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招形势下研究生教育质量探讨

2014-10-21 19:53樊世明
科学时代·下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扩招培养质量研究生

【摘 要】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研究生教育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在扩招形势下,如何确保并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是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确保研究生教育质量这一问题,分析目前研究生培养面临的问题,探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新思路。

【关键词】扩招;研究生;培养质量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虽起步较晚,但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本世纪初以来,高等教育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扩招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加速了我国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带来一系列的问题[1]。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迅速膨胀,研究生教育作为当代科技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肩负着精英教育的重任,能否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创新能力的精英人才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 扩招形势下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分析

1、相对精英教育阶段,扩招导致研究生生源质量下滑

众所周知,好的生源是确保培养质量的首要元素,但是,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使考研热持续升温,报考生源的学历结构越来越复杂,报考学生的动机部分趋于功利化。首先,生源除部分来自全日制本科院校外,高职、高专学生报考比例不断增加,导致生源参差不齐。其次,一些生源不理想的高校甚至降低专业标准吸引更多生源,生源质量难以保证。最后,生源报考的动机也比较复杂,由于本科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导致考研已成为部分大学生逃避就业压力的一种备选,硕士、博士学位对他们来说已经不再是学术有造诣的标志,仅仅是职场的一块敲门砖而已[2]。这些都将严重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

2、师资力量短缺,导师队伍建设跟不上扩招步伐

在研究生扩招以前,研究生的培养,从根本上应采取‘一对一的模式,一般是一位导师指导几名研究生,而现在是一位导师指导几十名研究生,而许多导师又常常身兼数职,业务繁忙,导师用于指导研究生的时间越来越少,许多院校的研究生培养几乎处于“放羊”状态,致使研究生教育质量下滑。

3、研究生培养方案等课程体系不完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首先,目前大部分高校研究生的研究生培养方案设置没有完全同社会需求联系起来,导致研究生培养目标单一化,偏重学术型人才培养,忽略了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等多元化人才的培养。其次,教材建设缺乏力度,缺少高水平的研究生教材。最后研究生课程编排缺少对研究生创新思维的训练考虑,课时分配不合理,不利于研究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科研水平的提高,这些都不利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

4、研究生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教育效率不高

据统计研究,近几年来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增长速度大于公共教育经费、科研经费的增长速度,使研究生教育经费面临很大的困难并由此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实验室、教室、宿舍、图书资料、科研设备等都出现了紧缺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5、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服务体系比较老化,管理效率不高

目前多数学校在研究生教学评估中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评估工作无章可循。研究生扩招以后,经过近几年来的内部管理系统改革,虽然大体形成了以“校—院”二级管理结构为代表的多种服务管理模式 ,但基本上属于传统结构的“升级版”。现实情况是:研究生部只有几个工作人员,既要负责研究生的招生、培养、日常管理、还要负责研究生的就业、毕业答辩等等事务,导致研究生管理、服务各项工作做的差强人意,没有完全起到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辅助作用。

二、扩招形势下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对策分析

1、严把入口,确保优秀的生源

严把入口,确保优秀的生源是扩招形势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先决条件。首先,高校应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以吸引更多的考生报考,不要将招生的希望寄托在调剂上。其次,要坚决杜绝盲目的追求数量不顾质量的做法,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制订研究生招生计划,确保研究生数量与教学科研资源的匹配。最后,学校改革招生模式,招生中可将大学阶段的成绩、初试及面试等成绩相结合,综合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潜力。

2、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完善研究生培养体系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完善研究生培养体系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证。首先,针对目前研究生培养分学术型、应用型的培养目标,更新、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建立差异化的课程结构。其次,加强研究生教材建设 ,优化课程编排,改进教学方法,培养不同能力特征的高级专门人才。最后,课程内容应建构在更加宽泛的学科基础上,提倡交叉学科的培养,课程设置和编排上,注重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既要有实践性、应用性、又要具有超前性、创新性、开放性。

3、增加研究生教育的经费投入

增加研究生教育的经费投入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首先,积极争取国家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的财政投入。其次,可以尝试在扩招形势下建立公平合理的收费制度,效仿国外,鼓励社会企业投资研究生教育。最后,追朔研究生教育的受益者,除了国家和个人外,社会与企业同样也是受益方,按照成本分担理论,必须遵循“谁受益,谁付费;谁受益多,谁付费多”的市场经济原则,让社会和企业也适当承担一些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费用,有助于保证研究生教育經费的投入。

4、不断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实行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

不断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实行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首先,建立严格的导师遴选制度、聘任制度、考核制度,打破以往的导师终身制,通过导师资格遴选考核、招生计划分配、导师依托科研工作为研究生提供资助和助研岗位,实现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的紧密结合,使导师对研究生负有资助和指导责任的同时在招生和培养过程中也有更多的自主力。其次,要多种渠道引进人才,使导师队伍多元化,科学化,提倡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的导师责任制和与科学研究紧密联系的导师资助制,通过统筹各个方面的资源,激发导师和研究生的科学研究积极性,提高导师培养研究生的积极性,促进研究生培养水平的提高。最后,要把研究生自身建设作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点,导师、研究生在新的制度下,教学相长,激发相互的创新热情,积极主动进行科学研究。

5、建立基于学科的研究生“校—院—导师”三级管理体制

建立基于学科的研究生“校—院—导师”三级管理体制,采用分清层次、职责明确、创新管理、加强协调、绩效优先原则准确定位各级职责,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辅助手段。首先,学校一级是研究生管理的宏观层次,行使学校层级职责;学院是管理结构的中观层次,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责任人,负责研究生培养中的实施措施等细节操作[4]。其次,健全校、院级研究生管理机构,配备专门的人员从事研究生管理,树立研究生教育服务的新理念,不断提高研究生管理效率。

结束语

高等教育的发展史是一个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历史过程,向教育大众化阶段迈步是一种历史的客观选择。把握全球经济科技竞争新趋势,坚定不移高举质量大旗,使研究生教育成为高端人才的聚集器、国家科技创新的倍增器和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创新的推进器,需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老师、研究生及社会各界等不同层次的通力合作,才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碧云、邱均平等. 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分析—对全国6 9所高校硕士生导师调查[J].大学教育科学,2009(5).

[2]石共文,向英明.培养机制改革下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创新研究 [J].当代教育论坛,2008,(7).62- 63.

作者简介:

樊世明(1953-),男,陕西延安人,副研究员,现主要从事研究生教育与管理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扩招培养质量研究生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慕课理念下研究生培养过程控制体系构建
高校扩招下的教育培训市场分析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高校负债形成原因探析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