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从共性和差异性入手,对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特征进行了对比。然后根据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消费函数模型对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得出结论,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特征基本符合西方消费函数模型中的绝对收入假说,其中,收入水平对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我国仍需坚持以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
关键词:消费行为特征;消费函数模型;收入水平
1 引言
作为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国家,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有失均衡。从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到十八大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表明了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任务的艰巨性。研究当前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规律性,分析其消费差异的内在原因,对于保证宏观政策的落实、宏观经济的运行,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西方消费理论始于20世纪30年代,其在宏观经济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应用较多的是“绝对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持久收入假说”及“X假说”等。基于国外成熟的消费理论,我国学者利用中国的数据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臧旭恒[1] (1994)利用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估计了全国居民的消费函数。吴瑞华[2](2012)指出,收入是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首要因素。董文杰、温涛[3](2010)运用生命周期理论研究了我国1952-2008年的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并对此进行实证分析。冯春丽[4](2010)认为稳定持续增长的收入和资产性财富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相反地,一些学者则否定了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对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适用性。余永定、李军[5](2000)认为,无论是生命周期假说还是永久收入假说,都难以应用于分析中国居民的消费行为,这是因为当时中国经济中的资本市场还不完善,并且几乎不存在消费信贷。申朴、刘康兵[6](2003)利用1982-2000年间中国宏观经济有关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对转轨时期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了详尽的实证分析,证明了城镇居民的当前消费对当前收入具有显著的过度敏感性,从而拒绝了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在我国城镇居民中的适用性。
目前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比较研究主要侧重于用实证方法来解释居民“低消费、高储蓄”的消费行为特征,从研究内容上来看要么笼统的分析全国居民,要么只单独研究城镇居民或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特征,对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比较研究的还非常少。从研究时间跨度看,现有研究大都停留在2010年以前。基于此空缺,本文采用我国最新的1990-2013年城镇居民消费数据,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并根据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特点比对西方消费函数模型进行了假设检验,对实证结果和实际意义进行了讨论。
2 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特征性分析
2.1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共性分析
如上图所示,1990-2013年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人均存款余额以及人均消费支出都大致呈逐年递增状态。对比图1和图3,我们看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变动趋势大体一致。据此我们推断收入水平是影响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由于城向居民的生活质量、消费行为以及所处的经济环境不同,故收入水平对其消费支出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对比图2和图3,其变化趋势大体一致,故我们可以做出推断,城乡居民人均存款余额是影响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又一因素。由于农业生产具有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农村居民本期的消费主要依靠上期的收入和储蓄,因此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受存款余额的影响较为明显,故我们认为这个因素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与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2.2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差异性分析
上图分别显示了1990-2013年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存款增长率以及消费增长率的变化。从图4可以看出,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率是相近的,但在1998年到2004年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明显高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这也直接导致我国城乡居民经济水平进一步拉大。我们从图5中可以看出,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存款增长率保持在一个比较均衡的水平,对他们来说,不管消费行为如何,相应的储蓄对他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生活保障。而对于城镇居民,情况有所差别。城镇居民人均储蓄增长率波动趋势比较明显,反映出城乡居民消费心理的差别。图6反映出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率变动幅度明显大于城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农村居民在消费行为中受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更大。对比图4,我们看出,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率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的趋势大体一致,反映出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就是收入水平。
3 城乡居民消费行为实证研究
3.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3.1.1 城乡居民消费行为与绝对收入假设消费理论
