育合力,共同致力于高职生的心理健康、快乐幸福和自我实现。
综上所述,职业学校应确立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理念,主张全方位、全过程、全面渗透、全员参与,形成以学校分管领导为统领,以专业心理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为骨干,以学科教师为生力军,以家长为后援,以正向校园文化、社会环境和媒体宣传为积极氛围的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主张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人人事事、时时处处渗透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
(四)程序:三个步骤
1.唤醒积极认知,激发积极动机
个体身上蕴藏着巨大的积极潜能和积极品质,要引导学生自我实现,首先要唤醒个体的积极意识——“我是独特的自己”,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积极潜能、积极品质及其积极意义和价值;进而激发个体积极发展的意愿——“我可以做最好的自己”,这为个体开发自我、发展自我提供了基础和根据,也是个体实现自我的动力。
2.强化积极体验,形成积极个性
当个体认识到自身潜能、产生开发潜能的意愿后,要强化潜能开发带给学生的积极体验,并指导学生从消极的情绪体验中发掘积极的意义和价值,发展积极的个性品质,从而使学生从“我‘可以做最好的自己”这一外在行为要求内化为“我‘乐意做最好的自己”的内心需求,这是个体开发自身积极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保证。
3.提供积极方法,发展积极行为
职业学校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心理需求,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方法指导,使没有方法的学生掌握到自我实现的方法,使一些缺少方法的学生有更多的方法进行选择,使方法不恰当的学生及时调整、完善,采用适当的方法,由此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到自我实现的方法。这是个体自我实现的重要保障。
(五)评价:心理健康、快乐幸福、自我实现
基于高职生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目标差异,分层次对其教育成效进行评价。
1.基础标准:心理健康
针对“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这一基础目标,评价标准是以心理健康为基础的,即学生能够保持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这既是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学生快乐幸福、自我实现的前提。学校应在新生入学时,开展心理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干预,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2.中级标准:快乐幸福
针对“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快乐幸福”这一中间目标,评价标准是以快乐幸福为基础的,即学生能够保持快乐幸福的愉悦情绪,具有幸福感。快乐幸福,既是在心理健康标准上的深入,也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前提。学校应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使不快乐的学生重拾快乐,使缺少快乐的人真正快乐起来,使快乐幸福的人更快乐、更幸福。
3.高级标准:自我实现
针对“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这一终极目标,评价标准是以自我实现为基础的,即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表现自己的才能,生活得更有意义、更有成就感、更有品质。职业学校应尊重学生的潜能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创设自我实现的机会和条件,帮助每一位学生开发自己的潜能,追求自我实现。自我实现,不仅是学生心理自主和谐发展的需求,也是社會和谐幸福的根本需要。
心理健康、快乐幸福、自我实现等三个评价标准由低到高,由浅入深,体现了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发展与预防、矫治相结合,立足于发展。
理念、目标、条件、程序和评价等五个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构成完整的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二、高职校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高职生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既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同时也是建立在对职校心理工作深刻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的。模式的理念、目标、条件、程序、评价等构成要素,是在遵循高职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是在对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实践探索进行深入理性分析和不断修正、完善基础上的,是合理的,也是科学的。
(二)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必须以发展的观点来对待学生,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学生发展为重点,使处于不同心理健康状态的学生都能心理健康、幸福快乐、自主发展,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均衡性,因此,模式建构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发展任务变化。
(三)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要以学生为主体和出发点,以促进学生的自主成长和自主发展为目的。主体性原则,要求职业学校充分尊重高职生的主体地位,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充分发挥高职生的主体作用,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心理需求,鼓励高职生自我教育、自我启发、自我体验、自主发展。
(四)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通过全员教育、全面渗透、全方位推进,旨在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和谐自主发展。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要在学校全面开展、全面渗透、全过程进行,要综合考虑时间指向、活动类型、关系维度等,还提倡学校与家庭、社会全方位推进,形成教育合力。
(五)职业性原则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即在“强技能”的同时,“强素养”、“强个性”,应给学生更多的“增加值”和“附加值”,培养具有“自信阳光的气质、文明有礼的品质和创新创业的特质”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生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要能体现出职业学校的特点或特色。
(六)操作性原则
高职生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以便于在教育实际中推广应用。一方面,要便于教师在育人时,面向不同层次教育对象时的实施操作;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学生自我教育时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同时,对同类性质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应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三、结语
虽然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但是,高职生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目前还处于初步摸索阶段。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探索,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必将会有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和成熟,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必将不断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崔景贵,黄亮.当代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建构[J].职教论坛,2013(7):4-9.
[2]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润泽幸福人生[N].中国教育报,2013-07-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