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学生不再“谈文色变”

2014-10-21 20:09涂明琴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2014年29期
关键词:新课标评价作文

涂明琴

一、改善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表现自我、展现自我是每个学生都愿意积极去做的事情。新课标中明确提出:“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勤于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于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写下来。”这就告诉我们对于作文指导要从学生的兴趣着手,要想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首先必须开启他们兴趣的大门。在作文教学中,一旦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强烈的乐于动笔的强烈愿望,有了这种愿望,他们便乐于写出自己心底的故事,写出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展开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这样写作对于他們不再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而将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和美好的诉说过程。

二、丰富作文素材,让学生“能写”

1.积累生活素材。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字。”细心观察是写作的前提。作文教学应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出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如何捕捉生活素材,指导学生如何写观察日记、生活日记,从而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

2.积累书本素材。读是吸收,写是表达,广泛阅读是提高写作的基石。多读多背,是让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自读自悟,体会语言的妙用,领悟写作的技巧。积累书本素材,教师要加以指导,如怎样选择阅读的书籍、如何分类写读书笔记、如何分类收集名篇佳句等都应提供技术支持。

3.积累网络素材。网络资源、影视歌舞、电子书籍等媒体为学生作文提供了丰富写作资源,可有选择地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有条件的学生也可运用网络技术进行网络作文,记录自己的心理历程,多角度积累写作素材。

三、开放作文评改方式,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新课标规定:“在作文教学中,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组织他们自己修改和相互修改。”新课标还强调:“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

学生评改作文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自评自改。在对自己的作文反复阅读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并评价。

2.互评互改。两人一组,你改我的,我改你的,改后发表批改意见及评价。

3.轮流评改。你改我的,我改他的,他改你的,批改完后相互交换意见。

4.小组评改。四到五人一小组,由一位“小先生”执笔,让所有参加的同学充分发表意见进行评改。

让学生评改作文,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放手不管,教师事先必须讲清楚有关评改必须注意的事项、评改的具体要求,组织他们学习了解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这样,学生通过自我诊断、共赏互评,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了别人的长处,使写作能力不断进步。

当然,除了指导学生评改作文外,我们也不能忽略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改,而且在评改中,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多给学生展示习作的机会

发表欲,是学生共有的心理。学生总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绩展示给大家。即使是差生,表现也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班上朗读,这是口头发表。还要做好精彩的课前三分钟演讲,训练内容有: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交流的内容要体现出是自己最满意的一次演讲。每节课训练1人,轮流演讲,要求人人能上台表演。通过演讲,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作文水平提高了。除此以外,还以大组为单位办小手抄报,每半个月出一期,让每个人都投稿。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收到小报上、贴到墙上,心里真是比吃上蜜糖还甜。给了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我发现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练笔,作文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班级里形成了一种喜欢作文的氛围。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而流不歇”。我鼓励学生让生活走进作文,用自己手中的笔来描述生活。其实,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并非易事,“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相信,只要长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勤积累,多思考、多练笔,就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新课标评价作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