根据上文对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的对比分析,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变动趋势和收入水平变动趋势是基本一致的,据此我们得出推断,影响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收入水平。而凯恩斯绝对收入函数假说认为消费由收入唯一确定,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服从绝对收入假设消费理论;
H2: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服从绝对收入假设消费理论。
3.1.2 城乡居民消费行为与“不可逆性”假设消费理论
根据杜生伯利的研究,消费者的消费支出水平还会受自己历史上曾经实现的消费水平的影响。据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H3: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服从“不可逆性”假设消费理论;
H4: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服从“不可逆性”假设消费理论。
3.1.3 城乡居民消费行为与生命周期假设消费理论
根据上文对城乡居民存款状况与消费行为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存款余额是影响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又一因素,根据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理论,我们可以做出以下假设:
H5: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服从生命周期假设消费理论;
H6: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服从生命周期假设消费理论。
3.2 假设检验
3.2.1 变量选取与数据收集
本文分析所用的全部数据均来自《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2013年中国金融年鉴》。其中,主要变量有城镇居民人均存款余额和农村居民人均存款余额,分别用字母S和s来表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分别用字母X和x来表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现金消费支出,分别用字母Y和y来表示。
3.2.2 数据的分析与结果
(1)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分析。首先建立消费与收入函数模型,对模型的残差进行异方差检验,Probability=0.0032,小于0.05,故拒绝同方差假设,认为模型的随机项存在异方差。为消除异方差,我们对模型进行对数转换,得到的结果如表一示,此模型通过了异方差检验,我们使用Breusch-Godfrey来检验序列自相关性。经检验P值为0.0048,小于显著性水平,故认为模型的残差序列存在自相关。接下来我们用差分方法消除模型的自相关性,得到最终结果:
此模型将原模型的形式进行了变换,也降低了之前模型变量之间存在的共线性。此外,此模型统计检验全部通过,参数显著,且不存在序列自相关性和异方差性,拟合优度也达到了99.9%,故模型成立。从模型中我们可以得出,收入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故我们没有充分理由拒绝假设H1。
接着我们采用“不可逆性”相对收入假设消费函数模型对城镇居民进行分析,得到:
从模型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变量Xt-1的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且根据其D.W.值我們可以看出该模型的残差序列存在一阶自相关。故该模型不能使用,我们拒绝假设H3。
从结果中我们分析得,模型参数估计量的经济意义不合理,且变量St的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通过D.W.值我们也可以看出,该模型的残差序列存在自相关性。故我们拒绝假设H5。
(2)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分析。首先,我们采用绝对收入函数模型对城镇居民进行分析并模型进行异方差检验,得出P值为0.329657,大于显著性水平0.05,故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根据BG检验我们得出P值为0.003715,小于显著性水平,故存在序列自相关。下面我们使用差分方法消除自相关性,并变换模型形式,克服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此模型各项系数均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不存在异方差,且通过了BG检验,即不存在序列自相关性。从模型中我们可以得出,收入也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故我们没有充分理由拒绝假设H2。
接着,我们采用“不可逆性”相对收入假设消费函数模型对农村居民进行分析,从模型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变量Xt-1的系数同样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且根据BG检验我们可以看出该模型存在残差序列自相关性。故该模型不能使用,我们拒绝假设H4。
最后,我们使用生命周期假设农村居民消费函数模型,同样以存款余额表示资产存量,我们分析结果可知,模型参数的经济意义均合理,但是变量St的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通过D.W.值我们也可以看出,模型残差序列存在一阶自相关。故我们拒绝假设H6。
4 研究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可知, 绝对收入假设可以用来描述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也就是说,欲从城乡消费市场角度着手拉动经济增长,首当其冲的是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但是,作为同样的影响因素,收入水平对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弹性系数为0.9181,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弹性系数为1.1496。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城乡经济水平的差距和不协调性。因此,需要我国实施切实可行的政策来扩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
第一,提高城乡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是刺激消费、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第二,实施积极的宏观调控,控制我国的物价水平。物价水平的持续增长也会增加城乡居民消费的不确定性,降低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
第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养老、医疗保障体系,才能从根本上使农村居民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臧恒旭.中国消费函数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吴瑞华.中国城乡居民跨期消费行为比较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2.
[3] 董文杰,温涛.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研究[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0:76-81.
[4]冯春丽.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研究[D].云南:云南财经大学,2010:35.
[5] 余永定,李军.中国居民消费函数的理论与验证[J]. 中国社会科学,2000:123-125.
[6] 申朴,刘康兵.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过度敏感性的经验分析:兼论不确定性、流动性约束与利率[J].世界经济,2003:61-65.
作者简介:王琳(1993—),女,山东菏泽人,山东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计量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